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助推沿黄渤海水产养殖“处处生花”

今年9月,山东省科技厅公示了2024年度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海洋技术系牛盛雯博士关于对虾的研究课题位列其中。“课题主要研究对虾体内新型凝集素的作用机制,为水产养殖病害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和创新策略。”牛盛雯表示,“课题能够立项,得益于项目团队与企业的合作开发。这也是我们探索深化产教融合的一项技术成果。”在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海洋技术系,像这样的产教融合成果不是个例。

日照沿海临港,拥有海域面积6000平方公里,海上可养殖面积3486平方公里。面对海洋产业发展需求和产业升级需要,针对绿色海水养殖等方面的“卡脖子”难题,学校的水产养殖技术紧密对接经略海洋、海洋强国等国家战略,以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从滩涂养殖、工厂化养殖到如今的深远海养殖、深加工应用,在支撑产业中引领改革、创新发展,带动沿黄渤海水产养殖三次革命浪潮,培养了一大批海洋渔业技术技能人才,下好产教融合这盘“先手棋”。

搭建高能级科创平台,开展关键技术攻关

早在1998年,学校就启动校企双向合作,建立水产育苗基地,突破扇贝育苗技术,带动日照沿海育苗企业掀起扇贝育苗热潮,引领了日照第一次海水养殖浪潮,推动海水育苗成为日照市的重点产业。

2010年,学校与日照市水产研究所合作,在大菱鲆人工育苗和养殖技术上取得新突破,帮助养殖户利用中药技术防治纤毛虫病,师生们活跃在山东沿海的众多大菱鲆养殖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过亿元。

近年来,学校持续深化校企产教融合,师生进渔家、进渔村、进渔场,清洗鱼池,调控水温,指导企业开展绿色养殖。“我们根据水产养殖生产的季节性特点,根据生产周期安排学期,设计教学进程,让教学学期与生产周期同步。”海洋技术系负责人介绍,为了提升学生实际生产技能,学校以技术合作为切入点,创新实施“学产周期同步、校企共育”的水产养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时转化和推广学校的科技成果,成为新技术培训基地和推动日照水产规模化发展的“助推器”。

培育教科研“双师团队”,解决企业实际难题

海洋技术系教师周庆新是教育部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带头人。他带领团队建设了虾青素模式技术平台,攻克虾青素不溶于水、易降解、难吸收、腥味重四大技术难题,成果已在20余家企业落地,成为教科研“双师团队”的典型代表。

近年来,该系通过内培外引,培养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2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名、全国农业教学名师2名,建成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创建了职业院校海洋食品领域唯一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为高质量人才培养和支撑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学校按照“适应期———成长期———成熟期———精英期”四阶段发展路径,建立老中青“传帮带”机制,通过进修培训、企业挂职锻炼、国内外交流等途径,组建省级“青创人才引育计划”应用微藻技术创新团队。团队负责人赵璐博士领衔搭建了微藻领域教科研与生产融通平台,建立了国内一流的微藻种质库,并将科研成果应用到15家企业。

在海洋技术系的专职教师中,博士占26.25%,高级职称教师占60%,“双师型”教师占比92.5%,30%以上的教师受聘为全国行指委委员、国赛裁判及行业专家,成长为教育教学的名师大师、行业企业的技术行家和政府机构的智库专家。

该系创新“四同步、三导师、三进阶”人才培养模式,牵头和参与制定8个国家专业教学标准,牵头建成水产养殖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使14.3万人直接受益,获1项国家级、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

促进产教科“三个转化”,培养适配企业人才

2021年,刚刚毕业的朱顺港即在“经海”深海智能网箱平台操作世界上最先进的网箱开展作业,并在央视纪录片《味道中国·耕海牧渔》中作为“深海美味推荐官”,向大家推荐深海网箱养殖的美味———黑鮶。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得益于产教融合的不断深化,学校以应用型科研与技术服务项目为载体,教师带领学生做实验、做研发,学生学习项目研创、产业化和工程化的全过程技术,全程参与项目实施、产品研发和成果落地,成果转移转化带动教师、学生与技术、产品“打包”入企业、进车间。

同时,教师将科研与技术服务项目转化为教学项目,实现技术人才的培养闭环,一批又一批毕业生成为“时代新渔人”。2009届毕业生王海创立青岛德尔润生物科技公司、山东昕海生物科技公司等企业,公司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等称号。2024届毕业生、就业于深远海养殖企业万泽丰集团的李宜升在央视财经节目《消费主张》中亮相,带领观众一起逐梦深海,打卡“海上粮仓”。

不仅如此,学校将优秀创新项目融入专业课程,“海洋生物资源加工综合利用技术”等116项科研项目转化融入教学标准、课程内容;教师“做科研”,学生“学科研”,科研内容与教学内容深度融合,科研过程与教学过程有效衔接。

各类各级平台紧密结合产业领域,确定重点发展方向,研究内容为企业所需,研究成果为企业所用,探索形成“服务企业———企业获益———企业反哺”三步走的科技服务企业模式,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在沿黄渤海650家养殖企业中,70%的技术骨干是该校毕业生,他们为现代海洋产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