两面锦旗与一封感谢信
车下高速,拐入一条窄窄的小道,驶入方方正正的农田里,田地紧密相连,犹如一幅巨大的拼图。两旁,饱满挺拔的玉米无涯无际,此刻天还飘着丝丝小雨,雨沾在蜷起的叶上,放眼都是青翠的绿!
山峦起伏,山路蜿蜒,水泥小道如同一条白色绸带在青绿丛中绕来绕去。过了铨元河,眼前豁然开朗,一座回字形的平房安静地坐落在田间台地上。
房舍原是铨元村小学旧址,砂石路面,古朴老树,一砖一瓦都藏着故事。房舍前是一块杂乱而又丰茂的农田,除了玉米,还有长长的豆角、紫透了的茄子与那一串串红灯笼似的辣椒。不远处的山坡上,植着一大片灿绿灿绿的茶树,空气中能闻得见“北方嘉木”所散发出的悠悠茶香。
泰山学院“山海‘乡’逢、融创助农”社会实践团队长毕亚辉操着一口巨野味普通话,用极文艺的语句回忆起暑期实践刚开始的模样,诙谐中蓄着温暖。他特意又补充一句:“这样的场景,回校后的半年里,我梦到过好几次,真想再回‘那里’看看啊。”
毕亚辉一边分享着自己的感受,一边摊展开刚从“那里”寄送而来的两面锦旗与一封感谢信。
第一面锦旗,来自共青团东港区委
7月22日正午,从泰山学院校本部集结出发,历经3个多小时的车程,“山海‘乡’逢、融创助农”社会实践团抵达此行的目的地——日照东港。
日照东港,山海交融的好地方。两个月前,习近平总书记曾来到这里,漫步阳光海岸绿道,见证一城幸福时光。
循着总书记考察足迹,“山海‘乡’逢、融创助农”社会实践团在日照东港围绕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等开展了为期5天的主题实践调研。
实践就要真实践,实践要带着目的去实践,实践更要奔着开花结果去实践。本着这样的信念,实践团通过实地考察、半结构化访谈、调查问卷等方式,走访调研有关乡村振兴示范村落和产业基地,对当地依托融媒力量赋能乡村振兴,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开展深入研究,最后撰写完成一篇近两万字的题为《关于农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新样板调查研究》的高质量调研报告。
“这份调研报告将日照东港依托资源优势推进文旅文创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的先进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调研程度深,反映情况实,建议务实管用,针对性和操作性也很强,对助力当地乡村振兴有一定的借鉴参考价值。”共青团东港区委副书记全德祜面对这份厚实的调研报告感到既惊喜又惊讶。
在日照东港,实践团依托红色场馆和文博场所等资源优势,精选“初心之路”青年学习社线路和“乡村振兴”学习示范项目等实践体验点,积极开展沉浸式研学活动。在日照阳光海岸绿道,实践团成员重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之路,欣赏修复治理后的海岸线生态风景,了解当地文旅产业升级、人民生活幸福感提升的举措,体会到了中国式现代化治理的非凡成效。在日照抗日纪念馆,实践团成员边走边看、边学边悟,透过一幅幅画面、一件件展品了解抗战历史,更深切地体会到抗战英烈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
学用结合,以学促干。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工作落脚点,以农村环境整治、文化生活缺失、留守儿童陪伴三大问题为工作重点,实践团深入东港区村(社区)一线,开展“非遗文化展”“夏日送清凉”“公益暑托班”“家庭美满合照”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激发青年学子学思践悟的原动力,推动青年理论学习“活”起来、“实”起来、“亮”起来。
第二面锦旗,来自铨元村党支部
铨元村,是日照市东港区西湖镇里一个较大的村落,距离西湖镇驻地约3.4公里,铨元河流经村庄中部,村域内水资源丰富。全村常住人口850户,共2150人。
近年来,“赶时髦”的铨元村党支部开始启动“融媒赋能促振兴”计划,联合广电集团打造了全市首家村级“电视台”,定期呈现《铨元新闻播报》,村民们只要打开电视就能了解到当月的村务工作、村中的新鲜事、最新的政策等。
得知镇上给村里派来了一支大学生融媒团队,铨元村党支部书记丁照连万分激动,特意带领村干部们提前一周打扫了铨元小学老校舍,换洗晾晒了床单被褥,还组建了由村妇女主任领衔的后勤小分队与村综治办主任领衔的交通协调小分队。“山海‘乡’逢、融创助农”社会实践团抵达铨元村的当天下午,热情的丁照连书记亲自领着村里一帮人给实践团做了一大桌子的饭菜,还包了两扇实打实的饺子,吃撑了实践团每一位队员。
