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请我喝杯茶第51期:心心相融,@未来——杭科院人的亚运故事

简短说明
杭科人的2023,是和亚运会、亚残运会心手相牵的一年。11月14日下午,杭科院“校长请我喝杯茶”迎来了第51期主题活动——心心相融,@未来:杭科院人的亚运故事。师生们围坐一堂,共同回顾亚运时光,诉说亚运岁月中的难忘事、动人情,传承亚运精神,凝聚奋进力量。

亚运聚欢潮,杭科竞增色。杭科人的2023,是和亚运会、亚残运会心手相牵的一年。11月14日下午,杭科院“校长请我喝杯茶”迎来了第51期主题活动——心心相融,@未来:杭科院人的亚运故事。师生们围坐一堂,共同回顾亚运时光,诉说亚运岁月中的难忘事、动人情,传承亚运精神,凝聚奋进力量。党委书记谢列卫、校长温正胞等校全体党政班子成员出席活动,34位教师代表和13位学生代表参加。

奉献亚运,彰显担当

一开场,一支8分钟的《杭科院人的亚运故事》视频短片把全体师生的思绪又重新拉回了那个激情澎湃的九月和十月,唤醒了大家温情的亚运记忆。党委委员、副校长赵悦林既是本场“喝杯茶”活动的主持人,又是杭科院服务保障亚运会、亚残运会的全程参与者、见证者和奋斗者,他以五个数字介绍了杭科院服务保障亚运一路以来的工作和成绩,“1264名闭幕式群演学生,343名‘小青荷’,479名专业服务学生,20名挂职服务教师,48名群演领队教师,这是全体杭科院人永远难忘的亚运数字。”

杭科院是杭州亚运会主体育场外最大的演出合排和集训地,也是所有参加亚运会闭幕式群演学生最多的一所高校。学生处是本次亚运会闭幕式群演服务工作专班的主要负责部门,学生处处长曲海洲在现场用“感动、心疼、感谢”和“强引领、守底线、创亮点”两组词向闭幕式群演学生和领队教师深情表白,“每一位群演学生都是闭幕式舞台上最璀璨的杭科之花。”他还重点提到了物联网技术学院群演代表李德骏“受伤流血坚持排练”的感人事迹,这让在“喝杯茶”现场的李德骏有一些不好意思,“我一点也不觉得苦,这是亚运会给我留下的美好印记。”

“就像是在自己‘家中’训练,时刻都有‘家人’的陪伴”,这是每一位暑期留校排练的群演学生最深切的感受。营业至凌晨的食堂宵夜、饭后随手就能带上一瓶水的“亚运水吧”、放假无法回家时学校特意留出的宿舍、印有自己名字的专属可乐,这些学校关心关爱的点点滴滴都让学前教育学院群演代表王佳楠、汽车工程学院群演文俊杰和城市建设学院群演代表周涛等现场的群演学生们赞不绝口。旅游管理学院学工办负责人、群演青春组领队教师潘颖婕分享了她在陪伴学生彩排期间收获的暖心瞬间,“亚运会的‘戒断反应’真的太严重了,同学们都舍不得曾经日夜相守的日子。”“正是因为有强大的领导团队、坚实的后勤保障,还有肯拼搏能吃苦的学生和领队,才汇聚成了我们这场成功的亚运会闭幕式演出。”学生处教师刘红红是亚闭学生群演的“大管家”,悉心照料着每一位同学在排练期间的日常生活。

旅游管理学院学生吴彬彬是杭州亚残运会火炬传递桐庐站的一名火炬手,她讲述了火炬传递的故事,并为“喝杯茶”活动带来了亚残运会“桂冠”火炬,和大家在现场完成了一次模拟火炬传递,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看到每一位师生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作为学校服务保障亚运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温正胞由衷赞叹,全校师生充分展现“两步走 创一流”的精神风貌和专业水平,把全部心思向亚运会聚焦、把全部精力向亚运会聚焦、把全部工作向亚运会聚焦,高质量完成了我校光荣承担的各项亚运服务保障任务,奋力交出护航亚运的高分答卷,“杭科院人的亚运故事是一段‘最快速度、最高标准、最优作风、最好效果’的光辉岁月。”

思政育人,爱满天下

杭科院亚运会闭幕式群演学生在现场和荧幕前向世界展现了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形象,而志愿服务的“小青荷”们和专业服务亚运的师生们更“零距离”地让中外友人感受到了来自杭州的“爱与温暖”。

