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亚运团队,倾听他们的故事


在不久前结束的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中,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场馆群出色地完成了服务与保障工作。在这段忙碌而充实的时光里,一幕幕激情澎湃的瞬间,一个个温暖人心的故事,拨动着我们的心弦。下面,带你走进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场馆群,了解亚运人的故事。

一个人一个亚运故事

01 林敏,衢州站第31棒火炬手



三衢瀫风一江水,亚运激情聚江南。9月19日上午9时,杭州第19届亚运会火炬“薪火”在浙江省衢州市热情传递。衢州站第31棒火炬手林敏,来自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林敏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体育教学部教师,杭州亚运会击剑项目体育展示主管,曾获评“最美一线工作人员”“组织工作突出贡献个人”“亚运会筹办工作突出贡献个人”。林敏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让她在各项大型赛事中多次获奖。

2011年以来,杭州承办的大型综合性赛事杭电都参与了,杭电承办的大型综合赛事林敏都参与了。林敏在各项赛事中主要承担竞赛与体育展示方面的工作。奖牌、鲜花、托盘、旗帜,礼仪点位、旗手动作,对接裁判、运动员、技术官员,联系声、光、电执行单位,林敏的工作琐碎且必须“零失误”。

“减少出错的最好办法就是演练,这是我们体展领域整个团队的共识。有时候我看了都很感动,为了此次亚运会,旗手至少演练了上百次,昨天一天就排练了十多次。”林敏告诉记者。

林敏的辛苦同事们都看在眼里。“9月17日中午最热的时间,新颁奖台运来了,老颁奖台需要搬离场馆。林敏、王术海两个老师搬走了一般需要四人抬的老颁奖台。”体育展示与颁奖仪式主任颜意娜回忆道。

大学毕业后,林敏即进入杭电体育教学部从事教学和管理工作,至今已有23年。她创建的杭电航模队在各类科技竞赛中收获颇丰,在全国大学生科研类航空航天模型飞行器设计大赛中,她带领学生多次荣获全国一、二等奖。

02 肖宇晴,衢州站第72棒火炬手



肖宇晴,衢州站第72棒火炬手。她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场馆群人事/志愿者领域志愿者,是我校管理学院2021级本科生。

作为“薪火”传递者和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赛会志愿者,她时刻牢记亚运使命。“作为本次杭州亚运会赛会志愿者,我将竭尽所能去传递温暖、文明、激励、奋斗的精神,满怀期待地迎接亚运盛会的到来!”她的态度认真而坚定。作为人事/志愿者长达180天赛会的培训、筹备与服务,致敬杭州亚运会志愿者宣传片录制,面向杭州广大市民进行亚运主题宣讲,这是一名“小青荷”对亚运的承诺和使命。

作为运动员,她是体育精神的传承人。在校期间,她积极参加校内外各大文体类赛事,曾获得第十六届中国大学生体育舞蹈锦标赛大学甲组四项S第一名、第十六届中国大学生体育舞蹈锦标赛大学甲组三项S第一名等国家级奖项五项,校级及以上体育类奖项十余项。对她来说,“拼搏、团结、永不服输”的竞技精神是她从一而终的追求。

作为探索者,她是学科竞赛的“有心人”。大一入学伊始,她便被杭电浓厚的学科竞赛氛围所感染,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渐实现从参赛队员到团队负责人的成长。截至今年9月,她已成功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立项一项,第五届浙江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省银奖等省部级以上奖项四项,校级及以上学科竞赛类奖项近二十项。

从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赛会志愿者到“薪火”接力,肖宇晴告诉我们,当代青年可以很多“young”。

03 威严警官与志愿者的“母女情”



“季冉,别怕,我会陪着你。”

9月24号晚,救护车上,杭州亚运会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场馆群注册办公室工作人员易爱华,轻轻地抱着大学生志愿者季冉,温柔地安慰着。

季冉的下巴,被简单包扎过,纱布渗出丝丝鲜血。

“在医院,医生为我缝了两针。整个过程,她都像妈妈一样照顾我。易老师平时就对我们特别好,我们都喊她易妈妈。”季冉对记者说,“缝合前我很紧张,易妈妈一直握着我的手,我就立刻安心了。”

“季冉是个善良的孩子,她摔跤也是因为做好事。”

易爱华讲述了季冉摔跤的原因。

9月24号晚,亚运击剑场馆结束一天的比赛,季冉与注册办公室的几个志愿者一起,结伴走回宿舍。

季冉一行走到第一餐厅附近时,看到一辆汽车从餐厅后面的小路缓缓驶出,并准备拐弯。

几辆共享单车,停在路口,影响了车辆转弯。志愿者们纷纷上前帮忙,大家在移单车的过程中,季冉一个不稳,摔了一跤。

作为杭州亚运会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场馆群注册办公室的志愿者,季冉知道易爱华的工作有多忙。她仅仅休息了一天,就返岗工作。“在场馆,安保&注册领域是来的最早、走的最晚的一批。受理和发放身份注册卡、辅助通行证、车辆临时通行证的工作更是涉及很多方面。易妈妈真的很忙,我不想拖她后腿。”季冉说。