年轻力量与美好乡村深度碰撞就会创意频出。“山海‘乡’逢、融创助农”社会实践团的成员都是学校融媒体中心的骨干力量。成员们热爱新闻媒体工作,具备一定专业基础和拍摄制作技能。在制定实践任务时,实践团便确定为西湖镇专题拍摄一部以乡村振兴为题材的微电影。在西湖镇铨元村委驻村的4天时间里,实践团成员们不怕苦、不怕累,辗转多个场景进行取景拍摄,突出风土民情、当地治理良方以及亮点事迹。在拍摄过程中,成员们时刻与铨元村党支部负责人交流拍摄细节,还积极引导当地村民参与微电影的拍摄,让村民用朴实的语言和方式讲述铨元村的故事。微电影表现了人民群众乐观、坚忍、勤劳等优秀精神品格,深刻诠释了乡村振兴的内涵和意义。
铨元村村委的院子里,植着一株梧桐树,盛夏的梧桐树冠盖如云。傍晚时分,铨元村民及顽童在大树下乘凉玩耍,夕阳洒向梧桐树,远望去金灿灿如一把硕大的黄龙伞。
在这棵大梧桐树下,丁照连书记为实践团上了一堂生动的“树荫下的党课”。丁书记分享了近年来铨元村通过党建引领,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的生动实践。从基础设施建设的日新月异,到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从农村环境的整治提升,到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村子里的每一处变化,他如数家珍。夕阳的余晖透过树叶的缝隙,斑驳地洒在每个人身上,仿佛也在见证这份传承与创新的力量。
驻村期间,实践团共拍摄宣传短视频10余条,用心采集村民“幸福微笑瞬间”照片上百张,并对上栗村、下栗村、铨元村等村庄进行专题航拍,留下全景全貌影像资料。同时,实践团联合村委打造了电商直播共富工坊,以直播带货、网络自媒体、抖音视频推广等方式全方位介绍铨元村的美丽风光和当地特色农副产品,扩宽销售渠道,促进富民增收,真正实现了传媒赋能乡村振兴的蓝图。
有一封感谢信,来自西湖镇人民政府
12月22日,距离“山海‘乡’逢、融创助农”实践团抵达日照市东港区西湖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整好过去5个月时间,日照市东港区西湖镇组统委员刘誉迪联系到实践团指导老师姜晓冉,告知实践团暑期拍摄制作的微电影《龙照金山幸福铨员》受到了市区党委组织部门的一致好评,准备明年报送参加全省党员教育电视片征集比赛,同时镇里向学校寄送来了一封感谢信。
姜晓冉老师第一时间将这一好消息分享到了实践团微信群里,热烈的祝贺过后,是一阵美好的回忆杀,大伙将暑期实践的趣照发到群里,最后在一张笑中带泪的微信表情中静止。
感谢信上有那么一段话:“我们还要特别感谢贵单位的各位老师和同学们,在拍摄宣传片期间,不辞辛劳,协调设备、安排拍摄、精心打磨剧本,并对每一个细节严格把关。正是因为有了你们专业的技术水平与踏实负责的工作态度,拍摄工作才能有序、高效地进行。同时,我们也感谢你们积极参与西湖镇的防汛工作,与防汛工作人员紧密合作,共同筑起了坚实的防汛屏障;我们还很荣幸能在梧桐树下为同学们讲述西湖镇的历史,感谢你们的耐心聆听与肯定,这些都将成为大家人生中难忘的宝贵经历。”
随着感谢信上那一句句温暖的话语,时间溯回到7月23日,泰山学院—西湖镇校地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在日照市东港区西湖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举行。“让我们山海携手、助力共富、挥洒青春,讲好泰安与日照的‘山海情深’,用青春力量谱写泰山学院与西湖镇的乡村振兴新篇章!”揭牌仪式上,实践团学生代表康吉梦表态发言。他表示,实践团将充分发挥融媒专业优势,投身火热的实践,闪耀青春担当。
与以往社会实践不同,泰山学院“山海‘乡’逢、融创助农”社会实践团计划扎根乡村,在西湖镇搭建起一个实体的青年学习实践工作站,为未来长期驻点服务和服务全时覆盖提供平台。并以此为据点,在当地开展公益志愿服务、文创设计、产业服务、学术活动、田野调查、美丽乡村宣传等活动,旨在培育一批真正了解乡村、扎根乡村服务的青年学生。
驻村实践期间,“山海‘乡’逢、融创助农”社会实践团深入调研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舞龙灯文化,面对面采访扎根农村、振兴乡村的“90后”农村党支部书记李呈龙,赴西湖镇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蓝莓产业园和省级“美丽乡村”圈村体验乡村振兴新成果,到状元坊、银杏树、水库精神记忆馆“打卡”,到田间地头学习课堂上无法体验到的农作技能等,真正实现了青年学生与美丽乡村的“双向奔赴”,汇聚起助力乡村振兴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