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技创新中心:推动校(院)创新发展打造科研创新高地


作为山一大科技创新的“特区”和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医学科技创新中心(以下简称“科创中心”)以打造全省最大、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平台为目标,加强体制机制创新,为高水平科研活动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设备保障和政策引导。

一、启用二期大楼,建设共享平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科学探索和研究中,实验室仪器设备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们不仅为科学家从事科研工作提供必要的工具,更在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推动着科学领域的进步和创新。

为给科学家们提供更好的科研平台,2023年,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的科创中心二期新大楼全面启用。该大楼建有大型生物样本库、生物安全防护三级实验室、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其中,大型仪器共享平台资产总值超3亿元,采用信息化管理,所有设备并网面向社会开放共享使用。登录山一大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众多大型设备一目了然,科研人员只需动动手指,“线上预约—远程审核—线下上机”的运作体系便可帮他们完成课题攻关的关键步骤。

此外,该平台运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为校内外用户提供统一无差别服务。在平台上,门户展示、用户(权限)管理、仪器设备展示管理、仪器预约和使用管理、仪器设备收费管理、实验数据管理、仪器设备使用查询及效益统计、仪器设备监控管理等功能一目了然。目前,该共享平台已吸引来自京、沪等地的科研人员来校(院)开展实验,并为省内众多高校提供技术服务,已成为国内医卫科研领域的重要平台。

二、全球招贤纳士,充分赋权人才

科创中心全面推行国际通行的课题组负责人(PI)制,并赋予PI在人员管理、经费使用、物资配置三方面充分的自主权,让他们心无旁骛从事科研活动。目前,课题组负责人(PI)拥有独立的实验室、可结合自身科研兴趣开展工作、独立申请科研项目和管理团队。科创中心为杰出人才“充分赋权”,打造积极向上的学术研究氛围,营造有利于各类人才创造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的生态环境。

科创中心引入PI管理“年薪制”和“非升即走”考核机制,突出目标导向,以形成良性科研竞争。同时,创新性提出“引育结合”的新模式,使现有科研人员转换身份之后进入科创中心,享有和引进人才同样待遇,完善解决不同体制和新旧人才政策的衔接问题。

近年来,科创中心面向全球招募人才,吸引了来自全球的高水平科学家入驻。目前已入驻校(院)高层次人才70余人,临床医疗机构学术带头人20余人,其中国家级人才近20人、省部级人才30余人。

三、鼓励基础研究,科研成果丰硕

科创中心紧紧围绕校(院)第一次党代会提出的“135工程”发展思路,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基础研究。

在科研选题方面,科创中心始终致力于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特别是事关人民生命健康的知识和技术方法,不断拓展理论和实践的前沿与边界,抢占科技制高点。科创中心成立三年来,承担各级科研项目213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13项,包括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政府间国家科技创新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等;共发表学术论文290篇,中科院一区SCI论文100余篇。刘思金/张书平团队在国际顶尖期刊《Cell Metab-olism》发表题为“Lactate modulates iron metabolism by binding soluble adenylyl cyclase”的论文;王越团队与山东大学团队合作在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杂志之一《Cell》上发表论文;高建刚/付小龙团队防止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关键策略相关成果在国际顶尖期刊《PNAS》上发表。唐华教授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李乐平教授团队成立了山东省消化肿瘤转化医学工程实验室,获批“消化道肿瘤基础与临床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