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原创为艺术教育注入源头活水

近两年,随着“双高”建设的持续推进,我校高度重视原创艺术作品的创排,涌现出了民族管弦乐音画《听见江南》、越剧《幽兰逢春》《断桥》、“共同富裕看浙江”课程思政作品音乐会、舞剧《灯火阑珊处》、话剧《清溪谣》、舞蹈作品《西施别越》《莲鼓越歌行》《春水前溪》、音乐剧《即刻启程》、故事短片《水长东》、情景剧《黎明前的诀别》等一批独具特色的原创艺术作品,呈现出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喜人局面。

“原创是艺术生命力的源泉,是否有高质量的原创艺术作品也是检验一所艺术院校教学成果的重要指标之一。”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党委书记薛亮说,“为此,浙艺在教学实践中十分注重对原创作品的扶持,力求通过培养师生的原创力为艺术教育注入源头活水。”

 

一枝独秀不是春

作为学校2022年重点创作项目和舞蹈表演“双高”专业群建设标志性成果之一,舞剧《灯火阑珊处》由舞蹈学院青年教师创作团队担纲主创,跌宕起伏的剧情,唯美婉转的音乐,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完美推动剧情走向。在不久前举办的上海第二届长三角专业舞蹈展演中,原创群舞《春水前溪》获第二届长三角专业舞蹈展演优秀创作奖;原创舞蹈作品《西施别越》捧回代表“荷花奖”最高奖项的“古典舞奖”小金人;话剧《清溪谣》获得“戏剧中国”优秀剧目线上展演优秀剧目;越剧《幽兰逢春》作为唯一高校出品剧目参加第五届中国越剧节展演;故事短片《水长东》获得第23届国际大学生原创影片剧情片单元“入选作品荣誉”……一枝独秀不是春,浙艺师生的原创作品多点开花,艺术创新力和艺术表现力也在一次次的排练和演出中得到了提升。

 多点开花的局面让薛亮忍不住为师生们点赞:“作为拥有29个专业的综合性高等艺术职业院校,浙艺的教学涵盖了文化艺术领域的方方面面,可喜的是各教学单位的原创作品层出不穷,舞蹈、影视、舞剧、歌曲等均有优秀作品面世并获奖,展现了浙艺作为全国唯一艺术类双高院校的实力。

光说不练假把式

艺术教学以深入一线的艺术实践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以原创艺术作品的优劣检验教学成果,在创作、排练和不断地修改、演出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艺术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

“长期以来,戏剧影视学院一直高度重视学生原创力的培养,鼓励学生把专业知识和实践有效结合,提升综合能力。”戏剧影视学院党总支书记彭云波介绍,在新的培养模式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推动下,戏剧影视学院不断完善培养计划,以培养拔尖创新专业人才为目标,通过原创作品锻炼和提升学生各方面专业水平,师生们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中,在各项大赛中崭露头角,不断取得优异成绩。

“话剧《清溪谣》融合了学校表演艺术、戏剧影视表演、舞台美术设计与制作等专业优势打造而成,是国家双高'专业群建设教学成果。”演艺与学院副院长、《清溪谣》总导演荆芳说,“学生们从中也得到了许多宝贵的实践锻炼机会,一步步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在作品的创作和排练过程中,收益最大的还是学生们,不仅眼界得到了拓展,通过实打实的排练和演出,他们也找到了舞台的感觉。《水长东》拍摄过程中,同学们吃苦耐劳,追日出,赶星辰,这一过程让2020级影视编导班学生夏金莹完成了自我的蜕变:“老师和同学们表现出来的敬业精神深深打动了我,大家对作品精益求精,在不断的修改打磨中,都收获了超出预期的成长。”

 

创新是艺术的灵魂

创新是艺术的灵魂。正是在大量持续的艺术实践和日复一日的排练中,浙艺师生的艺术创新力不断萌发,取得了长足进步。

“《听见江南》以民乐为主题,创新融合了诗词、绘画、书法等多种艺术形式,演出有机融入浙派文化特有的美学意境和当代浙江鲜明的时代风貌,巧妙地把民族管弦乐的感性和海外侨胞的家国情怀有机融合在一起。”音乐学院院长、教授吴樟在创排的过程中,参与师生在传承传统音乐的同时发展了新意,大展身手的同时,大家的眼界、艺术见解和艺术思维、艺术境界都得到了很大的拓展。

新编青春越剧《断桥》浙江文化艺术发展基金资助项目、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科研与创作项目之一,演员全部为戏曲学院2019级小百花订单班学生,他们的表演形式和音乐创作让古典戏曲汲取音乐剧的元素,呈现一台以“青春新势力”为最鲜明特点的舞台艺术作品。历时半年的创作排练让这批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有了质的飞跃。同时,教师深度参与创排,也强化了‘双师’能力培养,舞台创造能力与教育教学能力得到同步提升,这也是浙艺作为一所艺术高校的内驱力,通过创作聚资源、推剧目、出人才。”戏曲学院副院长周伟君说。

师生创新和创造能力的提升,舞蹈学院院长张星看在眼里,喜在心里:“《灯火阑珊处》创作中,师生们通过走访咨询宋韵研究的相关专家开展宋韵舞史研讨和集中采风,历经几十余次研讨和修改,从剧本的创作,到情节、舞段的编排,再到演员角色的塑造,还有与之相呼应的展现宋韵特色的服饰、道具、舞美等多方面的舞台效果进行打造再提升,整部舞剧创排过程中很好诠释了创作团队对艺术的精益求精。通过这部舞剧的创排实践,学生的舞台实践能力和教师的专业综合素养也得到了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