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人,火了!

——浙江理工大学探索融媒体背景下就业工作“破圈出新”


(本报讯)“这个学生错过了,你一定会后悔”“我们这位学生真的很优秀,是团委副书记,很适合做管培生。”近日,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孝明的一段“直播带人”视频冲上热搜。视频中,李孝明在直播间内拿着学生简历向用人单位推荐优秀学生。谈起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和优势,他如数家珍。不少网友留言表示:“羡慕了,又是别人家的大学!”“这样的老师,请给我来一打!”

学生需要被看见、被知晓

李孝明表示,这次直播的火爆来的有点猝不及防。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帮助学生找到更好的工作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自己更希望通过直播告诉同学们,他们的身后有着学校的支持,学校会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找到满意的工作。

为此,学院邀请了多家校友企业和合作企业参与直播连线。观看直播的应届毕业生可以现场投递简历。为了准备这场直播,李孝明和辅导员们一起筛选简历,并在直播前对学生作了细致排摸和充分沟通。

“一方面,我们想通过直播,让企业了解学生,另一方面,我们也想在校内营造积极就业的氛围,让学生们都行动起来,早日为自己的职业生涯作规划。”

这场直播过后,团队也收到很多企业HR主动打来电话,希望能参与到下次的直播活动。

浙江理工大学招生与就业指导处处长梁琳表示,三年疫情,校园线下招聘活动不得已按下了暂停键,但学校助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行动却从未停止。“直播带人”模式的开启,让求职学生多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有学校老师的推荐加持,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毕业生进面试的几率,也能让企业获得更多更匹配的“人才订单”。

“学生需要被看见、被知晓,直播这种形式,有效解决了用人单位和学校、学生三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有助于实现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人职匹配,将学生求职和企业招聘的双向成本降到最低。”梁琳说。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

其实,助力毕业生好就业、就好业,“亲自下场”的不仅是李孝明一人。在浙江理工大学,从校领导、就业部门负责人、学院书记再到辅导员,都铆足了劲儿,举全校之力为毕业生就业保驾护航。

为了解用人单位的最新需求,浙江理工大学书记、校长带队,从上到下,开展了大量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通过走访调研与学校学科相关的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等重点行业企业,主动对接浙江省及下属各地市人社部门,听取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就业岗位结构、招聘计划、薪资待遇等情况,摸清就业市场一手信息。

近三年来,学校先后走访企业、各地人社部门累计240余家,建立引才联络工作站20余个。2022年,学校与校外用人单位合作建立实习实践基地41个、实训基地4个。学校还在2022年暑期组织学生开展行业企业调研活动,联合绍兴市人社局推出暑期行业企业调研行活动,共组织智能制造、纺织服装、信息科技、生物医药等5条路线,参与学生近400人。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我们将用人单位的需求及时传导到学校人才培养方式和教学方式的改革上来,完善校企协同育人。”梁琳说。

在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方面,2022年,学校共选派教师26人次参加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能力提升类培训,举办浙江理工大学第十四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近千名学生参与。

“学校背后大量的支撑工作,是我们做好就业工作的底气和自信来源。”李孝明说。

帮学生找工作不难,难的是找到满意的工作

浙江理工大学辅导员林国庆感慨,如今,帮助学生找到工作不难,难的是怎么找到合适的工作、满意的工作。

为了帮助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浙江理工大学从2017年开始探索建设“互联网+就业”模式。五年来,学校对就业平台进行迭代升级,构建了跨校企、跨学院、跨层级的在线治理多跨协同模式,逐步形成了“就业行为数据库”+“简历优化AI实验室”+“大学生就业数据监测平台”的智慧就业新模式。

以就业行为数据库为例,该数据库包括雇主端的招聘行为和学生端的求职行为。通过数据库,用人单位需求专业情况、就业职位发布、招聘会、宣讲会举办情况等数据的实时分析和监测一览无余。相较于传统的线下流程,就业行为数据库运用大数据算法,深入分析用人单位的招聘需求和学生的求职意愿,双向量身推送信息,从而达到用人单位和学生之间信息的精准匹配。

在2022年校友企业的专场网络招聘会上,宁波银行杭州分行HR王海晶收到了70余份简历。她表示,通过学校就业数据库的匹配,简历比去年线下秋招时收取量多了三倍。“最重要的是,收到的简历和我们提供的职位匹配度非常高,极大地提高了招聘的效率。”

而“大学生就业数据监测平台”结合学生就业行为进行大数据分析,将存在无就业意向、未上传简历、无求职行为等不同就业困难程度学生分为三个黄色、橙色和红色预警等级,形成就业行为预警名单。平台还会自动生成“一生一策”的精准服务单。每一位同学的整个求职过程、老师的帮扶过程都会记录在其本人的服务单里。

正值毕业季,林国庆每天都会多次打开“大学生就业数据监测”平台,实时查看哪些学生的就业遇到困难,哪些学生需要重点帮扶。

“有了这个平台,我不再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在Excel上统计学生信息,从而有更多时间帮助学生们解决就业的实际困难。”目前,浙江理工大学通过“大学生就业数据监测平台”,已累计开展岗位推荐、咨询指导等帮扶11721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