“一跤摔出一个警官妈妈,我觉得自己很幸运。警官,在我印象中,总是很严肃、令人生畏的,但易妈妈这样的警官,让我感到很有安全感也很亲切。这次志愿服务接触到安保&注册领域的其他警官,他们私底下也很热情友好。”季冉说。

04 场馆有对夫妻工作人员

崔悦是杭州亚组委体展与颁奖领域的领队老师。“感谢亚运,我有了短暂和我先生‘共事’一同干亚运的机会。”崔悦兴奋地说。

崔悦的先生正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场馆群竞赛综合事务主任毛志强。亚运击剑赛事是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体育馆举行,正式比赛是9月24日到29日。可是由于竞赛综合事务领域负责的是和各个国家地区、各个运动队及技术官员的具体对接、安排事务,是出了名的“忙而繁”,毛志强差不多已经是三个星期没有休息一天了。昨天亚运击剑赛事正式举行,毛志强光是一天就接了100多通电话,常常是边接电话,边处理事务。可是忙中也有特别的惊喜。

因为,妻子崔悦由于亚运也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场馆群工作,负责击剑项目所有12块金牌的颁奖礼仪和升旗。趁着晚上就餐,两人终于在“过去一周内第一次见面了”。可是毛志强工作节奏太快,吃了10分钟就跑了。妻子调侃道:“夫妻见面并不容易,只有在亚运场馆才能见个面。不过,特别地开心。”

妻子崔悦本来是不怎么懂体育的。但她在学校主管的空乘专业,有着丰富的礼仪服务经验。G20峰会、省人大等大型活动,都有着崔老师和她学生的身影,所以注定是要与亚运结缘。平常毛志强老师搞各种体育赛事的巨大热情,让妻子崔悦深受感染。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礼仪队,要派往多个亚运场馆执行任务,崔悦主动申请“去杭电场馆”,她有个“小心思”,最近看到毛志强实在不容易,“那就在工作场所见面吧,看一眼也知足”。

每个全身心投入亚运的工作人员,都不容易。像毛志强、崔悦这样投入亚运工作的夫妻其实并不少,可是亚运给大家带来的喜悦也很多。“干亚运如有磁场,不经意间我就被他吸引了”。崔悦这样形容丈夫毛志强。

“其实大家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服务亚运,崔悦带领的礼仪队,在亚运颁奖环节,水平高、精神气质好,很有感染力,我也为他们自豪。”毛志强也夸起了崔悦。



一个亚运团队一个故事

交通领域



“乌兹别克斯坦女足运动员训练过程中受伤,需要车辆接送。”“收到,马上安排”。9月27日,交通领域在收到求助后,及时申请应急车辆护送受伤运动员由就诊医院送加酒店。

在杭州亚运击剑场馆———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场馆群交通领域,这样的温情服务小故事还有很多。交通领域用自己的耐心和细致,不仅确保相关人员完成“赛前不迟到、赛后不滞留场馆”的规定任务,还收获了很多的感谢。“当收获一个个thankyou,我们感觉特别欣慰。”交通领域副主任王亚非告诉记者。

据了解,亚运期间,杭州亚运会交通领域共服务运动队2400余人次、技术官员420余人次、两类校外志愿者(礼仪和旗手)120余人次、媒体560余人次。车辆行驶总里程约7200公里,车辆服务保障总时长约2460小时。

设施运维领域



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亚运击剑场馆,有一个特殊的领域,他们以场馆为家,披星戴月是常态。深夜11:30,有人拍到清废主管王术海在场馆前用锄头平地。深夜12:00,有人拍到工作人员在检修东区风机房吊顶。中午12:30,当大家都休息的时候,人们多次看到设施运维主任潘申洲在巡馆。

设施运维领域的工作分为供配电、固定设施(八大系统)、临时设施、清废管理和景观标识五大领域。设施性能的安全与稳定关乎赛事呈现水平。

赛事期间,设施运维领域共完成巡查416轮,每日严格对照运行时刻表,凌晨5:45准时开启空调、照明等设施,按时到岗对固定设施(八大系统)、高低配设施、景观临设、清废保洁各区域进行开馆检查。同时开启赛时巡查制度,每2小时对场馆电气系统、通风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电梯、景观临设配电箱、消防系统等进行巡查,做到巡查有记录,问题有反馈,整改有效率,执行有力度。

国网钱塘区供电公司电力保障团队



“各值守点请注意,现在开展闭馆前的最后一轮巡视,收到请回复。”9月26日22:15,杭州亚运会击剑项目开赛第3天,国网杭州市钱塘区供电公司击剑馆电力保障团队开展最后一轮巡视任务。

