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第40个教师节】

守正创新担使命踔厉奋发勇前行

———学校奋力开创高水平有特色国际化应用型大学建设新局面

“你好,新德院人!”8月31日,德州学院迎来了来自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295名学子。

守正创新担使命,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德州学院53年的办学历史,始终秉承 “艰苦奋斗 自强不息”的德院精神,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衡量各项工作的根本标准,扎根鲁西北、服务山东、融入京津冀、辐射全国,奋力谱写高水平有特色国际化应用型大学的宏阔新篇章。

打造一流专业 提升培养质量

“你们中,有781名同学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057名同学被国内外高校录取为硕士研究生,65名同学荣获国家级、省级奖学金,56名同学被评为省优秀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357名同学被评为省级优秀毕业生,1869人次荣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等奖项。”6月21日,在毕业典礼上,校长赵长林寄语2024届毕业生:争做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党和国家赋予大学的崇高使命,是大学的应有之义。

德州学院培养的学生,思想素养高,业务技能强。

在2023年第十八届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李润昌、刘庆斌等同学荣获黑科技专项赛国家级一等奖,潘辉、李想等同学荣获主赛道国家级三等奖,2022年第八届中国国际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薛阳等同学荣获国赛铜奖;今年,从 “战士”到 “硕士”,退伍军人一宿舍全部考研 “上岸”,156名学子光荣入选西部计划,把青春写在西部, “大思政课”功能不断彰显……学校全力培养德才兼备的卓越人才。

近年来,学校先后出台 《德州学院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实施方案》 《专业建设与结构调整规划》 《德州学院学位点精准建设方案 (2024-2026年)》等文件,立足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山东省 “十强”产业以及德州市标志性产业链,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布局。2024年,新上知识产权和数字经济两个本科专业,本科招生专业58个。

学校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拥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高校;有山东省特色专业、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20个,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发展支持计划试点专业、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等11个。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省级精品课程、省级双语示范课程、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等72门,省一流教材、省级教学改革项目、省级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省级教学成果奖等97项。现有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示范性基层教学组织1个、省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

近五年,学校教师荣获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特等奖、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等60余项。学校注重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获批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山东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日渐鲜明。构建 “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深化人才培养改革,新建大学生就业创业赋能中心,秉承 “学生全年级、生涯全周期、人员全覆盖、服务全链条”的就业育人理念,与 “七点创业谷”和 “一专业一竞赛一基地”建设项目,形成 “东西校区互补、文理专业协同、一二期拓展延伸”的场地布局,打造 “服务赋能、教育赋能、竞赛赋能、实践赋能”的就业育人体系。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218项,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共获国家级奖1015项、省级奖2497项。2024年获批24项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立项。

深化校地合作 赋能地方发展

充分利用高校丰富的教育资源,全面融入地方基础教育发展,共建德州学院附属第一实验小学及联盟学校,探索构建起了促进区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 “德院模式”。5月16日,学校与德城区教体局共建少年科学院、基础教育教师发展中心,选派50名优秀教师担任德城区中小学科学教育副校长,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育人方式改革,聚焦高质量科学教师培养目标,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为德城区、德州市乃至国家的科技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7月 20日,应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十佳农民”、临邑县德平镇富民家庭农场负责人魏德东的邀请,德州学院生态与资源环境学院派出由 4名专业博士组成的专家团队奔赴田间地头,开展夏季测土行动,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2018年生态与资源环境学院在该农场成立博士工作站以来,学院博士团队便经常深入田间地头送技术、提供测土配方,因地制宜出“方子”,助力农户高产增收。

作为一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德州学院积极融入和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和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等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出台 《德州学院服务黄河国家战略实施方案》 《德州学院服务和融入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实施方案 (2023-2025年)》 《德州学院服务德州现代化强市建设行动计划》等文件,明确全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措施等。与德州市政府签订了“1+5”城校融合系列合作协议,与各县市区签订全面合作框架协议,明确了合作的领域和方向,在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展开了深入合作,形成了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德州学院立足服务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地方、行业协同创新,服务区域科技创新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合作发展处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德州学院承担校企合作项目 800余项,与企业联合申报获批省重点研发计划、中小企业提升工程、德州市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等 10余项,获批省部级科研奖励 8项,完成科技成果转化近 80项,入选 2023年度山东省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备案名单,2023年省成功转化考核优秀单位。

