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赴乡约 实践绘兴图

青春赴乡约 实践绘兴图

近日,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下发了《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关于对“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高校项目进行通报表扬的通知》,由长安大学策划组织的“有田生活普惠路,添智赋能促振兴”“‘民族团结我践行’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项”“用活‘三色’资源,讲好思政大课”3项活动入选。实践中,长大学子扎根基层,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心倾听人民呼声、感受时代脉搏,在社会实践中书写青春价值。

深入基层   在实践调研中增长见识

实践的第一步是扎根基层、深入群众,学生们走上乡间小路,见证变化发展,体验农业生产,在实践中认识青年使命,强化责任担当。

今年是“有田生活”科技助农团队下乡助农的第五年,自2019年长安大学“有田生活”科技助农团队创立微信小程序“有田生活”以来,每一年都有长安大学的实践队伍深入农村,利用所学知识助力乡村振兴。今年,这一棒传到了2023级的闫赛浩和他的队友们手中。7月22日,闫赛浩和队友们来到了湖北省利川市的一个村庄,村庄被嵌在一块块的茶田之间,他们在这里开启了为期七天的助农之旅。“茶田里的茶叶很嫩,很容易就会被破坏,所以在采摘的时候不能用手掐,只能轻轻地用手指把它提起来。”此前闫赛浩从未见过茶树,采茶的经历不仅满足了他的好奇心,还让他在数次弯腰起身的过程中体会到了采茶人的艰辛。村民们对大学生的到来感到十分高兴,无论是村子的发展规划,还是种茶制茶的过程,他们都知无不言。最令闫赛浩印象深刻的是家里开着茶坊的杨师傅,他对制茶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他的智慧与热情深深触动着闫赛浩和队友们。

“民族团结我践行”实践团队的成员们在宁夏有另一番认识和体会。“我们在宁夏灵武市枣树博览园见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08年亲手种下的枣树”。队员熊梳宇说。如今,这颗枣树早已被成千上万的沙枣树包围着,成为了万亩枣树博览园的一部分。在灵武市调研学习的过程中,她和实践队员深深体会到了当地人民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宁夏自然环境恶劣,荒漠化程度严重,当地党员干部和各民族群众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努力,开拓土地,种植沙枣树,把荒漠变成绿洲,共同创造了灵武市世界枣树博览园,使灵武市枣博园成为了中国的一张世界名片。

“用活‘三色’资源,讲好思政大课”实践项目依托学校“红色+蓝色+绿色”三色大思政课品牌,带领青年大学生解锁沉浸式、体验式、参与式的“三色”思政课堂新模式。实践队伍的成员们以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旧址为出发点,走访调研了咸阳、富平、铜川、延安等地的17处革命旧址,深入场馆、田间、旧址开展主题思政课现场教学;走进宜君梯田、甘泉豆腐干厂一线调研,撰写兼具理论和实践价值的调研报告。实践团队队长陈玙婕表示,走访过程中令她印象最深刻的地点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在纪念馆内,团队成员观看了陈列的珍贵文物、历史照片和复原场景,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抗日军政大学的历史背景和革命精神,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和使命。

学有所用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是新时代大学生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使命,是“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的生动实践。团队成员们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结合专业知识,广泛开展科技支农、基层治理、教育帮扶等实践服务。

“有田生活”的队员们依据村民所需和当地自然条件制作了许多设备。如王昕和队友们制作了温度传感器用以检测炒茶机中茶叶的温度,他们巧妙地将温度传感器放在了炒茶机的多个旋转搅拌叶上,从而能够更加精准地测量茶叶的翻炒温度。他们还结合当地茶田情况,制作了“七合一”气象站,能够监测土壤中的湿度,温度,氮、磷、钾的含量以及风速和风向,让农民能够及时采取不同的措施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与产量。

“民族团结我践行”实践团队在深入调研后发现,宁夏老龄化问题、青壮年劳动力流失问题较为严重,社区对于居民的信息集中管理较为困难,人力运行成本较高。针对此问题,王云龙组织团队成员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社区设计了一款老年人也能快速上手的线上小程序。通过小程序,老年人可以将自己的需求第一时间告知社区管理人员,社区管理人员也能随时掌握空巢老人的消息,大大提升了社区管理效力,同时提高当地老年人独自生活的保障。

“三色资源”团队则在调研的过程中实现了从“我来听”到“我来讲”的转变。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生,听思政课对陈玙婕来说早已司空见惯,但是在这次实践中,她变成了讲课的主体。“最开始,我们缺少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方面的知识储备,演讲经历也比较少,这也导致我们在宣讲时缺乏自信。”对此,他们利用晚上的时间翻阅资料,增加自身的对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的知识储备;向带队的思政课教师请教宣讲技巧,学习如何更好地提炼和讲述革命故事;团队成员共同策划宣讲内容,互相试讲演练。最终,他们将红色资源融入到思政课中,也将思政课搬到了田间地头,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重新认识“大思政课”。

践而知真   在社会课堂中学思践悟

长大学子们躬身投入基层,观察中国发展、感悟中国精神,在新时代社会大课堂中厚植家国情怀,担当时代使命。

回顾整个实践过程,“有田生活”团队每一位成员都感到收获颇丰。在利川实践的这七天里,农民的艰辛与伟大在他们眼中有了更深刻的诠释,团队通过考察,制作了有利于茶树种植与炒制的物联网设备,向农民推介了“有田生活”微信小程序,当自己所学到的知识真正运用到实际,帮助农民改善生活时,队员们都感到十分充实和欣喜。在深入基层前,这支队伍对“乡村振兴”的认知还停留在政策的层面上,而当他们的双脚真正踏上这片无数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上时,乡村振兴具象化为新兴的农业设备、新型数字化农业和农民日渐提高的生活质量。“作为学生,我们仍处在一个积蓄力量的阶段,在乡村振兴中是后备力量。为此,我们将努力提升自己,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创造更大的价值”。闫赛浩说道。

“民族团结我践行”的团队成员们则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有了新的认识。“宁夏回族自治区设立了许多博物馆,各民族模范人物的故事深深激励着我们,不论是各民族群众同风沙做斗争的顽强精神,还是日常生活中各民族互帮互助、团结友爱,我都能感受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牢刻入了当地群众心里。”队长王云龙回忆道。这次实践经历让队员们收获颇丰,他们运用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到了当地少数民族,也践行身为青年对民族团结的责任和使命。“民族团结在我心中变得更清晰,我会在今后的生活中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民族文化活动,也会在生活、学习中力所能及地帮助身边的少数民族同学,让他们更有归属感,为促进民族团结贡献自己的力量。”实践队队员吴杨子骏说道。

从红色旅游的蓬勃兴起,到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从生态环境的显著改善,到人民生活的日益富裕……“三色资源”实践团队深刻感受到了延安在新时代的发展变化。除此之外,在将“三色资源”内化为自身所得并向外传播的过程中,他们又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们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不懈努力,也进一步认识到了革命精神的重要性和价值。“课堂教学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实践能力则需要通过实践来培养。大学生社会实践让我们走出校园,深入基层,提高了思想认识,积累了社会经验。”队长陈玙婕说。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同学们的回信中,表达了对青年学子们的殷切期望:“党的二十大对建设农业强国作出部署,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在社会实践中,长大学子深入到科技创新的浪潮中、乡村振兴的热土上、生态文明的建设里、社会服务的岗位上,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忠实实践者。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继续探索未知、锤炼自我,书写青春报国新篇章。

(张钰茗  闵海燕  霍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