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从业界研发到教书育人 跨界逐梦坚守初心
李飞,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特聘专家,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团队首席科学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创新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中海油服横向课题等7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50余篇(SCI/EI/核心检索40余篇);美国专利授权3项,中国专利授权6项,实用新型授权3项,软件著作权授权33 项,担任《石油学报》《西安石油大学学报》和《东北石油大学学报》青年编委,国际期刊 Geoenerg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和SPE Drilling and Completion 审稿人。在西安交通大学完成本硕学业后,李飞教授远赴英美学习和工作16年,期间在世界500强公司从事研发工作12 年。2018 年,怀揣报国理想毅然踏上归国路,潜心聚焦开发地下资源的“卡脖子”技术——旋转导向钻井系统关键技术研发。
破而后立,一往无前踏上归国路
2024 年元旦前夕,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我校“中国海油测井与定向重点钻井实验室-定向钻井分室”与中海油服共同研发的璇玑675型“指向式”旋转导向仪器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完成实钻试验,成功入选 2023 年度中海油集团十大钻完井技术成果。
我校实验室分室自2019年开始和中海油共同开展“指向式”旋转导向仪器技术攻关,由我校李飞教授担任实验室分室主任,这项合作是我校与中海油签订的长期战略协议。历经三年,该试验陆续攻克多项关键技术难题,成功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旋转动态“指向式”旋转导向装备——675型“指向式”旋转导向样机,现已成功完成4次水泥靶试验。
李飞教授硕士毕业后便远赴英国斯特莱斯克莱德大学(Universityof Strathclyde)攻读电子和电气工程博士学位。在博士毕业后加入斯伦贝谢英国旋转导向工具技术中心担任项目经理,于2014年前往美国休斯敦斯伦贝谢钻头和钻井工具技术中心担任项目经理,12 年潜心于智能钻井系统的技术研究与开发。
虽身在国外,李飞教授却始终心系祖国,归国的心也愈发强烈,但种种现实问题和机缘巧合让他的归国时间一改再改,最终在多方协助下,2018 年12 月,李飞教授带着家人一同回国。回国后,李飞教授非
常注重技术落地,积极主动去各个有潜在需求的企业 谈 项 目 、讲 技术,“那个时候全国跑,2019年上半年至少跑了三十多趟。”
2019 年 6月,李飞教授在了解企业创新发展基金联合基金申请指南后,却发现由于限项无法申报。李飞教授不甘放弃机会,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主动拨通了中国海油科信部的电话,向对方毛遂自荐,本以为石沉大海,结果在三周后,李飞教授收到了对方让他前往总部交流的邀约,之后再次被邀请前去进一步交流。李飞教授坦言:“初次申请基金的压力是实实在在的,经常翻来覆去地思考还有哪些部分需要提高,怎样表述更清晰。”
动力与焦虑并存,目标与迷茫抗衡。2021 年 1 月,李飞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拿到了第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复合式旋转导向钻井工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因为一次自荐式电话沟通,促成了与中海油服的后续系列合作,我觉得有幸运成分在”,李飞教授谦虚地说,但如果没有他一次次的全力奔赴以及十几年如一日的潜心潜力,也就没有之后的幸运,所谓机遇,实则是长期量变引发的质的飞跃。
直击技术痛点,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献出西石大力量
在做好教研的同时,李飞教授为实验室团队建设倾入了大量心血,从创建到发展,团队历经五年,一步步披荆斩棘,发展壮大。目前,已形成以智能定向钻井技术为主要方向的科研创新团队,有骨干教师5人(其中包括陕西省某重点计划1人、“陕西省青年人才托举计划”1人),以及博士研究生 2 人、硕士研究生40人、本科生(本硕连读)4人。
中国海油测井与定向重点钻井实验室,被认定为中国海油集团公司“十四五”首批重点实验室,我校定向钻井分室所运用到的旋转导向关键技术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参与国际竞争的必需技术,属于卡脖子的关键技术。作为分室团队带头人,李飞教授带领团队致力于指向性旋转导向钻井系统研究,该系统采用大功率电机以及反向配速原理实现设计,如同“地下导弹”一般,具备轨迹控制精确、钻井时效高等特点。在此基础上,李飞教授团队积极推进研发技术的产业化,团队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铁钻工扭矩测控及数据分析系统”,产品获得陕西省秦创原“春种基金”的支持,用于产品的商业化运营推广,在各大油田积极推广应用。“不断进步,追求卓越”是团队的宣言。在李飞教授看来,所谓卓越就是不断追求更好。“不断试错可能只有十分之一是有用的,但恰巧是这十分之一会对结果产生关键影响,这便是从无到有的区别。”团队秉持这种“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劲以及“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不断朝目标奋进。2022 年,团队获批陕西省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团队、陕西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智能定向钻井装备创新团队”、西安石油大学“智能钻井装备科研创新团队”等称号。2023 年,“西安市油气及新能源开发装备智能化重点实验室”通过年度市级重点实验室认定。
从研发到落地,从模拟钻井测试到技术产业化,李飞教授团队直击石油行业技术痛点,通过多年攻关,掌握了耐高温、强震动、高冲击下高可靠性电路系统以及井下智能化设计的先进技术,展现了原创技术与战略科技的力量,为增强我国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推动我国石油工业高质量发展贡献西石大力量。
春风化雨,将望而却步转为并肩同行
回首经历,李飞教授感慨,自己走过的弯路不想再让学生走一遍,这也成为李飞教授作为人师最为朴素的心愿。因此,在培养学生过程中,李飞教授特别注重与学生一对一谈心,“我发现学生的普遍现象是发展目标设定偏低”,因此李飞教授会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规划,激发他们对学科的热爱,他对学生春风化雨般的托举与成就,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敢于做梦,勇于追梦。
以行践言,以身作则。站在西安石油大学的讲台已有5年,从业界研发跨到教书育人,李飞教授的第一收获便是“慎独”,“作为高校教师,需要强大的自驱力。”因此,李飞教授对自己的要求便是每天必须保证早午晚三个工作段,早八晚十是雷打不动的习惯,有时会在实验室待到晚上11点多,严格执行打卡制度。同时要求学生踏入实验室时务必要遵守两点:一要守时,二要专心,“只有自己做到,才能要求学生”。
关于教育理念,李飞教授一直认为,应该让学生相信只要努力就能与老师并肩同行,甚至青出于蓝,这才是老师作为引路人的关键体现。因此,李飞教授和团队摸索出“一体两翼”培养机制,其中“一体”为研究生毕业课题,“两翼”为创新立项和学科竞赛,将鼓励产出成果作为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突破口。团队每年定期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和学科竞赛,荣获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奖励。截至目前,所培养学生在创新立项等方面共计80余项。2023年,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奖励2项,西北赛区奖励8项,省部级奖励1项。
截至目前,李飞团队已培养两届研究生,每年还会定期邀请毕业生返校通过座谈会交流探讨、分享经验,给予准毕业生重要的参照性指导。
默默耕耘,细细收获。在访谈的最后,李飞教授谈到了“西迁精神”与“铁人精神”,“一个来自我的母校,一个来自我现在服务的学校”,这两个精神从始至终都激励着李飞教授,曾经的他以母校为荣,现在的他志愿将所有热爱与动力都转化到西石大的教研事业上,矢志不渝,笃行不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