服务地方发展,德州学院还不断创新做法:如加强校地产学研交流合作、做好学科专业动态调整和布局优化、培养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等。

加强校地产学研交流合作,学校建有山东省生物物理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硅单晶半导体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筹)、新型药用辅料与缓控释制剂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等 30余个高水平学科平台,设立企业博士工作站 15个。

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与知名企业共建 10个现代产业学院,其中,省级 1个,校企共建本科专业覆盖率达到 91%。落实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方案、共建课程教材和案例库、共建双师教师队伍、共建科研平台、共建实践教学基地 “五共同”协同育人机制,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678个。

人才是发展的关键。围绕德州市产业链,学校积极引进培养占据科技前沿和产业高端、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拥有泰山学者青年专家、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省部级人才称号 30余人,博士 580余人,把德州学院打造成德州市高层次人才的 “蓄水池”。同时,配合实施 《德州市 “三年十万大学生兴德计划”实施方案》,制定 《德州学院 “留凤兴德”促进毕业生留德就业创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围绕产业结构、人才政策等启动“‘就’在德州”课程体系建设,着力增强城市认知度和吸引力,引导更多德院学子选择德州、留在德州、建功德州。近三年,毕业生留德就业创业率保持在 25%以上。

厚植人民情怀,夯实发展之基。德州学院把自身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服务地方能力显著提升。

坚持开放办学 推进国际化建设

近年来,德州学院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深入实施国际化战略和对外开放行动计划,坚持 “请进来”与 “走出去”双驱动发展理念,以创建高水平有特色国际化应用型大学为目标,以国际科研协同创新为引擎,培养国际化师资队伍,不断创新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对外教育交流体系。2023年,学校获评山东省教育国际交流先进单位。

4月 26日,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孔子学院揭牌仪式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出席仪式。这是山东省在马来西亚建立的第一家孔子学院,也是德州学院在海外建立的首家孔子学院。

拉曼大学孔子学院是德州学院国际化办学的一个缩影。学校逐步加大国际化人才培养力度,近五年来,新增海外友好院校 17所,签署友好合作协议 34份,学校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了具有地方高校特色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为推进高水平有特色国际化应用型大学建设和硕士点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国际交流合作处负责人细数了近年来学校国际化办学的成果:

———坚持党建工作与中外合作办学、国际交流合作等深度融合,构建 “党政领导、归口管理、部门协作、院系联动”的国际化联动工作机制,形成学校、学院、教师、学生 “四位一体”的国际交流合作体系。

———逐步加大国际化人才培养力度,先后同亚洲、欧洲、北美洲、大洋洲等国家和地区的 112所高校、科研机构开展交流合作。2022年获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德州学院别尔哥罗德食品科学学院”,本科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增至 5个。2024年,组织中国 (山东)-马来西亚青年友好交流行活动,50名学生赴马来西亚拉曼大学交流学习,为学生打开通往全球化视野的大门。

———实施师资队伍国际化能力提升工程,2024年遴选 10余名教师赴芬兰、英国等国家和地区访学研修。引进外籍专家来校工作,提升学校科研和学科建设水平。截至目前,聘请外籍专家 40余人,外国专家获 “山东省荣誉公民” “山东省人民友好使者”等省级及以上人才项目和荣誉称号 5人次。

学校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向着高水平有特色国际化应用型大学的目标阔步前行,力求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突破。 “德州学院锚定 ‘走在前、开新局’,按照学校第四次党员代表大会的要求,深入实施 ‘四大战略’,强力推进 ‘九项工程’,推动学校实现办学层次、应用转型、治理能力 ‘三个蝶变’,力争建成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专业结构优、人才培养质量好、科研创新能力强、服务社会贡献大、师生满意度高的省内一流应用型大学,为教育强国、教育强省建设作出德院贡献。”学校党委书记吴君说。

PDF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