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方向的年轻人,“向下兼容”有何不可?
近日,“清华硕士失业后自费6000元去山东蓝翔技校学厨”的新闻引发网络热议。
事实上,年轻人做出“向下兼容”的择业行为,早已屡见不鲜。2009年起,青岛市技师学院率先创办大学生技师班,其中有不少是知名高校毕业生,他们在完成大学本科教育后,选择走进职业学校,学习一门技能,反向“镀金”。
“名校”与“高职”并非矛盾对立,本科生去高职“深造”,并非自我降维。在职业空窗期选择“向下流动”,让自己拥有“向下兼容”的能力,在接受不确定性中顺势而为,未尝不是一种可取之法。
所谓“向下兼容”,其实就是年轻人主动选择低于社会期待的职业或身份,既不拧紧发条,亦步亦趋地遵循社会时钟,也不颓废懒散,彻底躺平“停摆”,而是尝试着在与不确定性“和平共处”的过程中顺势而为,把向下兼容的“可行域”作为缓冲带,学习一门技术,或者职业“重启”与“转型”,以此积蓄力量,寻找内心的自洽。
“向下兼容”,让自己拥有对抗“变化”的底气。“硕士研究生应聘街道综合发展中心垃圾分类专管员”“名校研究生应聘公寓管理员”“211硕士从大厂员工到外卖员”……梳理这类媒体报道可以看出,这些选择“逆流而上”的年轻人,他们可能早已在现实世界中经历了种种起伏不定,但并未因受到“内卷社会”的结构性“打压”而消极“躺平”,而是主动增加“向下兼容”的能力,试图在现实和理想之间找到自己的“蓄势点”,既要 为 了 理 想 的 生 活 端 得 起 眼 前 的“饭碗”,还要能装得下生活的理想,让自己变得多专多能,让人生处处“吃得开”。
“向下兼容”,也是在“换道升维”。而据智联招聘的一项调查显示,超半数本科毕业生认为,毕业生“回炉”技校是合理选择,因为“市场对专业技能的需求量大,就业机会更多”。年轻人并没有逃避现实或放弃追求。他们正逐渐脱嵌于“重学历轻技能”的社会心理期待和社会价值规范,在选择“向下兼容”的过程中摸索职业新赛道,让择业调试的“可行域”越走越宽,增加职业生涯韧性,同样可以迎来更宽领域的人生新赛道。
“月亮”和“六便士”并不矛盾,“长衫”也从来不会困住年轻人,如果没有“轨道”,那就在“旷野”中寻找生活的稳态,“向下兼容”,也是在更好地“向上生活”。
组织宣传部 张梦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