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的灵魂对话——读《叶嘉莹论苏轼词》有感
穿越千年的灵魂对话———读《叶嘉莹论苏轼词》有感
徐燕
跨越千年的时空,通过叶嘉莹先生《叶嘉莹论苏轼词》一书,深入苏轼的文学世界,在从文字背后找出“何以苏轼”答案的过程中发现:两人不仅有着近乎相似的人生遭遇,更在对文学的不懈追寻中,完成了对自我灵魂的对话和救赎,共同到达超旷放达的人生彼岸。
同为先生,自成文脉传千古
苏轼何人?苏轼,公元1037年生于四川眉山,幼时天赋异禀、聪慧绝伦,胸怀千古绝学,诗、词、文、赋、画无一不精,是文坛少有的“全才式艺术巨匠”,一生著述丰硕,作品流播广远,对中国人文精神影响至深,世称“东坡先生”。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多次引用苏轼的诗文,2022年赴四川考察专门参观眉山市三苏祠,了解东坡文化研究传承等。
叶嘉莹是谁?叶嘉莹,号迦陵,1924年生于北京,自幼醉心古典文化,是依然健在的国学大师,在诗词分析和推广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穿裙子的士”“白发的先生”“诗词的女儿”,荣获中华诗词终身成就奖、2014中华文化人物、改革开放40周年最具影响力的外国专家、中国政府友谊奖、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等大奖。
《叶嘉莹论苏轼词》2023年6月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书中印刷了叶嘉莹三十年前本书的手稿,稿纸使用“四川大学历史研究所稿纸”,叶嘉莹当时的批注和修改一清二楚。书籍左侧为高清竖写手稿,右侧是对应的印文。读者可以一边感受苏词之美,一边欣赏叶先生的手迹,学习其创作手法,称得上是“一书双得”。
《叶嘉莹论苏轼词》结合苏轼生平境遇,围绕苏轼词的起源、苏轼之词的特点、苏词音律之美三部分,以详尽的文本分析为线索,深入论述了苏轼词的词作,语言流畅,娓娓道来,立体展现了苏轼及其作品的全貌,让我们有眼前一亮之感。
在《叶嘉莹论苏轼词》一书中,叶嘉莹和苏轼两位大师跨越千年时空相遇,在对古典诗词的不懈追寻中,两人的个体生命与古体诗词的发展相互成就,最终达到融会贯通,完成了与命运的和解、灵魂的救赎。
同遭苦难, 活出诗意人生
苏东坡一生坎坷流离却豁达放逸。他三教贯通,进可朝堂安天下,退能山水怡自身。几起几落,依然保持着自身心境的淡定,用一生把别人的苟且活成了诗和远方,给后人留下无数精神财富和传奇佳话。被贬杭州,见西湖水草为患,苏轼组织百姓对西湖进行了整体的疏浚和治理,建成苏堤春晓,同时写下“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著名诗句。东临赤壁,被贬黄州,他却豪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面对人生坎坷波折,他说:“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适逢仕途失意,但他却以温厚的入世情怀和超旷的俊逸才思消解了苦难,并将其转化成动人的诗行,留给后人永恒的精神财富。
叶嘉莹一生跌宕传奇,少年时父亲失联,青年丧母,1948年结婚,随爱人迁往台湾,不久即遭遇“白色恐怖”。为养家糊口,20世纪60年代被迫赴北美执教,1979年起回到祖国大陆任教。中年时痛失爱女,晚年裸捐全部财产设立“迦陵基金”,以宽正、持中、平和的学术风格推动中国学术在古今、中西维度上的融合,活出了诗词般的人生。她曾经坦言:我一生经过了很多苦难和不幸,但是在外人看来,我却一直保持着乐观、平静的态度,这与我热爱古典诗词的确有很大的关系。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在《叶嘉莹论苏轼词》一书中,叶嘉莹也指出,苏轼的早期作品似乎并没有写词的记录,直到外任杭州之后才开始着手于词的创作,时年三十七岁。
或许英雄更知英雄,英雄更惜英雄。通过《叶嘉莹论苏轼词》,叶嘉莹深入历史,解读苏轼的精神境界,其分析解读深邃而高远,成为我们理解苏轼、走近苏轼的经典范本。
同读经典,治愈精神内耗
在古代文人中,苏轼不是唯一被贬的人,但他却是涅槃出新灵魂的人。苏轼3000多首诗词中,有344首带“笑”,远超其他有相同境遇的文人。每贬到一处,他就广结好友,把日子过得热闹灿烂。同样被贬岭南,韩愈写出”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认定自己必死于岭南的瘴气。苏轼却写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表现出随遇而安的闲适心境。叶嘉莹认为,这或许与苏轼“既有坚毅之持守,又有超旷之襟怀”有关。
北宋时代,词家林立,公认的里程碑式的人物有两个:柳永和苏轼。柳永婉约绮靡,苏轼豪放雄奇,是宋词的两座里程碑。在《叶嘉莹论苏轼词》中,叶嘉莹认为,柳永一生落拓,陷入用世之志意与浪漫两种性格的冲突矛盾中,最终志意与感情均落空。苏轼则把儒家、道家圆满结合,在困顿之中完成人生目标与操守的统一。
同为豪放派词人,苏轼和辛弃疾其词豪放之处有何不同?在《叶嘉莹论苏轼词》中,叶嘉莹对比了苏轼和辛弃疾的词。叶嘉莹认为,辛弃疾的豪放是由于一种英雄豪杰之气,苏轼的豪放则是由于一种旷达超逸的胸怀。苏轼的词“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开拓并创新了词的写法、风格等,辛弃疾深受苏轼的影响,并突破了苏词的范畴,完成了他自己的更为杰出、博大的成就。
通过《叶嘉莹论苏轼词》一书,叶嘉莹对比了苏轼与诸多文学大家的异同,我们可以看出,叶嘉莹对苏轼人格、品性、文学成就的高度认同。通过深入阅读该书,了解苏轼、叶嘉莹的人生轨迹、文学追求,同样治好了我们的精神内耗,这或许就是阅读、了解、学习苏轼的意义。让我们在迷茫时不慌张,在疲惫时不放弃,在低落时不言败,永远保有生命的本真,永远用古典文学滋养着我们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