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体化学科建设新范式 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学科支持
浙江师范大学成立全国首个非洲区域国别学学部
刘新成出席致辞

本报讯(记者 盛灿灿)12月12日,浙江师范大学举行非洲区域国别学学部成立仪式。这是全国首个非洲区域国别学学部,也是学校办学以来成立的首个学部。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刘新成,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叶正波,金华市委书记朱重烈,外交部非洲司副司长周平,浙江省政协副秘书长、民进省委会专职副主委薛鸿翔,民进省委会副秘书长曹丹艳,金华市政协副主席祝伦根,浙师大党委书记郑孟状、副校长张建珍等出席会议。浙师大校长蒋云良主持仪式并宣读非洲区域国别学学部成立文件。
“浙师大成立非洲区域国别学学部,是学校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一次全新的奔赴。”刘新成希望学部以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为引领,以非洲区域国别学学部建设为载体,凝聚共识,创新路径,探索构建区域国别学学科学术与话语体系,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有力的学科支持。
周平、郑孟状发表讲话。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区域国别学学科评议组秘书长、非洲研究院(非洲区域国别学院)院长刘鸿武发布浙江师范大学非洲区域国别学丛书首批成果。
浙师大非洲区域国别学学部作为学术治理机构,旨在以“大问题、大融合”为宗旨,实施重大学术任务协同攻关,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协同创新,形成学科综合优势,建设一批有影响力的区域国别学学科集群和学术团队,培育高层次区域国别学人才,产出重大标志性成果,建成非洲区域国别学一流学科和高端智库,增强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自2007年成立非洲研究院以来,刘鸿武带领研究团队提炼出“非洲区域国别学”是“一门行走与实践的学问”,“是一门经国济世的集成化的学科知识体系”等建设理念,形成了集理念、概念、话语、路径于一体的“六位一体”的非洲区域国别学建设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发展之路,建设成果辐射至浙师大的十多个学院和学科领域,形成了“非洲地域+专业领域”的各领域齐头并进、多学科交叉复合的良好局面。学校在非洲研究方面开展的系列原创性、开拓性探索与实践,得到外交部、教育部的高度肯定,称为“中国高校学科建设的典范”“具有代表性、示范性、推广性”“在全国高校独树一帜”。今年6月,浙江师范大学入选全国实施区域国别学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15家单位之一,成为唯一入选的地方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