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奖”黄梓昊:用热爱规划生涯 以赤心守护健康
□ 记者 周健 学生记者 卢思越
聚光灯亮起,“探寻神经疾病奥秘,守护人民健康福祉”两行大字投映在巨幅展示屏,现场瞬时恢复安静。黄梓昊深吸一口气,扥一扥西装的边角,神态专注,昂首登台,将他的成长故事娓娓道来。
不到一刻钟,现场爆发热烈掌声,黄梓昊和陕西师范大学的名字,在来自全国各地的评委和师生中间口耳相传,成为整个夜晚的焦点。
这一天,5月10日,初夏的上海明丽清和,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成长赛道高教组总决赛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我校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理科基地班)2021级本科生黄梓昊从大赛启动以来报名成长赛道的744万人中脱颖而出,斩获金奖,“站上台,就代表着师大的形象。能以这种方式让全国各高校的师生认识师大,我感到非常自豪。”
“途中风景更令人流连”
夏风款款吹拂,凯旋的黄梓昊搭乘返校的列车,自东向西,越过湖海、平原、山岭……“比赛就像旅程,比起终点,沿途的风光更令人流连。”
去年8月,黄梓昊第一次关注到首届大赛通知,惯于向外探索的他,当即打算做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黄梓昊的职业目标,是成为一名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研究员。这个听起来有点“冷门”的职业,实际上早早与他结缘,萌生于他尚且青涩的中学时代。
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病、亨廷顿病、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等。仅阿尔兹海默症在中国就有1100万患者,患者正呈年轻化趋势,病患数量也在逐步攀升,而眼下的药物仅能延缓却无法根治病症……第一次查阅资料,看到不容乐观的现实,黄梓昊的心忽地沉了。“我真的很想做点什么……”少年无畏,这个关乎千家万户、关乎人类健康的梦看似模糊而遥远,却深深在他心中扎根。
在高中生物老师彭金刚的鼓励之下,黄梓昊考入陕西师大生命科学学院。这里,是他培育梦想之花的第一块沃土。借着职业规划大赛的契机,黄梓昊对自己的未来生涯进行了全盘的规划和考量,拟定职业目标、充实行动成果、论证目标契合度……一步一步,他在学校招生就业处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构思设计、完善逻辑、丰富内容,PPT和演讲稿打磨了不知多少遍,从院赛、校赛、省赛再到国赛,一路过关斩将,舞台越来越大,梦想的触须也越伸越远。
今年4月,国赛前夕,凭借突出表现,黄梓昊作为陕西省唯一的高校学生代表,受邀参加教育部举办的职业体验营活动。黄梓昊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青年一起参观中共一大会址、上海电气集团、陈望道故居、微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走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处,行在继往开来的征途中,时代赋予青年的使命落在他的双肩,“当我们身临其境浸润红色文化、参观大国重器、见证历史变迁、了解社会民情,才深刻体会到国家需要什么、青年人该做什么。”
大学三年的努力、层层闯关的经验、沉甸甸的使命感,共同熔铸成黄梓昊精心打磨的参赛作品。决赛场上,6分钟主题陈述,5分钟评委提问,1分钟天降实习offer环节,短短12分钟,黄梓昊克服了内心的“过山车”,笃定从容、应对自如,让全场师生刮目相看。
“职业规划大赛最大的特殊之处在于学生本人就是‘作品’。梓昊是典型的‘养成系’选手,大学三年,他的所有专业学习、科研提升、能力培训、校园活动都围绕自己的职业目标展开。”黄梓昊的“教练”兼“战友”、招生就业处张蕾老师对他寄予厚望,“相信沿着当下的职业规划路径,梓昊未来一定能成长为该领域的优秀人才。”
“生命就要不负热爱”
2021年,黄梓昊从广东北上求学。他到古都西安的第一件事,就是花一周时间逛过了钟楼、大雁塔,走过了碑林、翠华山……“想着一次过足出游的瘾,就待在学校好好学习啦!”
