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举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集体备课会
聚力打造具有浙大特色的精品“概论课”
本报讯(记者 马宇丹)9月18日,浙江大学举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集体备课会。师生代表学思践悟、集思广益,为进一步讲好学好用好“概论课”进行交流研讨。
校党委书记任少波参加备课会并讲话。他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也是青年学子树立远大理想信念,掌握正确世界观方法论,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思想理论武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在高校思政课程群中特别重要、意义重大。当前的工作重点是充分学好用好权威教材,进一步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聚力打造具有浙大特色的精品“概论课”。
任少波指出,要提高政治站位,在学习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材上作出表率;深化改革创新,在开好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上作出表率;强化师资保障,在培育培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优秀教师上作出表率;激发学生动能,在学好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上作出表率。希望备课会开拓思维,广泛深入研究课程特殊的教学规律,提升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让党的创新思想入脑入心。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同舫教授分享了“两个结合”中“第一个结合”的深刻意义,及如何将“两个结合”融入教育教学的思考。他说,在课程内容上,要准确领会精神、学习传统文化、挖掘多元价值,加强对学生“四个自信”的教育;在授课形式上,要重视话语体系构建,注重新思想的贯通式、有机式融入。哲学学院董平教授围绕“第二个结合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性重建”进行分享,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途径,也是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根本途径,构成了一种独特的全新的文明样态;希望课程在教材解读阐释和具体教育教学中,强调对青年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接续中华文明的引导。
成龙、桑建泉、皇甫鑫三位任课教师代表分别围绕“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主线”“提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案例教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中的应用”,从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等维度分享授课经验和思考体会。
“对于学生来说,思考题、实践报告的帮助很大。”“希望专题安排更灵活、展示形式更多样。”“要讲出学术性、学理性,讲出浙江味、浙大味。”“更加重视教学互动,丰富授课形式,增强学生体验。”“要跳出马院看‘概论课’,跳出浙大看‘概论课’。”……现场师生就进一步建好讲好“概论课”交流讨论。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班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全体授课教师,修读课程的学生代表,校党委宣传部、本科生院相关负责人等参加备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