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混合治校”成就“慈溪模式”
早在2005年,浙江工商职院就入驻宁海县,在这个我国著名的“模具之乡”“文具之乡”,创下了“中国高职教育的‘宁海模式’”而被专家学者解读为“高职院校县校合作”的模式范本。
2016年,依托学校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浙江工商职院又与慈溪市人民政府签约,合作共建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慈溪学院。
办学五年,慈溪学院累计在校人数突破3000人,涉及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等专业,并构成浙江智能家电专业群主干或骨干的省级“双高”专业群。
迄今,学院培养的毕业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60%在慈溪当地就业;专业对口率超过80%,用人单位满意率超过93%,“有效解决了当地制造业发展的中高级技能人才需求。”
其中,构建的“1+2+N”投入机制,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浙江工商职院、宁波行知中等职业学校全面参与,众多当地企业融入的多元投入。
而随着浙江工商职院从“宁海模式”的成型到“慈溪模式”的凝练,也确立了学校“一体两翼”的办学格局,教育服务的半径和范围也由此从县域向市域的创新性辐射和扩散。
目前,慈溪学院已与当地的三所中职学校合作中高职一体化项目12个。
“十四五”期间,慈溪市政府还将专项投入1.7亿元,用于中高职一体化的建设与发展。目前,慈溪学院扩建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将在秋季投入使用,“扩建工程将力主打造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训中心,培养智能制造一流人才,为实现慈溪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锋市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周志春说。(来源:中国青年报2023年02月28日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