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脱下孔乙己的长衫
“学历不但是敲门砖,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百年前,鲁迅先生作出《孔乙己》一文,从容不迫地叙述了孔乙己的一生,批评了封建制度和科举制度。而百年后,鲁迅先生的“孔乙己文学”又一次引发了无数人的共鸣。
己亥之末,庚子之春,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不少企业裁员减薪,使无数拥有丰满理想的大学生遇见了骨感的现实。“忽有清风化剑意,斩我二十少年气”的张锡锋,在高三的演讲会上豪情万丈,坚信“生活明朗,万物可爱。人间值得,未来可期。”向着自己的未来呐喊“我,也有梦想啊!”当年,他以 674 分考入浙江大学计算机专业,可却在三年后进入迷茫和内耗,“高考前就光想高考的事了,也没想过高考后要学什么专业,做什么工作。”从声嘶力竭到娓娓道来;从满怀热忱到情绪平和;从幻想未来的甜美到认清现实的痛苦,张锡锋状态的变化不正是当代大部分大学生们正在经历的吗?
人人尽知“今日事今日毕”的道理,可当面临选择的时候却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手机营造的“温床”,心中豪情壮志,却只是“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看着凌晨的月亮,心中暗暗发誓:“我明天一定早早睡觉,绝不熬夜”,可第二天依旧沉浸在网络中,陷入深深地自责。有人被困在信息茧房,自以为寻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领域,乐此不疲;也有人执着于他人的“内卷”,抱怨着社会的环境与政策,羡慕着他人的成绩与果实,却不肯脚踏实地勤勤恳恳。
一百多年前,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是他以自欺欺人方式维护的“读书人”体面。而今天大学生们脱不下的“长衫”,是我们对自己职业定位的固化思维,是传统教育观念隐藏的职业偏见,也是社会舆论对高学历人才的“软绑架”。认为体力劳动者低人一等,认为职业教育低人一等,这些隐藏在思想里的陈腐元素,使整个社会的就业观念变得偏狭,把一些高学历者架在了难以落地的“高台”。央视网曾这样评论过:“学历的价值,只有在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掘自身潜力的情况下才能得以体现。孔乙己之所以陷入生活的困境,不是因为读过书,而是因为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不愿意靠劳动改变自身的处境。”因此,一切的焦虑、内耗,以及自以为的脱不下的长衫,都是因为自己没有对社会产生正确的认知,没有将自己的理论实践到实际生活中。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给予青年。孔乙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当代的有志青年绝不会被困在长衫中。”将理论融入现实,用自己的智慧和知识创造出自己的价值才能打破“长衫”,或许时代的“内卷”带我们步入了快节奏的生活,但用自己双手创造出来的价值永不会被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