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教育家精神
心爱双行 用平凡来诠释非凡
省五一巾帼标兵信息学院教授 郭晔
作为一名有着40年党龄的老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就是要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不断追求卓越和创新,坚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己任,坚守教育初心,勇担育人使命,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和“筑梦人”。
“倾其所能,以生为本践初心”
师尽心,生进步,师生同成长,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让计算机课程内容能够紧跟IT时代发展需要是我最大的心愿,怀揣“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的职业理想,在工作中我会持续关注学科、专业、课程建设领域的最新动态和研究成果,并将互联网时代新理论、新技术融入教学实践中,带领学生参加计算机类竞赛,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所负责的《软件工程》专业获批省一流专业建设点,《软件工程》课程获批第三批省一流课程。
“琢玉成器,德融课堂铸心魂”
课程思政是教书育人的“升级版”,用心设计每节课,把“大道理”转为课堂“小案例”,把“大思想”融入实训“微课题”,把“有意义”讲得“有意思”。在主讲《数据库应用》课程内容概述时,将四大核心模块与“博学、明理、立诚、济世”的校训一一对应,展开内容所蕴含的思政要素;在主讲《软件工程》课程时,用“珠峰诠释世界新高度精神”阐述软件发展对国家的重要性;在教材建设中,秉承“尺寸教材,悠悠国事”理念,每章给出课程思政导学关键字、内容要义、思政目标等,同时注意教学内容落地,录制教材配套课程思政微视频、编写体现显性与隐性效果的课程思政案例等。
“凝心聚力,薪火相传促成长”
教学的核心问题是人的问题,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工作中,先后自发成立教学改革、专业建设、教材编写、课程思政研究、学生创新团队等多个团队,团队始终秉承“观热点、肯付出、善改革、勤打磨、淡回报”的宗旨,开发的多种教学资源无偿与师生分享,在传帮带中不断提升团队教书育人本领。主编的17部系列教材中3部获省计算机教育学会特等奖,2部获省级优秀教材一等奖。
“用爱筑路,春风化雨育英才”
热爱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基因必将代代传承。教学中,用真情、真心、真诚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搭建师生共情、全程参与的教学平台,教育学生在点滴奋斗中成长进步。今年我所带的同宿舍5位学生,4位考研上岸,1位就职。为增加自信,树立公平公正的意识,所带班学生每次作业成绩由“自评、互评、老师评”三块构成,然后加权平均计算偏差值,当偏差值大于2时,就一同查找原因,在毫厘必究的严谨中有效改变“上课缺勤、启而不发、互动无力、桌上无本、手中无笔、眼盯手机、心在远方”的课堂现象,及格率高达97%,总体满意度99%。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心教学,用爱育人,用平凡来诠释非凡。
点燃的是信念 照亮的是人生
商学院教授 舒伟
习近平总书记说:“教育的一切行为,其落脚点都在‘培根铸魂、启智润心’这八字育人观上。”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是我始终不懈的追求。教师是学生的镜子,学生是老师的影子。数十载倾心、醉心教育事业,我相信微以致远,润物无声。
“理想信念,照亮教育之路”
爱国守法,忠诚教育,家国情怀注入每一个人心中。在我的执教生涯里,始终坚持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自觉捍卫教师职业尊严。我从一名本科生留校至今,担任过辅导员、行政秘书、教师等岗位,也有幸在母校的支持下去西安交大和中山大学求学深造。这一路,信念很简单: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回来。当我把目光投射到这群可爱的年轻学子时,我更加明白成为一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老师的意义,使命担当将自我发展与国家振兴紧密相连,我们手握书卷,以使命为鞭策,奋力向前。
“立德树人,守护教学阵地”
课程思政,严谨治学,知行合一体现在每一节课。时代不断向前发展,知识体系加速更新。教学实践中,通过“课程思政”“一流课程建设”不断增强课程教学的前瞻性思考与预见性谋划,是自己“顺势而为”的新使命。在实际授课过程中,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及时把学科最新发展和国内外教改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在课堂上,我们可以探讨时政热点、财经新闻,也可以交流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关于公司治理、财务、内部控制和审计等精彩篇章,带领学生真正体会到“当文学遇上会计”的独特魅力,让“会计当而已矣”的内涵不止于此,不尽于此。
“科研创新,坚守教育初心”
科研底色,砥砺深耕,求真务实彰显在每一个字。“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让文字与泥土相融。在科研工作中,我坚持带领学生进行基层社会调查和社会服务。自2018年担任研究生导师以来,所指导的硕士中主持创新基金项目4项,发表核心期刊以上论文8篇,8人先后获得“国家奖学金”,15人次荣获“优秀毕业研究生”“优秀研究生”“优秀研究生干部”荣誉称号,4人考取博士研究生。做好每一步质控,珍惜每一个“意外惊喜”是我孜孜以求的目标。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我见证着学生们的进步,也见证着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愿做那棵树、那朵云、那个灵魂,静待“花”开。
心有半亩花田 共筑科研梦想
经济学院教授 汪辉平
看到学生们在各自领域里不断成长、成熟和进步,我的内心充满了无比的喜悦和感慨。这既是对我教育工作的最好肯定,也是我人生价值的最大体现。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让我更加坚信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点燃希望,塑造灵魂。
“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
科研工作应面向经济主战场,聚焦重大科技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这是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工作的重要原则。平时我能够紧盯国家政策动向,从中找到与个人专业研究方向的契合点开展研究。围绕国家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指导学生在碳减排、能源效率、环境规制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这样不仅可以为国家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也培养了学生“为祖国做科研”的信念和决心,引导学生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在担当时代重任中实现个人理想和抱负。
“播撒创新的种子”
在科研育人的过程中,关键在于为学生指明研究方向,并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通过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现有文献,并鼓励他们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大家对学术问题的敏锐洞察力。通过创新精神的培养,为学生搭建成长进步的阶梯,帮助他们实现从学术新手到研究者的华丽转身。近5年来,指导学生在SCI、SSCI期刊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0余篇,7人次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展现了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学术影响力。这种创新精神的培养,将帮助他们在未来的科研道路上,不断探索和突破,成为该领域的创新者和领导者。
“亦师亦友的陪伴”
众所周知,我和学生间的关系特别融洽,可以用“亦师亦友”来形容。作为老师,首先要担当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我会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及特长,为他们选定合适的研究方向,指导他们从事具体的科研工作,如文献梳理、数据分析、论文撰写等。同时,我还会经常给予学生生活上的关心帮助,和学生之间像朋友一样相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我也会虚心向他们学习,所谓“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大抵如此。近两年来,有4位学生分别考取澳门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看到他们取得的优异成绩,我深感欣慰和自豪,这三年时间不仅是他们的成长,也是我的成长,更是我们相辅相成、共同成就的一段宝贵经历。
科研的道路上孤独的,既遍布荆棘,也开满鲜花,只有在不断探索中才能体会到追梦和坚持的快乐与动力。
(刘燕 赵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