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口老龄化社会治理提供研究支撑
——访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获得者李伟峰教授
日前,政法学院李伟峰教授的“时间银行养老模式交换机制及路径优化研究”获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立项。带着对这一社会重点问题的关注,笔者采访了李伟峰教授。
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获得的由来
任何事情都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谈起自己获得这一项目,李老师从自己的学术生涯开始讲起。26岁的李伟峰老师开始给本科生上《老年社会工作》这门课程。“起初是有些担忧的,毕竟这么年轻无法在一些问题上做到共情。慢慢地坚持下来,才会发现这门课程和这项研究的前瞻性。”李老师说。从此就开始了人口社会学、社会老年学的学术研究。教学与科研是相长的,它是大学教师的“一体两翼”,李伟峰老师抓住了这一“锁钥”,并且在研究中深入农村、居民社区等基层社会组织,做了大量的社会调查,获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从而形成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
李伟峰教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民政部、国家体育总局等科研项目20余项,在《人口研究》《人口与发展》《民俗研究》等CSSCI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全文转载、论点摘编。先后荣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民政部民政政策理论研究成果一等奖、三等奖,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老龄政策理论研究二等奖,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山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优秀成果一等奖,山东省民政政策理论研究成果一等奖等20余项科研奖励。相关研究成果被山东省卫健委、山东省老龄委采信,取得较好社会效益。
谈起“时间银行”这个专用名词,李教授介绍说,时间银行诞生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它凭借自身价值理念、社会交换、资源整合等优势,已从社会实验项目逐渐演变成国际运动,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所接受,在养老照护、社会治理、社会融入、社区建设等众多领域广泛应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径。1998年时间银行落地中国,其发展伊始便与人口老龄化密切结合并形成时间银行养老模式,被视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制度创新。我国各级政府先后出台系列政策文件支持推动时间银行养老模式发展。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承德滨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考察时,对创建“时间银行”养老新举措表示肯定。
谈到该项目的学术与应用价值时,李伟峰教授说,加强时间银行养老研究的理论关怀,将西方理论框架与中国社会文化紧密结合,致力寻求时间银行的本土解释与理解,增强供给者-使用者之间的互动交换研究,突破时间银行养老“事/物”单维研究局限,还原时间银行养老研究中“人”的主体性;加强对典型案例的持续跟踪研究和不同类型个案的比较研究,并开展全国抽样调查,强化时间银行养老研究的深度与宽度,深化时间银行整体的全面科学认识。
该研究将有助于促进老年人力资源开发,丰富老年人社会资本,从供需两端激活长寿红利;加强社会资源的挖掘、集聚与再分配,完善第三次社会分配机制;翻转社会对老年人的刻板印象,促进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传承互助志愿思想文化与敬老爱老助老美德,营造信任关怀社会风尚,加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
李伟峰教授说:“我们传统的养老模式局限于老年人之间的互助,‘时间银行’的研究就是让更多人,包括年轻人参与进来,利他与利己相结合,成为更广泛的社会治理模式,推动时间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李老师多次参与有关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老龄问题等相关培训与督导,连续多年负责山东省经济社会综合调查(济南)、中国社会综合调查(山东)等大型专业社会调查。这都为他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方法。
教书育人是职责所在
李老师讲授的本科课程《社会人类学》被评为山东省首批一流本科课程、山东省本科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研究生课程《质性研究方法》《社会人类学》先后被评为山东省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谈到教学方面,李伟峰老师说,教书育人本就是老师的天职。
在研究生的人才培养中,他的研究生张圣龙和高梦杰共同说:“李伟峰老师会结合我们的每个人能力与现实基础,在研究生学习的各个阶段制定不同的学习规划,帮助我们建立社会学的学术规范和学术思维,坚守学术诚信。帮助我们确定自己的研究领域和论文选题,并在遇到难题时给予开导与帮助,循循善诱、寓教于乐,不断激励我们继续向前。”
李老师性格幽默风趣,时常在课堂上穿插一些生动的案例和故事,使得原本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他总是能够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社会学概念解释得清清楚楚,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知识。
李伟峰在教学上循循善诱,善于培养学生哲学思辨和思考的能力。在一次人类学课堂上,李老师用“山顶的人穿短袖,山下的人穿厚衣服”的例子引导学生用人类学视角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广泛收集大家的意见。“还记得我说了这种现象是人造的,并非真实现象”,张圣龙说。李老师非但没有责怪他的视角不对,反而夸他脑洞大,创新性强,进而引导学生从正确的人类学思维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李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进步,更在为人处世方面受益匪浅。我深感李老师对我的影响之大。他不仅是我的导师,更是我的良师益友。在未来的道路上,我将铭记李老师的教诲,继续努力前行,不断追求学术上的进步和社会实践中的成长。”张圣龙说。
实地考察做好社会服务工作
进行实地考察是社会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所以李伟峰教授经常带领学生深入社会基层,了解市井百态,为社会服务和研究工作积累丰富的资料。“社会调查让学生学会了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了与他人沟通和协作,这对于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和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李老师说。
2023级研究生高梦杰介绍说,最近一次的调研活动中,李老师带领我们前往山东济宁的一个小镇进行社会经济状况的调研。我们走访小镇的各个角落,从市场到工厂,从学校到社区中心,与商贩、工人、学生和家庭主妇进行了深入的对话,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工作状况和对未来的期望。“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体会了社会百态,学会了与他人沟通交流,而李老师作为引导者和激励者,在我们学生心中种下了关注社会、服务人民的种子。”
今年7月份,由于担心张圣龙的毕业论文难度过大,李老师亲自带着他实地考察各个调研地点,提前与当地负责人沟通联系,扫清可能存在的障碍,为他的暑期实地调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李伟峰教授是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专家、山东省社会工作专家库专家、省会统一战线专家智库专家、山东省民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社会学理事、中国人口学会理事、山东省社会学会常务理事,领衔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创新团队《人口老龄化与医养健康社会服务创新》。诸多的社会兼职让他积极参与社会服务。作为专家,李老师应邀参加了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老龄委、妇联、共青团等相关部门组织开展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政府购买服务、养老服务、养老机构管理人员等社会服务培训工作,积极参加相关社会组织的专业指导与督导。同时,李老师与学院部分同仁共同发起并成立“积成社区社会服务中心”,承接社会工作专业服务20余项,发展成为山东省较早成立、颇具声望的社会工作专业机构。作为党外知识分子,李教授积极为社会民生建言献策,相关咨政报告被政府机构采纳。
“低调勤勉”的李伟峰教授在人口社会学、老年社会学等领域的研究中播撒汗水,收获了累累硕果,他将继续深耕这片沃土,为老龄化社会治理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的研究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