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湖畔,围“炉”夜话

(通讯员 彭鹏)近日,一场以“中国文化的生命力”为主题的市人大机关读书沙龙在学校图书馆“书.coffee.茶”吧举行。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孙贤龙,校党委书记周家健、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何元庆、市人大机关干部以及师生代表五十余人参加读书沙龙。
党委书记周家健代表学校致辞,对市人大机关来校开展读书沙龙表示欢迎。他指出,近年来,学校锚定“高质量建成区域性高职名校、办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目标愿景,以“崇德尚能”校训为逻辑起点,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发展、更好服务湖州”工作主线,健全了一套办学的价值体系,交出了政治与发展的两张高分答卷,实现了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人才数、毕业生留湖率、财务总收入三个方面的数据倍增,进一步彰显了四位一体的办学特色,持续擦亮了“五个起来”的党建品牌,学校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一直保持着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就是缘于文化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国家对自身禀赋和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一个单位同样如此。
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邵水荣表示,深刻理解这层含义后,市人大机关一直在“谋变”“向新”,在“书香人大”建设工作已有成效的基础上,为机关干部引入读书沙龙,着力打造爱读书、读好书、善用书的书香氤氲机关,带领机关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结合”,让文化自信深入骨髓,让干部队伍永葆朝气。
学校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研究所范晓峰博士读《中国文化的生命力》,对于这一段印象很深。“‘中国人’与‘中国文化’可以说是互为表征的。有什么样的文化就会造就什么样的人,反过来说,有什么样的人也会创造什么样的文化。”这就告诉我们一个观点:“老百姓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繁衍存续、生存发展的基因密码,同时也是中华文化顽强生命力的体现。
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更要做好文化自信的引领者和坚定践行者,我们要将优秀传统文化中所体现的价值追求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相结合。要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要讲好“八八战略”下的湖州故事,要讲好我们湖州职院的故事,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继而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校情怀,凝聚发展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更加强大的精神力量。
在认真听了大家的读书心得和发言后,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孙贤龙说,人大干部的读书沙龙围“炉”夜话,多读书、读好书很重要,但如何做到“贯通、融通”,就更为重要。首先就是要读总书记的“谈治国理政”系列著作,跟着总书记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更好提升运用“两个结合”“贯通、融通”的理念、思维、方法的能力,进一步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沙龙上,孙贤龙结合前阶段所学所思所感所悟,倾心推荐了三本书,分别是《论人民民主》《<资本论>与当代世界》《中国文化的生命力》。“读好这三本书,对加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很大帮助,对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也是有指导意义的”。
读书会前,孙贤龙和市人大机关干部参观了学校校史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