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慧心”上好一门课

——记第七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文科组一等奖获得者、山东师大文学院副教授张慧伦

12月23日,山东省总工会发文表彰2024年全省劳动和技能竞赛先进个人,山东师大文学院副教授张慧伦凭借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的佳绩,成功入选该表彰榜单。

欣喜之余,记忆的闸门也被再次拉开。时光回到今年8月31日凌晨1时30分许。“叮咚、叮咚——”突然响起的阵阵消息提示音拉紧了张慧伦的心弦,她屏住呼吸,忐忑地打开手机。

“斩获第七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文科组一等奖第二名!”——在看到群聊消息中“一等奖”的字眼时,张慧伦的大脑一片空白。聆听着亲朋们从远方发来的欢呼与祝贺,她的心中又瞬间被喜悦填满。

一次比赛带动一支队伍

“欢迎张老师载誉归来!”得知获奖的当天,张慧伦从上海乘高铁返回济南,文学院工会派教师代表与学生手捧鲜花,在车站迎接她的凯旋。

在这场酣畅淋漓的比赛中,张慧伦从来都不是孤军奋战。

全国青教赛是参与面最广、学科门类最全、组织规模最大的全国性高水平教学类竞赛。学校高度重视该比赛,由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牵头,不断建立健全教学团队,开展了“青师启航”“优师助航”“名师领航”系列品牌活动,为青年教师成长成才开拓了广阔空间。

文学院则形成一支老中青结合、教学与科研相促进的团队。此次比赛,在孙书文院长的牵头下,文学院当代文学教研室以及整个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老师们都予以了大力支持。他们专注于教学内容的前沿热点和课程内涵的深入挖掘,为张慧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和深入的学术指导。前辈教师们“如何让学生获得新知识”的经验分享让张慧伦感触颇深,她不断学习并内化到自己的教学中。

在备赛过程中,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组织了10多次的磨课演练,贾斐主任与丁同楼副主任根据每次磨课的侧重点,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和老师,对张慧伦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指导和帮助。对此,张慧伦满怀感激:“如何在课堂自然地融入思政?老师们用经验告诉我,思政教育要与课堂内容深入融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一次比赛带动的是一支队伍。从院赛、校赛、省赛到国赛,从课程准备、教案写作到课堂展示,共有30多位专家、教师参与进来。他们组成一个“大团队”,陪着张慧伦一道,细致打磨,共同走过了一段“脱胎换骨”的成长之旅。

“老师!我觉得快结束的时候您的语速有点快了。”同样作为“幕后英雄”的,还有一群帮忙听课的研究生。他们坐在讲台下模拟学生的状态去听课,关注课件上有没有出现错别字,并及时反馈作为一名听众的感受。

回想起这段大家一起朝着同一个目标使劲的日子,张慧伦眼含热泪:“这座沉甸甸奖杯是属于山东师大整个青教赛团队的荣誉,也代表了对山师青年教师培养能力的认可。真诚感谢这一年多来陪伴我成长的每个人,那些一起并肩战斗的日日夜夜,我都将铭记于心。”

“万里挑一”的背后是“以一当万”的坚持

“今天我们就探讨到这里,下课。”在全国青教赛决赛现场,张慧伦严格把控时间,以“19分57秒”完成了“老舍话剧《方珍珠》”的限时模拟课堂教学。

事实上,这不是张慧伦第一次参加此类比赛。2020年,张慧伦以山东师范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大赛文科组第一名的成绩,参加山东省第七届青年教师教学比赛,最终止步于省赛文科组二等奖。

对于当时取得的成绩,张慧伦有惊喜亦有反思:“青教赛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回想此前自己参赛的各阶段,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反思总结经验、打磨教学技能、完善教学框架、丰富教学内容……怀揣着对教学的热爱,她选择再度起航。

此次青教赛全国共有2018所高校的30余万名青年教师参与各层级竞赛,最终来自文科、理科、工科、医科、思想政治课专项5个组别的全国159名选手参加国赛。从中拿到一等奖,是“万里挑一”的不容易。