“尼泊尔运动员和我说,我们通道管理处的志愿者是他在中国认识的最好的朋友”,智能制造学院志愿者代表边涛等师生分享起了在志愿服务保障亚运工作中结下的美好情谊。旅游管理学院专业教师谭梦娜是抵离指挥中心团队萧山机场抵离工作组礼宾服务副主任,她非常荣幸地表示,自己四次负责中国香港体育协会暨奥林匹克委员会会长霍震霆先生往返杭州和香港的机场礼宾接待,“霍震霆先生不仅关心体育事业,也很在意大陆青年人的大学学习,好几次向我问起大陆高校的办学和专业情况。”

亚运的每个现场不仅有“心连心”,还有“爱国情”。物联网技术学院党总支书记吴龙分享了一位专业服务学生发给他的留言——“这是我这辈子唱国歌最多的一天!”吴龙表示,虽然同学们在比赛时要在亚运场馆后台提供专业技术服务,但每当中国队夺冠、国歌响起时,他们都会自觉站起,面向内场方向行注目礼。同样的场景在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双首金”诞生地——富阳水上运动中心也反复上演,校团委副书记、志愿者领队教师孟庆东无数次看到现场的“小青荷”们在国旗冉冉升起时眼角泛出泪光,“这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让杭科院‘小青荷’们在体育盛会中获得了行动上和思想上的双重成长。”物联网技术学院教师、群演花朵组领队王云超点了点头,“00后的年轻人们完全没有‘骄娇二气’,只要把参与一件事当成一种荣誉,他们就一定会竭尽所能、拼尽全力。”

为了让全体杭科院“小青荷”们在富阳水上运动中心的35天集体生活更有归属感、荣誉感,城市建设学院辅导员、志愿者领队教师刘可和艺术设计学院志愿者代表夏俊爱经常绞尽脑汁地策划“金点子”,“小青荷”集体生日会、夹乒乓球比赛、“小青荷”书画大赛、剪纸比赛等一系列暖心活动,让富阳水上运动中心的“小青荷”们在志愿者服务工作之余,体会到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

旅游管理学院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主任、亚运专业服务杭州国际博览中心负责人黎菲介绍了依托杭科院国际博览学院的平台开展亚运教学实践的案例,“将亚运的实训教学目标和会展产业国际化发展的人才需求层次相结合,将教学标准和亚运标准相结合。”“将第一课堂延伸到生活课堂,把亚运服务纳入人才培养,以更开放的视野和更广阔的格局上好亚运‘思政大课堂’”,教务处处长雷彩虹表示,学校多次召开协调会,想方设法保证每一位学生做到服务亚运和课业学习“两不误”。

亚运精神,永不落幕

无论是在志愿服务一线还是在闭幕式现场演出,无论是专业服务亚运比赛还是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在每一个岗位上,亚运精神就像一条象征友谊、团结、拼搏、进取的带子,把所有人都紧紧地连在一起。

物联网技术学院专业服务代表胡怡馨永远不会忘记“在亚运场馆,一位来自台北的工作人员对我说:‘两岸一家亲’”的美好场景。商务管理学院专业服务代表郑博雯也向大家炫耀起了她的“国际友谊”:在亚运媒体村,她结识了一位来自伊朗的好朋友,还互留了电子邮箱,“昨天他还发邮件给我,盛情邀请我去伊朗游玩呢。”团结不分国界,合作共赢未来,宣传部教师周俊向大家详细介绍了杭科院服务保障亚运会的各项宣传工作,“正是得益于学校各个部门和二级学院的全力配合和密切协作,宣传工作才能锦上添花。”

“亚运精神薪火永续,代代相传”,资产经营公司党总支组织员、亚运村运行团队竞赛报名协调员俞凯出生在一个体育世家,爷爷和父亲都曾为体育事业奉献付出,“三代人的梦想传承,让我对服务亚运充满信心。”“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本次杭科院服务保障亚运会,后勤保障打了一场漂亮的硬仗,由262名教职员工组成的后勤保障团队合理调配住宿、餐饮、车辆、维修、快递、洗衣、商贸、医疗等一切相关资源,资产经营公司党总支书记郑龙回忆起每一位后勤师傅日以继夜的无私付出,眼里泛起了热泪,“等到最后一个孩子回来,一定让他吃上热饭。”杭科院食堂“24小时不打烊”餐厅最让大家点赞,科新后勤餐饮服务部经理汪炎君吐露了心声,“热爱可迎万难,把每位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全力以赴为大家提供暖胃暖心的可口饭菜。”

对于学校全体师生在这次“打赢亚运攻坚战”中的表现,谢列卫非常满意:“这是爱满天下办学精神的生动诠释,是‘三育人’工作的生动实践,是学校坚持人才培养‘四个并重’、打造生活大课堂的生动案例。”激情与梦想永不谢幕,他希望广大师生继续传承亚运精神,放大亚运效应,“用亚运理念、亚运文化、亚运精神引导更多青年学子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在新征程中勇担新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