在电力保障指挥室里,保电人员运用配电室“两遥”装置进行末端数据采集,密切关注关键设备运行状态。比赛期间,无论是配电房里,还是应急发电车旁,都有两位保电人员进行值守。他们是离赛场最近的人,同时也是离赛场“最远”的人,入耳的是赛场上的欢呼喝彩声,入目的是熟悉的电气设备。他们对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不敢疏忽大意,每隔半小时就对供电设备进行检查测温并登记好实时温度,绝不放过任何一处隐患缺陷。

据介绍,击剑馆电力保障团队每日常态化开展电力巡视工作,团队成员每人每天都要巡视最少10轮次,亚运期间,合计需要完成165次巡视任务,每人每次的行走步数都在1.5万步以上。

餐饮物流领域



每天凌晨3:00,餐饮工作人员已开始为当天的早餐忙碌。每天凌晨6:00,物流工作人员已紧锣密鼓准备早餐配送。“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场馆群餐饮领域工作人员是每天开始工作最早的一批。

为响应无废亚运,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场馆群采用了环保餐盒。环保餐盒的回收、清洗,更是增加了大量的工作。

为确保食品安全,做到透明餐饮。在盒饭发放区、集中就餐区、茶点供应区、茶点仓储区、非酒精饮料仓储区五个区域,都安装了视频监控。第三餐厅初加工(切配)、烹饪、备餐、留样、洗消五个区域的视频监控更是接入“亚运市监保障在线”系统。此外,按照要求所有菜式、规格、种类全部上线亚运餐饮预订小程序。

医疗服务领域



9月25日,女子花剑赛场,来自中国香港的陈诺诗在激烈的“交战”过程中右踝关节扭伤,骨伤科医生凌奕清快速检查后予以冷喷处理,并对踝关节局部按摩放松。陈诺诗赢得该场比赛并冲进四强,离场时对医疗保障人员“比心”感谢。9月26日,女子佩剑赛场,乌兹别克斯坦的女选手扭伤脚踝,凌奕清医生和汪万丽护士为选手进行冷喷处理后,运动员迅速回到赛场,并获得了比赛的胜利。这样的故事,在亚运击剑赛场上循环发生。他们快速冲向受伤运动员,用专业的治疗帮助运动员快速返回剑台,保障了亚运人的身体健康。据统计,自9月15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场馆群接收杭州第19届亚运会运动员起至10月5日足球训练馆结束训练,亚运击剑场馆———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场馆群累计接诊141人次伤病员。按病情统计,其中损伤类60余人,占比约45%。

击剑场馆的“中医”故事也令人暖心。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当天上午,国际击剑裁判王佳走进医务室,“我头痛,嗓子也不舒服”,她面露疲惫,刚刚来到杭州便患上感冒,情绪低落。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场馆群医疗服务人员、浙江省中医院医疗服务队队长徐俪颖建议她尝试中医外治疗法。医疗服务队队员王莉飞立刻取出她为亚运会专门备好的中医治疗工具包,精油、刮痧板、探棒、镊子、耳穴药籽等各种工具有序摆开,有条不紊地开始为王佳老师施行耳穴按摩和刮痧,又进行了耳穴放血和贴压。治疗结束后,王佳匆匆返回岗位。据了解,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场馆群的亚运医疗保障队伍,17人来自浙江省中医院,3人来自浙江省人民医院。浙江省中医院医疗保障队在征得亚组委医疗卫生部同意后,于测试赛及亚运会医疗保障过程中对各类人群实施耳穴按摩、穴位刺激及放血疗法等富有中医特色的医疗保障服务,得到运动员及工作人员的好评。

公共卫生领域



深夜11:00,随着运动队和工作人员的陆续离开,喧闹了一天的亚运击剑场馆———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体育馆开启了夜深人静的模式。在场馆无人的房间,背着消杀工具包、戴着口罩的消杀人员,开始了当天的消杀作业。为保障场馆的公共卫生安全,亚运会比赛期间,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场馆群严格按照赛前制定的DRS时刻表运行,在场馆比赛开始前、每日比赛结束后进行一次全面的消杀清洁,并对重点公共部位进行定期消毒。“我们每日会对场馆的空调机组运行(含备用机组、新风系统和空气质量)进行巡检,确保空调和风机平稳运行。每日对决赛馆、训练馆和热身馆的空气质量进行快检,主要项目包括CO2、CH2O、PM10,确保场馆CO2≤0.15、CH2O≤0.1、PM10≤0.15。此外,对技防设施的有效运行情况(风幕机、灭蝇灯、纱窗)以及病媒生物密度,都会每日巡查。”场馆公共卫生主任杭州市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免疫所所长刘艳告诉记者。

公共卫生领域团队共有7人,他们还承担了健康与症状监测、开展控烟宣传和劝导等工作。亚运期间,他们日均工作时长达16小时,保障了场馆的公共卫生安全、运动员及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为亚运击剑赛事的成功举办提供了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