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把融合发展作为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必由之路
12月13日,在聊城大学校地需求对接交流会上,28名教师揭榜承接企业最近产生的33项技术攻关需求,进一步扩大了校地科研供需精准对接项目库。
新时代,高等教育与城市发展的互动融合越发紧密。城市为大学发展提供丰富资源和广阔空间,大学则依托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为城市发展注入持续动力。融合发展日益成为双方的内在刚需。
城市发展需要大学。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而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的大背景下,城市发展的竞争日趋激烈,这种竞争的实质是人才与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城市高等教育资源的布局体量与其经济水平、创新能力、发展潜力等密切相关。近年来,各地倾力引进与建设高校就是这种需要的明证。
大学发展需要城市。大学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仅靠学校力量较难取得重大突破,亟需地方的参与和支持。校地融合发展,一方面可为大学科技创新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和更加多元的场景,促进科技成果的研究、转化和应用;另一方面可为大学人才培养提供广阔的实践舞台和丰富的锻炼机会,使毕业生能力结构更加贴合社会实际需求。大学特别是地方大学必须紧紧依靠地方、服务地方,才能获得更加强劲的发展动能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大学与城市需要双向奔赴、双向赋能。大学首先要坚持“四个面向”,勇敢走出“象牙塔”,以更加主动的精神、更加积极的行动,应城市所呼,急城市所需,深度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这是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大学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其次,大学要着力提升内部治理的水平,强化政策引导与资源整合,把学校的人才、学科等资源导向城市所需,激发各方面参与融合发展的积极性;锻造服务城市的本领,强化学科专业、人才团队与科研平台建设,推进有组织科学研究,加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服务地方发展打牢基础支撑。毕竟,打铁还需自身硬,绣花要得手绵巧。第三,要强化校地合作,加强组织领导与信息沟通,促进发展规划与项目供需精准对接,开展科研机构共建与科研联合攻关,搭建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平台,打造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协同发展共同体,提升服务城市发展的贡献度。说到底,有所作为才能赢得地位,有所贡献才能获得支持。近年来,聊城大学与聊城市相向而行、互融互促,共同开创了事业发展新局面,成为全省校地合作的典范。
大学与城市的融合发展是互利共赢的必然选择,也是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的必由之路。双方只有团结一心、紧密携手、协同发力,才能充分释放融合发展的巨大潜力,共同开创更加繁荣、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