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星宝”守护者的聚势创变“三部曲”

——记“融爱未来”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创始人、山东师大教育学部副教授孟媛


  “融爱未来”团队获评2022年度“爱涌泉城”十佳公益组织。图为该项目负责人孟媛(中)与团队主要成员合影。


12月1日,由共青团中央、中央社会工作部等9家单位共同主办的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全国赛终评在广东汕头落下帷幕。教育学部“融爱未来——特殊需要儿童融合教育志愿服务”项目大放异彩,斩获金奖,实现我校在此项赛事金奖零的突破。

本报记者在第一时间追踪采访了载誉归来的该项目创始人、教育学部副教授孟媛。

关注“星宝”群体

开启一个人“独奏”

山东省青年志愿者先进个人、山东省教育厅优秀创新创业导师、第九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金牌指导教师、山东省创新创业类精品微课大赛特等奖、山东省青年志愿者先进个人、“育才兴教”济南城市软实力榜样、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21—2025年合作项目“中国融合教育推进”项目专家……

面对记者采访,孟媛对这些荣誉一笑而过,并将自己的职业标签概述为:一个有着近20年从业经验的“星宝”守护者。

“星宝”即孤独症儿童,又被称为“星星的孩子”。孤独症全名为孤独症谱系障碍,通常发生于儿童早期(3岁前),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沟通障碍和局限性、刻板性、重复性行为等心理发育障碍,严重影响患儿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迄今为止,孤独症依然处于病因不明、无法根治的状态,且发生率持续上升,已成为最主要、最严重的儿童精神疾病之一,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

庆幸的是,相关科学研究表明,音乐疗法应用于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可有效改善其语言、行为、社会交往、认知、感知觉等,从而起到正向治疗效果。

音乐治疗是一个交叉学科,它运用音乐特有的生理、心理效应,融合音乐、教育、医学等多种手段,达到疗愈的作用。

1996年,中国音乐学院成立全国首家音乐治疗研究中心,1999年开始招收首批音乐治疗专业硕士研究生。2005年,孟媛就读该专业硕士研究生。当时,她所在的音乐教育系与全国诊断孤独症儿童最权威的医院——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正联合开展音乐治疗在孤独症儿童治疗方面的应用研究。自此,孟媛跟随其研究生导师、中国音乐治疗学创始人张鸿懿教授开始接触孤独症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也开启了自己将近20年的“星宝”守护之路。

“每个‘星宝’都是一颗独一无二的星星,闪烁在自己的世界。”孟媛用音乐疗法为这群特殊孩子打开感知世界的大门,也记录着他们的故事。其中,让她印象尤为深刻的是一对出生在美国的华裔双胞胎兄弟。在被确诊孤独症后,孩子的父母反复考量,认为回国会让孩子更有归属感、能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他们毅然放弃美国的工作和生活,带孩子回到北京接受治疗。

当时年仅24岁的孟媛,正是他们的音乐治疗老师。她凭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满腔热情,在守护“星宝”的路上积极探索着。如今,这对双胞胎兄弟,已能开始正常的生活。当时症状较重的哥哥现在美国的社区大学学习厨师专业,当时症状较轻的弟弟则本硕连读攻读特殊教育专业。

2009年,孟媛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来到山东师大教育学部,成为学前教育专业一名任课教师。在济南这方孤独症儿童音乐治疗的“荒原”上,她奋力开启一个人的“独奏”。

“济南有个从事孤独症儿童音乐治疗的孟媛。”当时,不少从山东去北京咨询、治疗的孤独症儿童家长被这样告知。

“作为老师,我们对教过的学生倾注了很多感情,所以对他们永远都有一种牵挂。”当年最早接受治疗的那批孩子现已成年,有些轻症患者也走上了正常工作岗位。尽管已经过去将近20年,孟媛还是通过各种方式继续追踪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这是我的斜杠工作。”孟媛这样描述自己成为一名高校教师后从事孤独症儿童音乐治疗的经历,“这是一种情怀,也是对我导师的致敬。”

助推融合教育

领动大团队“齐奏”

据有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孤独症谱系障碍人群超过1000万,其中0—14岁儿童超过300万。在孤独症的特殊标签背后,成千上万的患者及其家庭,终其一生都在经历“接纳”与“融入”的突围。他们需要全生命周期支持、全生涯服务与全方位呵护。实践证明,融合教育就是一种真实有效的干预方式与途径。

