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六大工程 构筑六大体系 打造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新高地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是2003 年4 月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2020 年12 月被陕西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校园”,创文积分排名全省高校第一,是省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学院有122 年办学历史,现为省级“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省级文明校园、省级平安校园、省级园林式单位、全省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省级智慧校园示范校、省级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校、全国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实验校、中国职业教育就业百强院校、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试点校、国家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校建设单位、全国西部地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卓越50 强、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等,综合实力处于全省高职院校前列。
近年来,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五育融合,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对标对表创建标准,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学院硬件建设、内涵建设跨越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同频共振,师生在创建过程中幸福感、获得感极大提升。
实施培根筑基工程,构筑思想教育体系
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己任,把立德树人融入“大思政”格局,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健全思想教育机制,成立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和“三进”工作方案,把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各项工作,党委常委会研究思政工作8 次,领导班子成员听、讲思政课100 余节,成立“1+4+N”宣讲团,开展宣讲活动200 余场次。师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被央视“新闻联播”报道。构建“大思政课”格局,打造行走的思政课,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心理课堂、网络课堂和社会课堂“五堂联动”,上线思政示范课程9 门,入选“十四五”规划教材9 部,建立课程思政中心10 个,建立校外红色教育基地30 余个,开展各类学习教育活动200 余场次,8 名教师获全省思政“大练兵”教学标兵、教学能手,获思政微课比赛国赛一等奖1 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3 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3 个。强化平台赋能,全省高职院校首家建成“大思政”红色观影厅、“大思政”红色书屋,制播“党史青年说”百余期,建成Mini 长征路体验馆1 个。师生抗疫、服务冬奥、学生救人等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报道。成立陕西省南泥湾精神研究会宝鸡基地,举办党史进校园、大师工匠进校园、革命英雄进校园等活动50 余场。获全市思政工作先进集体、“学习强国”推广使用先进单位、全市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研讨论文征集优秀组织单位、党史“七进”活动先进集体、弘扬践行延安精神先进单位等。
实施“党建+ 创文”工程,构筑组织领导体系
坚持党建领航,“五维并进”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1563”(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做到五个坚持,实施六大工程,实现三大目标)党建工作机制落实。学院党委履行办学治校主体责任,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修章建制260 余项,建立意识形态工作“八纳入”和“23221”工作机制,签订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书108 份,举行意识形态分析研判20 余场,设立“书记院长有约”接待日,开展“我为师生办实事”实践活动,累计为师生办实事200 余件。筑牢基层堡垒,实施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38 个党支部全部达标,落实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制度,17 个教师党支部100% 全覆盖,强化“月盘点、季通报、年述评”考核机制,1 个党支部通过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实地验收,1 个党支部获省级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打造“党建+”品牌。全面推进“党建+ 文明创建”,坚持“党总支(直属党支部)+ 党员+ 创文专干(网格员)+ 师生”四级工作模式,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确保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季季有亮点、年年有品牌,形成“党建+ 理论宣讲”“党建+ 志愿服务”“党建+科教助农”“党建+ 技术帮扶”“党建+ 文化服务”等案例,打造“凤鸣讲习所”“宝职田教授”等品牌10 余个。
实施凤起铸魂工程,构筑师德建设体系
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队伍建设,健全完善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强化顶层设计,成立师德建设委员会,加强临聘人员考核,出台《教师师德考试实施办法》《师德师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教师职业行为负面清单及师德失范行为处置办法》等制度,与教师签订《师德目标建设责任书》《师德师风承诺书》,常态化开展师德师风考核,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始终。《师德师风建设改革项目》入选陕西省职业教育评价改革单项试点项目,培育省级师德标兵2 人。实施四大计划,开展“雏凤计划”“成蝶计划”“成凤计划”“筑巢计划”,建立育德育心督导工作站,举办教学名师、骨干教师、教学新秀和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优秀德育工作者、30 年教龄教师表彰活动10 余场,培育社会服务创新团队20 个,实施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队伍培养计划,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配备均超额达标,发挥一站式学生社区作用,定期开展辅导员能力提升行动、素质能力大赛、暑期培训和社会实践。获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陕西省五四红旗团委、陕西省学校心理健康科普知识竞赛团体一等奖、陕西省高校团干部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陕西省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一等奖。深化典型选树,出台《教师荣誉制度》,开展“四坚守四争做”先进评选,举办教师表彰活动10 余场,涌现出全国及陕西“百姓学习之星”2 人,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2 人。
实施文化浸润工程,构筑文明培育体系
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品牌。制定“十四五”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实施文化内涵提升工程,凝练形成大学精神。深化文化内涵,把红色文化、传统文化、工匠文化融入育人过程,打造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陕西省非物质文化研究基地、陕西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3 个,获国家、省级校园文化优秀成果奖5 项。讲好宝职故事,建成“一网一端两微十账号”立体传播平台,开展文化活动120 余场,参与5 万余人,承办陕西高校校园原创文化精品巡演等省市级活动19 场,乡村振兴工作被央视国际频道报道,获教育部“读懂中国”、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先进集体,原创剧目《觉醒》获全省校园艺术节优秀剧目。师生抗疫、服务冬奥等被《人民日报》、新华网等媒体报道,针灸推拿专业学生张传震凌晨列车上紧急救人被中国教育报报道。擦亮文化品牌,实施“一院一品”文化品牌工程,形成“医心为你”“本草兴”“岐黄润童心”等文明实践品牌项目8 个,1 万余名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500 余场,惠及群众25 万余人,带动经济效益1000 余万元。涌现出国家级、省级优秀志愿者和岗位学雷锋标兵2 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3 人,培育民盟中央社会服务先进个人1 人、陕西省终身学习品牌4 个,获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特别奖,挂牌全省首个市级志愿服务联合会培训基地。
实施美丽宝职工程,构筑环境育人体系
发挥环境育人功能,以建设“美丽宝职”为牵引,打造沉浸式育人氛围。升级基础设施,建成首个市域产教融合技能实训中心,新建图书楼、学生餐厅、标准化公寓、十四运足球赛场等,对道路楼宇场所系统命名,升级学院新版标识系统。打造绿色校园,绿化覆盖率55.8%,绿化面积占可用绿化面积100%,实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两季有果,获“陕西省节水型学校、陕西省绿色校园”称号。优化文化环境,建成凤栖湖、凤起书院、文体中心、校史馆、中医文化体验馆、何尊文化广场等文化场所10 余个、亭廊15 个、富硒产业博物馆1 个,设置文化景观小品100 余处,形成“一湖三场五馆十长廊三中心”大文化格局。
实施融合传播工程,构筑阵地管理体系
加强意识形态领导,建立意识形态“八纳入”和“23221”机制,全省高职首家制定《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指导手册》,审定教材2435 种。强化阵地管理,制定“三审五校”、活动审批等制度11 项,发挥热点信息员、通讯员、网评员三支队伍作用,印发工作提示、月度通报180 期,研发上线舆情处置小程序,连续四年“零事故”。推进阵地融合传播,全省高职院校首家建成学习强国号、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融媒体中心,“一平台、一基地、一中心”协同发力,15 个新媒体平台粉丝超2000 万,官微、视频号、抖音连续四年入围全国百强,获全国优秀职院可视化融媒团队。
文明创建永无止境,永远在路上。下一步,学院将继续深化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突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着力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管好意识形态阵地,让主旋律更高昂、正能量更充沛,扎实推进学院铸魂育人工作进入新境界,以舍我其谁的精神状态,砥砺奋进、踔厉前行,奋力谱写学院精神文明建设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