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起航踏歌去 奋飞不辍破阵来

简短说明
我校学生在第十九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总决赛中获得二等奖,经过近十个月的充分准备,克服困难,不断试错,最终成功拿下决赛。学校重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落实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教。 这段文字是对比赛和学校教育的简短总结。参赛学生在比赛中表现优秀,获得二等奖,并在长时间准备过程中克服了许多困难,通过不断的试错,最终取得成功。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为此提供各种支持。 本文强调了学生能力和学校支持的重要性,表明这些因素对培养学生的重要性。 这些支持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使学生能够在创新道路上取得成功。 摘要中还提到了学校对培养创新型人才所

2024年8月18日至25日,第十九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总决赛在哈尔滨工程大学举办。由我校物电学院通信工程专业2022级毕晨熙、电气学院自动化专业2022级仵怡博、物电学院电子信息工程2021级管远岩三位学生携手组成的“逐梦502电磁先锋队”及物电学院电子信息工程2021级饶望强、靳佳成、李雨洁三位佼佼者并肩作战的“逐梦502镜头探索二队”,历经近十个月的充分准备,终以卓越的表现,在激烈的角逐中脱颖而出,双双斩获全国总决赛二等奖的佳绩,彰显我校学子深厚的学术功底与卓越的创新能力。

“大脑思索真理,双手触碰知识”

“我们成功了!”决赛场上进行着最后的角逐,来自全国各地的236所高校共550支队伍齐聚赛场。寂静、紧张、激烈,注视……那辆满载着梦想与希望的“车模”正凭借稳定的结构设计和最快的速度逼近终点。我校参赛队员那微微颤抖的双手,泛红的眼眶早已说明一切,回望长达数月的备赛过程,每一步都镌刻着不屈与坚韧。

深夜已至,月光透过窗户,洒下一片银白,然而,502创新实验室内却依然灯火通明。毕晨熙团队为能突围决赛,日复一日的俯身案前蓄力鼓劲。但成功并非一帆风顺,期间遇到的困难亦是不计其数:从车轮里掺杂的碎屑到不受控制的车模,从熬红的双眼到调车时腿上被撞伤的淤青……但面对这些难题,三位同学临危不惧,在一遍又一遍的试错中不断磨合,终获硕果。谈及感受,毕晨熙作为团队负责人,感慨道:“大脑思索真理,双手触碰知识,那些打不倒我们的困难与挫折,终会使我们更加强大。”

勤奋刻苦的付出和迎难而上的意志纵然是制胜的“金刚钻”,但独特新颖的设计和稳定的结构更是拿下比赛的“源头水”。“我们镜头组此次采用的车轮与其他队不同,我们的轮胎采用海绵填充的方式。其次,基于传统的框架结构,我们将为小车提供负压的‘无刷电机’位置架的较低,让小车更加贴近地面,重心越稳,在模型速度过快的情况下也就不容易偏离车道。”饶望强在介绍模型设计上如是说道,他们积极转换思路,从模型出发,结合小车“快、准、稳”的关键制胜因素,充分考虑模型结构,敢于突破常规,不断创新,最终成功拿下决赛。

关键节点、紧盯不放,久久为功,善作善成。两支团队敢于“不设限”,不厌其烦的持续挑战,不遗余力的刻苦钻研,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终将变“危机”为“机会”,让“失败”转为“成功”。

“见微而知著,坚持做正确的事情”

“比赛的真正目的是要学生学会成长,有足够的能力去适应社会。”刘沛老师徐徐道来。比赛仅仅是一个展示平台,实验训练却是一个漫长的探索与挖掘的过程,502的夜晚长期灯火通明,二十多年来,刘沛老师一直守护着这盏灯,从未停歇。

刘沛老师以“JustDoIt”的理念激励着一批又一批有想法、敢吃苦的同学进入“502”实验室,以艰苦卓绝的精神开始求知与实践,从基本专业知识入手,不断探索,利用502实验室一切资源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电子设计产品、智能车模、四旋翼飞机等从无到有的建模作品。他提倡学生:人生有多种选择,要以兴趣为先,重在坚持,今天做不好,不代表明天做不好,坚持下去总有所成。

教育亦是刘沛老师一直所坚持的事业,在他心中:“真真正正的教育,就是要培养明智的心灵,既不受自心之蔽,亦不受他心之蔽。”电磁队成员仵怡博兴奋地向我们分享了一个小游戏——“蒙眼走50米直线”认知测试实验,包括“个人感觉蒙眼行走”与“他人指挥蒙眼行走”两个项目。这是刘沛老师为了让同学们正确认识自己,摒弃主观臆断和外界干扰,避免盲目自信、轻信,在明晰自我差距的过程中,培养理性的、科学的思维方式所设计的趣味游戏。只有一遍又一遍地亲身尝试与实践,将理论密切结合实际,确保信息和数据的真实可靠性,用实际行动和实验数据作为理论的支撑,才能做正确的实验,做正确的事。“坚持做正确的事情”正是刘沛老师在502创新实验室黑板上为同学们写下的八字箴言。

孜孜为善,年复一年;静待花开,日复一日。于他而言,给予学生涓涓细流般无尽的知识是他作为老师的责任;于学生而言,刘沛老师如此无私奉献的教导也正是给予他们敢于直面困难的“强心剂”。教学相长,互相启迪,在教育的沃土上,刘沛老师以无私的奉献,耕耘着希望的种子。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创造”

新时代背景下,学生要学会有意识的培养自身独立思考及逻辑思维能力,以科学的方法论指导科技实践,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努力成为具有“成长性思维”的工科生。

多年来,我校高度重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支持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及科技活动。多方合作,通力协同,物电学院院长卢超表示:“学院十分支持学科竞赛,且在教学方式及人才培养模式上多元部署,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基本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从事科学研究与探索的兴趣和潜能。”

工程训练中心主任赵永强介绍陕西理工大学502创新实验室,旨在创造科技创新环境,推动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及学生“自主、自动、自创、自理”理念,为教学和科研服务。在我校,学生在本科一年级阶段,就可以进入创新实验室学习,不仅免费提供耗材、场地,并设有专业老师指导,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创造”的文化理念进行熏陶,让学生可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

未来,物电学院将继续发挥学科竞赛示范引领作用,加强落实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教,理工结合,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工程训练中心将持续为学生提供学习和试验场地,确保材料供给和平台建设,让更多学生受益,为我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注入更多的活力。这种艰苦奋斗、发愤图强的精神力量已经深深移植在陕理工人心中,生根、开花、结果。

追风逐月无停息,平野尽头春山碧。六十六载光阴,见证着陕西理工大学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所做的不懈努力,更彰显着我校“艰苦奋斗、忠诚奉献、求真尚实、博望致远”的办学精神!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未来,我校将继续奔跑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赛道上,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陕理工学子走上创新之坦途,开辟出属于我们的新天地!

(学生记者   罗佳屹  司秋月 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