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海军破浪前行,海大学长梦向深蓝!王成海奖学金获得者张风轩
携笔从戎 结缘深蓝
受到父母的影响,张风轩同学从小就对英姿飒爽的军人形象充满了向往。在母亲的鼓励下,张风轩同学于高考之后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中的一员。从未出过远门的他,第一次在旅顺看到了海,那是令人心动的蓝!
从新兵到文书、军械员、纠察兵,不同的分工却都有着同样神圣的使命,一次又一次超越极限的艰苦训练让他感受着成长过程中的苦涩,也收获了成长之后的喜悦,并在担任文书一职期间,凭借较好的文字功底在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教研保障中心主办的《政工学刊》上发表了一篇散文,也获得了优秀士兵称号。“有幸穿上浪花白,这是一生的荣耀,如果说从学生到士兵的转变是特别令人感到难以适应的,那么从士兵变回学生似乎显得相对轻松了,这也让我格外珍惜回校学习的机会,我要始终秉承退役不褪色的光荣传统,在日常的学习与科研中努力发扬敢打硬拼的战斗精神。”张风轩同学这样说道。
热爱专业 拥抱深蓝
虽然在部队的这段特殊经历在张风轩同学的心中埋下了一颗“海洋”的种子,但初入校园,几乎完全陌生的专业知识一度让他感到无从下手。研一的时候他曾无数次失去方向,陷入迷茫与焦虑。好在师长们的教诲、朋友们的支持让无助的他有了坚定向前的勇气。也好在足够幸运,在课题组的帮助下,他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并取得了一些成果。科研是需要坐冷板凳的,因为它严谨而又时常枯燥。静下心来努力培养自己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并非易事,更需要有钻研和琢磨的精神,追寻着“工匠精神”,花时间、花精力把很多东西做到极致。可以是因优化细节而不知不觉来到的凌晨4点半,也可以是为保证正式汇报时的绝对流畅,而在参加会议之前进行无数次重复演练才形成的肌肉记忆。2022年末,张风轩同学在生病发烧到近41度,呼吸困难的情况下,仍左手扶着冰袋,坚持用右手进行论文写作……类似的体验还有很多,在那无数个不鸣则已的夜晚,这份执着一直陪伴并鞭策着他。
当然,科研也是充满魅力的,从idea的闪现到模型的构建,从论文的撰写到投搞的完成,从修改时的字斟句酌到正式出版前的满怀期待,在这过程中有无数个令人欣喜的瞬间。“难忘实验室中写作时与同门发生的每一次争论,记下揽月湖畔漫步时与海风共享的每一份灵感,珍惜月下灯前绘图时与挚友拥抱的每一抹色彩”,这也是他的科研日常。和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在自己所热爱领域一起奋斗是很幸福的事情,张风轩同学喜欢与他人开展深入的交流与合作,与不同学科学者的交叉碰撞,给了他很多新的灵感。
常对身边人怀有善意,如果能够激发身边的朋友对海洋研究的兴趣,让他们了解海洋的魅力就更好了。因此,他将自己写作的一些心得体会整理成了近35000字的文本无偿分享给了有需要的人,也会帮助朋友逐字逐句修改、校对论文。此外,他也在B站上共享一些自制的学习教程,还获得了上万的播放量。他坦言,其实分享的过程也让他的能力也有所提升。当他的名字出现在小伙伴毕业论文致谢中的时候,可能也稍稍离自己的初心更近了一些吧。
满载梦想 筑梦深蓝
在海大的岁月里,他遇见各种美丽的风景,在这里有最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图书馆是最适合梦想奋斗的地方,他喜欢在这里学习知识,遨游书海,每天晚上夜色清幽,月光与星光洒落图书馆前,伴他走过如歌的岁月;他也非常感谢各位老师、同学的帮助,给予他前行的动力,在学习与生活当中,无微不至的关怀与问候,像是春雨,润物细无声,滋润他成长。
拥有梦想很重要,当我们经历挫折的时候,它可以成为我们坚持下去的理由。有目标有规划,这是仰望星空;始终关注并做好眼前的事情,这是脚踏实地。虽然频繁地经历失败可能才是科研的常态,亦如追逐梦想总是百转千回,未知的旅途中尽是纷扰波折再一弯,但一回头猛然发现身后轻舟已过万重山。蓝色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在各方的关注与开发下,海洋正慢慢向世人展现出其独特的价值与魅力。有幸接触到与海洋相关的专业,让我们满载梦想,迈着稳健的步伐,一起寻着王成海烈士的足迹,以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筑梦深蓝。不念过往,不畏将来,不忘初心,不负韶华,方可不辱使命!
最后,学长有句话想和大家分享:人这一生能够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其实并不多,在关键的人生转折点,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全力把握,努力到无能为力,胜固可喜,败亦无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