融合教育指的是将特殊需要的学生纳入普通学校的教育环境中,通过融合教育环境改造、个别化支持、差异性教学等,适应不同特质学生的学习需求。教育部、中国残联等部门印发的《“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提出,要积极“探索适应残疾儿童和普通儿童共同成长的融合教育模式”“创设融合教育环境,推动残疾儿童和普通儿童融合”。

做好孤独症儿童教育,既是教育情境中存在的客观问题,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难题,更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时代命题。在融合教育领域深耕多年的孟媛用实际行动给出了自己的答卷。

自踏入教师工作岗位起,孟媛便努力践行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做一名融合教育的忠实探索者和传播者。她结合教育学部师范类学科专业特色,积极推动本科生课程改革,不断尝试探索培养既能适应普通教育又能支持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双师型”师范生。目前,教育学部已在学前教育专业2023级培养方案中,新增一门专业必修课《学前融合教育》。

“这门课程设立的初衷和目标,就是对普通教育的准教师进行职前培训和教育,使其掌握一定的融合教育理念和技能,从而有助于他们走上教学工作岗位后,能扎实践行‘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理念。这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应有的使命与担当。”孟媛如是说。

融合教育理念的推行离不开教育实践的沃土。2010年,孟媛组建“融爱未来”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带领一群热情洋溢的青年学子踏上服务孤独症儿童、探索融合教育的公益之路。

一批批青年学子在这个志愿服务团队中发扬“青年力”,收获“成长力”。现已推免至中国海洋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的王未然深有感触地说:“我尝试从学术角度探索孤独症儿童教育的新路径,期待像孟老师一样用专业力量助推融合教育的发展。”

  对融合教育“路转粉”的高东腾,明年9月将前往北京师范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现在,她仍会利用闲暇时间,积极参与团队的志愿服务活动。“它教我懂得‘给予与收获’的意义。我们在不断宣讲融合教育理念、提升大众认知的同时,也提升了个人的能力。”

  1、3、632,这一组数字是这个团队发展的真实写照。

  从最初的“1人独奏”,到“3人小组”,再到现在632人的志愿服务队伍,10余年间,该团队秉持“让每个孤独症儿童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理念,面向特殊需要儿童,积极打造高质量融合教育志愿服务体系。他们成立“影子教师”志愿服务队,在普通学校里如影随形地为特殊需要儿童提供入校陪读服务;他们独创性打造“GAS”教学法,借助资源教室开展补差教学,开发游戏、艺术、情境三位一体的教学法;他们以咖啡义卖、公益宣讲、咨询服务等方式累计帮扶特殊需要儿童2000余名,深入社区、街道、学校,开展融合讲堂120余次,面向社会大众宣传融合教育理念1000余次,志愿服务总时长超10000小时。

  理论为实践提供蓝图,实践为理论书写篇章。孟媛指导学生基于实践撰写的项目报告《融爱未来——孤独症儿童教育创领者》,先后荣获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山东省金奖、国家级铜奖,“建行杯”第九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并于2023年12月斩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家金奖。

打造品牌矩阵

激荡全社会“交响”

  在2024年全国两会上,民进中央《关于推动构建高质量孤独症关爱支持体系的提案》,再次引发社会对孤独症问题的关注。

  2024年7月21日,中国残联、教育部等7部委共同印发《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8年)》。该方案提出用5年左右时间,促进完善孤独症儿童关爱服务工作机制、服务体系,提升孤独症儿童发展全程服务能力水平和保障条件,有效改善孤独症儿童成长、发展环境。

  实践证明,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认可度高、需求量大,但是机会、环境和质量还远不能满足现实需求。据一项调研数据显示:65.73%的家长非常渴望孩子能上普通学校,77.71%的家长认为融合教育对孩子的发展有促进作用,35.19%的家长反馈其孩子从未接受过融合教育,27.90%的孩子仅依托康复机构接受融合教育。

