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劳动精神 创造美好生活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中指出“2023年,我们接续奋斗、砥砺前行”,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坚实”“走得很有力量”“走得很见神采”“走得很显底气”,“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挥洒汗水,每一个平凡的人都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对劳动和劳动教育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深刻诠释了劳动教育的重要内涵。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也明确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国家的发展、富强意义深远。劳动能够创造新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可以培养个人品格和修养。劳动加深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理解,从更高层次上满足了当下社会人们对于生活特别是精神生活的美好期待。因此,我们应当树立对劳动的正确认知,倡导以劳动为荣、尊重劳动的价值观,强化热爱祖国、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实际行动回馈国家,贡献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然而,我们也必须注意到,随着片面理解“知识改变命运”教育理念、家庭环境中过度保护孩子的行为以及消费主义思潮兴起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出现了一些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有鉴于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并强调劳动教育在个人发展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劳动教育通过真实世界中丰富务实、富有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体验并领会成功背后所需的巨大努力和不懈奋斗。学生们亲身参与各种形式的劳动,不仅能够获得实践技能、提升劳动精神、体会到劳动创造带来的满足感获得感,而且可以培养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培养积极进取、坚韧不拔的品质,这些是未来职场发展中需要必备的素质。
新时代对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需求日益突出,劳动教育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变得愈发重要,其独特的育人价值日益显现。各学校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在劳动教育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把劳动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强化劳动教育顶层设计,拓展劳动教育育人渠道,开展劳动教育特色活动,推动劳动教育走深走实。以劳动教育为抓手,全面落实“五育并举”融合育人,即劳动教育能够“树德”,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劳动教育能够“增智”,学生通过学习劳动知识与技能提升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自身未来发展蓄力;劳动教育能够“育美”,参与社会劳动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劳动所创造的美的价值和意义,增强学生对美感的领会与体悟,提升审美素养;劳动教育能够“强体”,通过各种形式的劳动活动增强身体素质,强健体魄。在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的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和教育学生树立、践行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更要促使他们提升认知能力和道德素养,引导学生心怀“国之大者”、勇担强国使命,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不惰者,众善之师也。”劳动精神是中华民族显著的精神标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自古以来就是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中的精神基因。奋斗铸就未来,新时代劳动精神更加闪耀。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必须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以持续不懈的奋斗与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