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代共舞彰显职业教育贡献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一体统筹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一体部署实施”“大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职业教育相关话题,成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
服务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是新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紧扣时代经济发展脉搏,深化产教融合,实现与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同频共振、互融共生;必须在科教兴国战略中找准坐标、厚植优势、彰显贡献,深化科教融汇,找准“科”与“教”的契合点,加快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要求的能工巧匠。
与“城”共兴,融合发展,做经济增长的强变量。近年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在制度、理念、实践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和显著成效。面对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新任务,产教融合需要持续提升层次、走向深入、创新形态。
产教城一体化是产教融合的高级形态,是中国特色产教融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在更广领域、更多层面上促进教育和产业的集聚联合,实现产教融合、产城融合、教城融合。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与建设高质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宜居宜业的新型城市结合起来,要强化规划同步,战略协同。将产教城一体化发展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乡布局、产业布局和重大生产力布局规划,同步推进产教城一体化发展政策制定、要素支持和重大项目建设。要强化空间聚合,协同育人,将职业院校植入城市、专业办学融入园区、专业建设对接产业发展,打破围墙,引校入园,引企入校,形成学城联动、产教匹配、校企合作的办学格局。要强化平台共建,协商共治,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全国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促进多元联动、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同时,要充分发挥政府统筹作用,完善政校企行共同参与、协商共治的机制,引导更多优质资源投入职业教育。
与“产”共舞,科教融汇,做创新发展的智动力。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演进,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对职业院校的教学与科研融合等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职业教育身处生产第一线,既要为破解“卡脖子”问题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又要在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中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中试车间”,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贡献职教力量。
科教融汇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改革方向,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职业院校必须找准“科”与“教”的契合点,调整科研定位、深化研教融合。推动人才培养由“实用型”向“创新型”叠加,培养目标上移“中试”,育人模式连接“职场”,教学组织联通“实境”。推动科研定位由“闭门式”向“立地式”调整。对接国家战略部署,对接地方支柱产业发展需要,对接当地企业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要求,把论文写在田间车间,把课题立在行业企业,把成果用在生产一线和教书育人上。推动科教关系由“浅层次结合”向“全方位融合”转变,将科研项目转化为课程资源,融入教学,让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标准进入课堂。
与“数”共进,产教同频,做数字工匠培育的新高地。当前,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正在突破时空约束,开辟数智融合的新赛道,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而以高质量发展为底色的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大批自信、自立、自强的数字工匠作为人才支撑。
职业教育要主动适应数字经济发展需求,大力培养新时代数字工匠。要塑造数字工匠的文化之魂。提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华,将其与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合在一起,打造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精神、数字化特征的校园文化。教育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夯实数智基础、强化使命担当。要夯实数字工匠的成长之基。推动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衔接,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知行合一,在实践中了解国情民情、拥抱数智时代,增长知识才干。要锻造数字工匠的思维之核。搭建数字化平台,打造一流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人人、时时、处处”能学的智慧化校园;制定完善学生信息素养标准,开发信息素养课程和教材,强化信息素养和技能培训,强化人机结合、数据赋能等数字化思维的养成。要强健数字工匠的技能之翼。开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课程,借助大数据、云计算、元宇宙等技术手段,创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改革,建设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和具有真实生产功能的实训教室,支撑数字化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