考入生物科学理科基地班,加入李星教授“神经胶质细胞的分化与发育”课题组,黄梓昊的生活几乎简化成“宿舍-教室-实验室”三点一线。每天从天微微亮到夜幕低垂,“除了上课,基本就泡在实验室。”
“有时候实验做几十次,一次都不会成功,一两周就反复只做一件事。”气馁了怎么办呢?看参考文献、问学长学姐、测控每一个变量……办法总比困难多!“我的方法很笨,没什么窍门,就是多花时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虽然失败像一日三餐一样平常,但躬耕于热爱的日日夜夜赋予他耐心和勇气,炼就成永不言弃的强大内核,“科研并没有想象的那么苦,生命就是要不负热爱呀。”
对于问题的执着、对于世界的好奇,是隐动在黄梓昊心中的“永动机”。他期待每年的寒暑假,那是他向外探索的“黄金期”。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冬令营、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神经与认知科学夏令营、清华大学医学院暑期科研实习……以一封封诚恳的申请邮件和扎实的科研功底为“敲门砖”,他不断向更广阔的平台突进。
“在清华大学实验室,郭亮博士跟我聊起他十年如一日的科研探索,谈人类伟大的科学史,说要做对人类有意义的研究。说起这些,他总是两眼放光,情绪也变得高涨……”从学术前辈的“痴狂”中,黄梓昊达到灵魂的共鸣,“做科研必然伴随辛酸和孤独,但其中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也是其他工作给不了的。”
认准一个点就钻下去,在丰富的科研实习积累和学院李星教授、张媛教授的指导下,黄梓昊主持的“LDLR在OPCs吞噬髓鞘碎片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获国家级立项。他还在神经病理学经典期刊Molecular Neurobiology上参与发表研究论文一篇,“我渴望未来能找到解决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靶点,真正做出药来帮助所有患者,更好地照护我们的国家和人类。”
“梦才开始,路还很长”
从冬到夏,黄梓昊像试练飞翔的雏鹰,不断扩大自己的科研探索半径。而每一次搏击长空后的归巢,都让他倍感亲切和踏实。因为师大,包容过他最稚嫩的样子。
初入课题组,成为胶质细胞与脑疾病实验室的一员,面对五花八门的实验器具,用他的话说,就是“提着心,抖着手,小心翼翼地乱碰乱摸”,不是颤颤巍巍找不到加样孔,就是忘记将煮好的蛋白放进冰箱。在一次次令人啼笑皆非的插曲中,李星教授和张媛教授谆谆教导,王佳琪、王妍、高蕊等学长学姐悉心帮助。“从0到1的蜕变是最难的,身边的老师和同学就是领我入门的贵人。”黄梓昊说。
遨游在知识的海洋,学院徐学红、闫亚平、贾蕊、刘洋等老师以深厚的学识向他一展大海的宽广;仰望科研的天空,邰发道、张美祥、孙燕、张延妮等老师以精深的素养带他一览苍穹的无垠。实验阻滞时,他会和室友们一起团建,会把压力释放在运动场,会参与手写银杏叶书签……在师大的日子里,他一路前行,一路收获,一路感念,一路成长。
三年来,他作为负责人,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带领团队获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金奖、陕西师范大学“创客杯”特等奖……他作为团支书,把青春的光热播撒在服务同学的点滴中:邀请学院退休教授与青年学生共谈理想信念、举办新时代大学生理论宣讲团五四精神宣讲会、组织班级同学去北京访学……在师大的帧帧剪影,勾勒出他追梦路上的似锦繁花。
一转眼,黄梓昊已在这里奔跑过三个盛大的春秋。就像第一次从广州来到西安那天,他登上城墙骑行,看到一场绚烂的落日,金灿灿的薄纱罩盖着四方不同的街区。一片、两片、三片,银杏叶迎风翻飞,满天满地、满心满眼的金黄。梦才开始,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