在前期的准备阶段,除去常规的教课任务和学院工作外,张慧伦最大限度地调节自己的剩余时间,将更多的精力投入青教赛中。

经过系统梳理,她将一节授课节段的架构拆分成“获取思路灵感、撰写授课讲稿、制作完整PPT”3个部分,从而按照清晰有序的计划安排每一天的内容,并不断重复推进。

“首先,我会广泛搜寻查阅各类文献资料,从中获得一个节段授课的灵感,并尝试构建教学内容框架。”在这个过程中,张慧伦与学科内部的老师们交流沟通,共同探讨这一思路的可行性和延伸方向。

随后便是从选定的思路方向出发,形成讲稿。“内容为王,课比天大”一直是张慧伦一以贯之的方向。在逐字稿的撰写中,张慧伦有意吸收提炼专业论文中的观点,从而达到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合而为一的完美效果呈现。

完成备课工作后,张慧伦便抓紧利用空闲时间在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安排的空教室中反复进行练习。每当站在讲台上,她便仿佛置身于真实的课堂中,全神贯注去讲述每一个知识点,录课设备则默默记录着她的每一次尝试和努力。

根据专家老师的意见反馈以及自己多次试讲的实际感受,张慧伦将每一份逐字稿都修改了十几遍;秉持“图文并茂、色彩统一、动画配合”的理念,累计制作320余张PPT;16个授课节段,每一个都试讲了无数次……张慧伦一直坚持着。

“备赛累不累?”面对周围人的关心,张慧伦笑着答道:“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上好一门课”没有捷径

全国青教赛以“上好一门课”为理念。“如何上好一门课?”这是时常萦绕在张慧伦脑海中的一道思考题。

2018年,张慧伦从浙江大学文学博士毕业后来到山东师大任教。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甫一从学生转变为教师,她的心中也曾有迷茫和不安。

“刚开始上课时,我更关注具体的文学作品,课堂教学也侧重于知识层面的内容。但在人工智能发展的大环境下,同学们获取这方面信息的能力已经非常完备了。”张慧伦第一次站上讲台时,用尽“洪荒之力”传授知识,但课堂效果并不太尽如人意。

在不断复盘反思的同时,张慧伦经常跑到前辈老师们的课堂上学习,向他们多取取经,从而快速地提高自己。“魏建老师的课激情四溢、座无虚席,有时候我因自己有课来不及,都要拜托一位同学去帮我抢位置。”

孙书文院长的文学讲座《好文学与好人生同在》也让张慧伦记忆犹新。讲座上,孙书文院长从文学何用、好文学与好人生、文学的张力三个层面用文学案例和生活实例,阐述了“通世故、提境界、解忧愁”的文学三用。张慧伦从中深刻感悟到如何用文学打动学生、走到学生心里去。

此外,无论是孙桂荣老师讲解作品时充分的史料铺垫,还是李宗刚老师研究性教学的传授引导都令张慧伦受益匪浅。她悉心观摩前辈老师们的课堂,从中汲取营养,很快形成了自己的授课风格。

“在课上,我会结合具体的一些知识要点,一步步引导同学们形成辩证思维。此外,我还会对每一节课进行教学内容的重构,或者采用翻转课堂、小组辩论等方式来活跃课堂。”在一次次学习和总结下,张慧伦逐渐实现从“新教师”到“有经验的教师”的转变。

“《林海雪原》的叙事特征”这节课就充分体现了这点。课堂上,张慧伦首先抛砖引玉提出老舍对于作者曲波的评价——曲高和众,波远泽长;并以此设计出一个贯穿式的核心问题:《林海雪原》为什么称得上“曲高和众,波远泽长”?然后,她从叙事学的角度出发,分事件的链条和人物背景的组成两部分剖析。课堂最后,她提出一个更加深入的问题——为什么在“十七年时期”会出现传统小说叙事特征的一种模式再现?把《林海雪原》放在整个中国文学史的脉络中进行审视,提升学生的整体视野。

作为教师,张慧伦不仅兢兢业业传授知识,还对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十分关心。她主动关心学生的就业问题,做班主任时定期开展读书会,教会学生如何选书、读书。张慧伦认为,良好的师德师风是每一位教师应具备的。她坚信,教师的角色远不止于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的人生引路人和支持者。

在阅己中省思,于越己中绽放。最美的风景在课堂,而教师们在课堂上的每一分精彩,都是无数次打磨的结果。青教赛已然落幕,但张慧伦对文学教学的探索不会止步。“我将用心上好每一门课,为学科建设、学校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展望未来,张慧伦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