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缅怀桑国卫老院长!
1989年,桑国卫院士与同事在实验室工作
1989年,桑国卫院士与同事在实验室工作
著名的药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农工民主党的杰出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农工民主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主席,我们敬爱的老院长桑国卫同志,因病于2023年12月7日17时1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33年以身为范 践行科学家精神
桑国卫同志于1966年在上海第一医学院研究生毕业后进入浙江省人民卫生实验院(医学科学院)工作,这一干,就是33年。在院里工作期间,他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心无旁骛、潜心开展科学研究。
上世纪70年代开始,他率先在国内开展长效甾体避孕药药代动力学及临床研究,是国际上开展该领域研究颇有造诣的学者。1978年,他主导研制的复方庚炔诺酮避孕药荣获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奖,相关研究成果被世界卫生组织多次引用。1991年,复方庚酸酯炔诺酮避孕针获卫生部二类新药证书,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两种最佳注射避孕药之一。
上世纪80年代,桑院士主持开展了与世界卫生组织的交流合作,1987年,院药物研究所首次被世界卫生组织确认为WHO人类生殖研究合作中心。1989年,桑院士出任WHO官员,主持和参加了国内外大量避孕药物的临床和实验室研究,在新药研究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在WHO资助下,该中心连续多年选派科研人员赴美国、英国等多个国家进修、访学,培养了大批人才。
桑国卫院士始于药物研究,大成于国家新药创新研发体系的建设。早在药物所工作期间,他就超前布局了新药的安全性评价、质量控制和临床试验等工作。1997年,桑国卫院士筹建了国家(浙江)新药安全评价研究重点实验室(现我校安全性评价中心),该实验室成为了首批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物GLP认证的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机构之一,还被列入国家“九五”期间“1035工程”,为省医科院新药研发体系建设和新药安评能力水平跻身国家前列作出了重要贡献。
不以居高易其志 心系故院至诚至真
桑国卫院士在2012年5月28日回院视察时曾深情地说:“我于1966年来到这里工作,1999年离开,但我的最佳时光仍然是在这里度过的。我能够成为院士,主要科研工作也在这里完成。”对这个曾经工作了33年的地方,桑院士用情可谓至诚至真。
桑院士平易近人,从不自居位高,常称自己为“医科院老员工”。不论身在何处,他不忘常回“家”看看,一心挂念医科院及同事们的成长与发展。
2010年4月,桑院士为院庆题写了“厚德博学、求实创新”的寄语。2012年5月,桑院士回院视察时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医科院要立足前沿、针对问题、高瞻远瞩,抢占生物医药科技制高点,作出要研究联合疫苗、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研究、加强保健食品研发、研发候选药物等具体指示。2015年12月,桑院士应邀回院参加纪念建院65周年学术讲座,并对医科院的改革与发展作出“创业创新”的悉心指导,提出争取“十三五”取得更大突破的殷切期望。
2018年9月,桑院士为医科院院庆挥毫写下“聚力石”几个遒劲有力的大字,还寄来一封贺信。在信中他提出将和院里同志们一起,铭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论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为国家医药创新和人民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高山仰止 恩情难忘
“桑院士对生物医药的发展有着敏锐的视角和前瞻性研判,他的格局、胸怀、眼界及人才培养的意识,让团队里的每一位员工都有了很大的成长!”老同事们回忆起这位老领导时,无不心怀感激。
“他总是穿着简单的圆领衫、牛仔裤,生活非常节俭。他和他夫人邵庆翔老师每天都工作到很晚,他们每日三餐似乎都在单位食堂吃,有时候就在办公室吃些罐头、方便面。”生活朴素节俭的他对他人却异常慷慨,“我们小年轻刚参加工作,没什么钱,遇到生活拮据的时候就向桑头求助,他都慷慨解囊、不计回报。”
“每次回杭州,只要时间允许,他都要来看望我们。记得有一年大年三十,他跟邵老师来实验室看望我们,那时候大家都已经做完实验回家过年了。他等了一会没等到我们就离开了,临走时在门上留下了一张字条,‘老桑到此一游’。第二天年初一一早,当我们看到门上的字条,才知道桑院士来过了。”安评中心资深GLP专家宣老师深情回忆道。“我们是全国第一批新药安全性评价中心,在起草制度规范时很多内容我拿不准,就托人带到北京请桑院士指导。桑院士会帮我们连夜批阅,逐字修改。”
“桑院士留下来的所有资料,我们都当成宝贝一样的收好,一片纸都舍不得扔,看着他逐字逐句起草的文件,他一字一句修改的草稿,就想起以前跟他一起工作的时光,想起他做人做事的伟大,这都是他留给我们无形的宝贵财富”,曾经跟随桑院士工作的科研人员回忆到,“现在我们在课堂上给学生讲科研精神,做思政教育,就把桑院士的经历讲一讲,把他的故事讲一讲,那都让学生感受很深的。”
比起“桑院士”“桑院长”这些称呼,同事们还喜欢叫他“桑头”。一位老同事感慨地说:“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桑头带着我们一起打扫卫生。那时候院里条件还很简陋,为了迎接世卫组织的专家来院里视察工作,桑头亲自带着年轻科研人员一起打扫卫生,从实验室到卫生间,角角落落都不放过,干得热火朝天。”
有一年,桑院士来院参加院庆活动,他一下车就来到院理发室,给理发师陈师傅送来一把崭新的德国进口剃刀,陈师傅受宠若惊。在众人欢喜讶异中,桑院士解释道,上次理发的时候发现你的理发剃刀不够锋利,我就答应要从国外给你带一把!重信守诺,一视同仁,就是这样一位老领导,像一束光,总能带给所有人温暖和力量!
永远铭记 承其遗志
桑国卫院士题写的“聚力石”安然矗立在校园内,闪耀着隽永的红色,一张“老桑到此一游”的字条、一把兑现承诺的剃刀、一张张亲切的合影,音容笑貌、犹在耳畔,回忆不断、诉说不完、闻者戚戚……
桑院士为我们留下的太多太多!我们难以忘记、也将永远铭记!殷殷嘱托、切切期盼,承其遗志、吾辈当勉!
(郑思、沈瑶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