  融合教育在当下是“一条艰难而正确的道路”。孟媛与许多“先行者”一样,在推进融合教育发展的路上接续奋斗,以“适合每一个”推动“幸福每一家”。“一个孩子代表一个家庭。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那些特殊的孩子有机会接受融合教育,并在成年后能够融入正常社会生活,不再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孟媛于2019年牵头创立的山东省首个关爱孤独症儿童公益咖啡品牌“象芽塔融爱咖啡”一经推出,便得到社会各界的热切响应。如今,在济南市579百工集的阡陌书店内,每周末,“象芽塔融爱咖啡角”便时常聚集不少热心市民。

  每杯咖啡售价9.9元、自助无人义卖、每周两次志愿者现场宣讲……目前,这个咖啡角已卖出数千杯咖啡。

  在与记者谈话间,一位来济南出差的男士就一次买走了10杯咖啡。

  “我们相信,此刻的每一份努力,就能为孤独症儿童的未来带来一份希望。”团队2021级负责人杨媛分享道。目前,她已凭坚定的公益初心和扎实的知识积淀,被推免至清华大学直博,从事儿童发展方面的研究。

  公益是一股澎湃不息的正能量。“融爱未来”团队正通过不懈努力,汇聚更多的社会力量。2023年2月,济南的一家水企在看到有关新闻之后,便第一时间联系孟媛,表达想为这个特殊群体做点事情的意愿。

  “让泉城泉水更有温度。”2023年5月,全国首个关爱孤独症儿童公益山泉水品牌——“融爱山泉”面市。目前,这款山泉水不仅被校内各单位广泛采购,也被山东传媒职业学院、世纪天鸿等一些企事业单位批量采购,所得收益均用于支持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的持续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融爱未来”志愿服务团队的“自造血”能力。

  “师资是推动融合教育发展的关键。一名教师便是一颗火种,既能为本班特殊需要的孩子带来希望,也可以燃亮一所学校推行融合教育的愿景。”孟媛发挥山东师大教育资源优势,通过山东师大儿童融合教育研究中心开展形式多样的幼儿园、中小学师资培训。

  自2022年起,孟媛受邀加入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融合教育推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项目”专家组。视野的拓展和经验的积淀,让“融爱未来”项目如虎添翼,也为融合教育增加了创新发展的更多可能性。

  2022年6月,以“如何支持班里有特殊需要的儿童”为主题的首场线上公益培训举行。来自全国10多个省份、上千所学校的幼儿园、中小学教师,共计3.8万人次进行线上学习。

  “我想对很多年前班上的一个孩子说声‘对不起’。那时,我曾一度忽视他。现在,我才发现那个与众不同的他,才是真正需要帮助的孩子。”在今年9月举行的一场数百人参加的线下会议上,一位小学教师“勇敢”地反思自己的教育经历。

  一线教师的积极响应与共鸣,让孟媛推动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学段融合教育发展的信念更加坚定。她也期待借助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让融合教育照亮每一个需要支持的孩子。

  2023年6月27日,在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暨第四届全国残疾人展能节举办期间,国务院残工委副主任、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与“融爱未来”项目团队进行亲切交流并给予高度评价,希望该团队能够坚持不懈地继续做下去,为更多的孤独症儿童提供专业支持和帮助。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刘强,副省长王桂英等也与团队成员进行了亲切交流互动。

  2024年3月29日,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白玉刚实地调研指导“融爱未来”项目,济南市委副书记、市长于海田等陪同调研。白玉刚现场考察“融爱未来”项目孵化的“象芽塔融爱咖啡”和“融爱山泉”等,详细了解该团队志愿服务和公益义卖情况,并对该团队教师和大学生志愿者的辛勤付出表示赞赏。他表示将继续关注、支持“融爱未来”项目,期待更多孤独症儿童受益于该项目的发展。

  关于下一步如何推进融合教育,孟媛正将曾经的构想一步步变为现实:孵化一个民非组织——“融爱未来”济南特殊儿童关爱中心,开展经常性的公益性社会服务活动;牵头成立儿童融合教育研究中心,持续为山东儿童融合教育工作区域建设提供教学科研支持;与济南市历下区甸柳新村街道合作推出“融爱未来”第一家社区服务站,助力济南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久久为功”,孟媛就这样在探索融合教育的道路上永不停歇。

  “摄衣更上一层楼,才到层霄最上头。”孟媛期待将融合教育作为“撬动基础教育改革的杠杆”,着力打造品牌矩阵,以燎原星火之势,激荡新时代融合教育的最强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