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汉复为关中书院禁约三事


黄涛 摄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总书记再次强调:“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凡树有根,方能生发;凡水有源,方能奔涌。西安文理学院的历史,可溯源至1609年明朝教育家冯从吾创办的关中书院,关中书院倡导的“关学”精神,延续了“横渠先生”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担当。历经 400余年的薪火相传,关中书院学脉绵延、文化赓续。作为西安文理学院的一个教学校区,关中书院被誉为“活”着的书院,它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赓续关学精神上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为弘扬关学文化,讲好书院故事,本报特开辟“书院观古今”专栏,邀请关学学者阐释“关学精神”,讲述“关学故事”,通过擘析释义、溯源崇本,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如果我们能够穿越到清朝初年,就会在关中书院大门旁,看到一个醒目的石碑,上面刻着“巡抚陕西兵部尚书加二级贾”的告示,内容为禁止外人进入关中书院的“禁约三事”:

一、地方官不得借为公馆;二、一切游客不得擅自居留;三、衙役市棍不得擅入骚扰作践房室。

落款为“康熙七年二月二十八日立”。我们首先看“巡抚陕西兵部尚书加二级贾”是什么意思?“贾”是人名,指“贾汉复”,时任陕西巡抚,也就是“巡抚陕西”,是陕西省最高行政官。“兵部尚书”本是中央政府官职,但清代规定,地方官如总督、巡抚可加“兵部尚书或都察院右都御史”头衔,以方便管理,不是实职。“加二级”是对考核优秀者而言。清代官员一次考核为“优等”的,记录一次。记录有四次“优等”的,加一级俸禄,作为奖励。以此类推,考核八次为“优”的,加二级,但最多只能加三级。贾汉复当时已有八次“优等”记录,可见他的政绩相当优秀。

贾汉复籍贯山西曲沃,是明清之际的名臣名将。他在明末曾隶属陕西总督孙传庭,与李自成义军多次交锋。后战败东逃淮安,为当地驻军副将。1644年,清军攻入北京,王朝更替。第二年,贾汉复归附清廷。

十多年后,贾汉复先后巡抚河南、陕西。他在河南时,“为官能悉心吏治,为民兴利,注重文事。”他聘请学者修纂的《河南通志》,成为清代最早修成的省志。1662年,即康熙元年,他又调任陕西巡抚。

他在陕西主持修葺了从褒城至宝鸡三百余公里的栈道,这是当时规模最大的栈道维修工程,使经过战乱破坏的川陕交通成为“济世慈航”,畅通无阻,至今汉中市古汉台博物馆还藏有《贾大司马修栈道》碑,以记载他的功劳。他还自掏腰包,聘请进士李楷主持编撰《陕西通志》。《陕西通志》与《河南通志》成为清代早期最好的地方志,被康熙皇帝“颁诸天下以为式”。他还集唐《开成石经》字样,补刻了儒家经典《孟子》,使传统《十三经》得以完整保存在今天碑林博物馆。

明清之际,关中书院也经历战乱,成为官府囤积弹药的库房,书院废弃,甚至有人还想窃取书院楼阁木料。1664年,贾汉复移弹药于别处,令西安知府叶承祧、咸宁知县黄家鼎重修关中书院,扩建院址,将书院大门由向西改向南开,在门口建立石牌坊一座,上书“关中书院”四个大字,使院门雄伟庄重。院内按照左斋右舍的规制,增设东廊,作为讲学和会讲先生的寓所;设立西圃,作为修业学生憩息的场所。在允执堂后面又建精一堂五间,以祭祀孔子及冯从吾等乡贤大儒。他还支持知府叶承祧、督学田厥茂将原在正学书院的名臣祠移到关中书院,其中包括写过“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元朝中丞张养浩的牌位。

精一堂与允执堂均取自《尚书·大禹谟》“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一句,意为每个人都要精诚专一,坚持中正公允的立场。石牌坊与“关中书院”四个大字,允执堂和精一堂等,今天依然能够看到。重修后的关中书院,规模空前,奠定了今天关中书院的基础。

关中书院重修后,一度成为督学使署。两年后,贾汉复支持叶承祧延请华阴名士王宏撰到书院讲学,重新恢复了书院旧观。又过了两年,即康熙七年,也就是1668 年,他吸取关中书院屡遭破坏的教训,为免除后患,维护书院教育秩序,特意为关中书院立下禁约三事。他说,如有违反,“三尺凛凛,决不宽贷”,有力保障了关中书院的有效运行和持久稳定。

贾汉复为表示对知识分子的礼遇,还将明代秦王的莲花池,改名为放生池,疏浚池泥,改良水质,作为知识分子休憩之地,这就是今天西安城内的莲湖公园。他还疏通西安龙首、通济两条古渠道,免除宜川、延安、邠州(今彬州)、白土关(今平利)等贫困地区的部分钱粮。

后来,贾汉复在家乡山西曲沃,自己出资修建了文昌阁,延聘名儒讲学。他还将自己所建的雨翠庄别墅捐出,创建乔山书院,并刻碑明言乔山书院“世世为公物”,后世子孙不得视为私有。不然,则允许家乡之人“声大义而共击之”。

贾汉复这个行伍出身的武将,却能在朝代更替之后,迅速从武备转向社会文化建设,疏通栈道、渠道,减免赋税,编修志书,重视书院建设,倡导文化教育,实际上开启了一代新风。他去世后,别人在其墓志铭中评价他“功在斯人,名垂天壤”。尤其是他重新恢复关中书院,禁止他人骚扰破坏,奠定了关中书院在清代延续发展的基础,也使张载关学的崇高理想和冯从吾“学为好人”的教育理念,在此得以绵延传承,不致中断,以至今天,所以特别值得我们纪念和崇敬。

(作者系关中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