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的捷径
我说乡愁是一只虫。又一年的中秋到了,大学校园里桂花盛开,这样珍贵的香气飘浮在空气中当真是乡愁最敏的捷径。
李白二十四岁出川,自此再也没回过故乡。去年九月,我从故道出蜀向远隔千里之外的荆楚大地“奔逃”。出川第二年,李白去到湖北,写下“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我上大学第二年,也在湖北写下此文,没有李白那般笔墨,但是却跟这位诗仙一样“嘴硬”。
桂花花开一千年,人间便落了一千年的桂花雨。是谁第一个将满月与团圆的美好愿景联系起来,又是谁第一个说出“中秋节”这一词语?华枝桂满,天心月圆。圆钝可爱小如草籽的花儿偏偏选在这时盛放,与其他花儿不一样,桂花是闻得出的甜,浓烈馥郁要给乡愁笼上一层腻人的衣裳。
谁出生在蜀地,却一辈子羡慕江南。白居易到杭州写下许多首《忆江南》,“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我的魂儿便被白居易勾了去,被柳永勾了去。幼年时父母外出打工,小学四年级的暑假,那是我第一次到浙江,绍兴离杭州极近,可惜因某些原因不曾去过。江南的水乡都差不多吧?轻巧便利的乌篷船,每家每户人家墙角挂几盏红灯笼,柳枝儿在头顶摆啊摆,阿姨们挽着头发拿棒槌在河边洗衣服......这都是七八年前的事了。当我走上青石板桥,我一定会朝杭州的方向遥望。那里漾来桂花的甜香,让我也想变作一枝桂花,让嬢嬢们把我装进木盆里,顺着碧波漂到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
我家是没有桂花的,梨树倒是满栽。中国人怎么那么爱比喻呢?我憧憬着能去杭州看一眼“满陇桂雨”,去闻闻,去走走。看那“桂雨”是否香香软软地铺了一路,在月光下奕奕灿若碎金。春雨贵如“油”,这是实物了,而花雨更耐看。杏花雨?梨花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梨花的花瓣香积枝头,疏疏如残雪,但绝不像雨。只有桂花飘落才像雨,细细小小,柔柔杂落,其实“香”才是诀窍吧!谁会拒绝一阵馨香的桂花雨呢?是否江南的人家只要闻到桂花香,就会想家?蜀中青绿延绵的山,我只瞧见一缕炊烟,整个寂静的心便会为它哗然。
可是我逃走了。群山会在意一棵梨树的出走吗?千里之外,闻不到,百日之后,有人回来尝它的果实。花白似雪,开白了哪棵老梨树的头,换来跟岁月对赌。我18岁那年带着一包袱热血与决绝,头也不回地奔出四川,势必要去闻闻桂花的味儿,就算不是桂花,其他的什么都可以。李白仗剑出川,想必他也是果决的吧。我拿着大山赠与我的甜果离开,不承想却把慰藉思乡之情的枕头落在山脚。那里的孩子会挖折耳根来吃,会赤脚跑山沟里去捉螃蟹,偷拿自家瓦片砸骰子玩儿,傍晚就被打得鸡飞狗跳。还有,还有,那屋檐下悬挂的赤黑香辣的腊肠呢?顶着烈日去收菜地里弯直不一的豆角的老婆婆呢?趴在一边瞪两只大眼睛看爷孙俩在路灯下撕苞谷的大黄狗呢?
他们都在那呀!他们都在那吗?我又在哪里呢?中秋节勾人馋虫的月饼,中有酥和饴。而娴静的月桂却勾我的乡愁,啮齿啃咬每一寸思念,混着花香,混着一张窄窄的车票,愧而静地磨蹭。想家了?闻一闻桂花吧。我可以折桂送我的老师、同学、朋友,可这一份雅兴送不回大山呐。就像我当年在绍兴的湖边听不懂那些姐姐们的捣衣声。长空皓月下,苏轼的《水调歌头》原来也从未学懂。
乡曲故人凭问讯,孤山梨树几番开。天香桂子时时落,应是离人抱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