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采风写生的他们 收到了总书记的鼓励


本报讯(记者 徐元)10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王村石门自然村考察。这个山清水秀、生机勃勃的美丽乡村,由中国美术学院团队进行整体改造,开展净化、美化、亮化、绿化提升工程。

在石门村小广场上,一群“00后”围坐在一排木质小椅子上,认真描绘着眼前晒秋的农作物,辣椒、谷物……画板上“红橙黄绿”一派丰收色。这是中国美术学院师生正在采风写生教学。

总书记的目光被写生的学生吸引,他驻足观看画板上的作品,亲切询问同学们来自哪里。下乡写生带队老师、中国画学院青年教师黄佳茂告诉总书记“我们是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的师生,在这里开展为期两周的下乡社会实践课程”。

“总书记好!”师生们起身,高声向总书记问好。“未来的艺术家,你们好!”总书记微笑回应。“听到我们是来自中国美术学院的师生,总书记亲切地说,中国美术学院的象山校区还是他在杭州时建设的。”黄佳茂说。从2002年到2006年,习近平多次到中国美术学院考察,他的足迹遍布中国美院的南山校区、象山校区,以及滨江校区。2005年4月,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刚刚投入使用,习近平就来到这里调研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2006年2月23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中国美术学院发展,明确提出全力支持中国美术学院“加快建设成为体现中国文化艺术研究和教学最高水平的世界一流美术学院”。“文化大省要有文化品牌、文化旗舰、文化航母、文化生力军。”习近平认为,中国美院应该当仁不让。

17年来,中国美术学院始终遵循总书记的希望和嘱托,在历届浙江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坚守一流定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自觉担当,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走出了一条中国艺术教育自主发展之路。目前,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美术学入选首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学科评估综合排名居全国艺术院校之首,学校地跨杭、沪两市,拥有南山、象山、良渚、张江、湘湖五大校区,是学科最完备、办学规模最齐整、综合实力最前的高等艺术学府。

乡村乡貌焕然一新,美丽乡村入画而来。“婺源是我们的写生创作基地,同时中国美术学院团队参与了石门村的整体改造提升项目。”黄佳茂介绍说。深入乡村、深入社会开展下乡采风教学,一直是中国美术学院的传统,不久前,《以乡土为学院——扎根中国大地的艺术教育实践》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在“艺术教育与乡土社会双向塑造”的教学综合性改革中,通过多种形式、层级递进的课程模式,建立面向社会现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在地性”的教学和研究,帮助师生获取创作素材、打磨专业技能、训练感知能力、打通知识链条,建立起个体与社会的链接,塑造师生对“乡土”与“家国”的深度理解。

周晓阳是中国画学院的博士生,他正在以水墨的形式描绘石门村的一角。“总书记在我边上驻足,问我画的是哪里,我指着远方说是周边的一块小景。总书记边看我的作品边说,画画就是能将一边一角的景色变成作品。”一座座黛瓦白墙的小楼,房前屋后点缀着绿树花草,白墙上一幅幅壁画描绘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透出美丽乡村的勃勃生机。“总书记鼓励我们要打好基本功,他说不论是抽象派艺术还是传统艺术,基本功的训练都很重要,还举例很多大艺术家,以前都是画连环画出身的。”

“总书记嘱咐下乡写生的同学们好好写生,希望我们画出更多的好作品!”总书记的话让同学们倍感亲切、倍觉振奋,久久萦绕在师生的心间。作为艺术创作和高等艺术教育的生力军,他们更加坚定了“为人民而艺术”的初心,为中华民族现当代文明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