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楫300亿 聚贤汇智擘画新蓝图

简短说明
8月22日,川庆钻探工程公司苏里格项目经理部天然气累计产量达300亿方,该项目部成立19年来,一代又一代川庆苏里格员工将青春先给了内蒙古苏里格,他们披星戴月、高歌猛进,以血肉之躯叩击着沉睡的大地,在天然气累产300亿方的历史节点,项目部开启了“奋楫300亿”专栏,该篇新闻重点描绘了该项目部19年来的在人才兴企方面的重点工程与成就。

人尽其才,则百事俱举。19年来苏里格项目经理部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大力培养、吸引、留住人才,通过建设采输实训基地、组织技能竞赛、开设管理业务能力提升培训和外派参与科研学术交流等措施,持续深化技术、管理、科研三支人才队伍建设,项目部从2005年刚成立时的仅30余人的逐步壮大,并培养出了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油气开发人才队伍,为苏里格风险合作区块效益开发、19年累产300亿方天然气打下了坚实基础。

19年春去秋来,一批又一批石油人慕名而至,或扎根驻留或不期而别,前赴后继的接续奋斗之下,苏里格项目经理部成为川庆经济的“压舱石”、工程技术的“试验地”和管理变革的“孵化园”。尊重人才、培养人才、托举人才是它自始至终的坚持和信仰。

旷正超,现任苏里格项目经理部二级工程师。2006年,他从四川离家北上,加入第一批征战苏里格的队伍。彼时,苏里格气田正处于“5+1”合作开发模式的最初阶段,从认知到实践,从管理到技术都还处于探索期。但作为项目部工程管理与监督部的部长,旷正超迅速进入角色,把产能建设工作推上正轨。2008年,项目部获得苏59、苏46区块开发权。旷正超又多了西区富水气藏开发的工作,为攻克开发关键核心技术,达成效益建产,他和团队夜以继日,一边补充学习油气开发业务知识,一边兼顾产能建设业务的技术创新。他牵头主持完成了苏里格二开结构水平井钻井技术研究,让单井平均节约成本达250万元以上,获得局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他将钻井简易井口升级为整体式套管头,彻底解决了井口底法兰丝扣漏气的安全隐患,这项成果在气田全面推广沿用至今。2017年旷正超受聘成为苏里格项目经理部事故调查专家,凭借着多年积累的处理各类事故复杂、进行事故预防和开发经验的经验,使无数老井重新焕发生机,创效达500万元以上。18年来,旷正超以自己的热情、专业和勤奋为项目部在快速建产和持续创收创效上作出了贡献。

想在狂风巨浪之下乘风破浪,这仰赖舵手的本领。现任项目部地质工程一体化中心党支部书记黄文明便是这样一位“舵手”。2011年,勘探开发博士黄文明入职川庆公司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开始对苏里格气田进行地质研究,经过6年伏案工作,他厌倦了“蜗在船舱”看“航图”的日子,主动申请调整工作,登上了苏里格风险合作区块勘探开发的大船,开始了直面星辰大海的挑战与征程。在之后的3年时间里,他以项目部勘探开发部副部长的身份亲自参与开发业务的研究与具体管理工作。2019年底,项目部面临的“中区资源递减”情况越发明显,稳产任务面临巨大挑战,为此,项目部开始加快推进“西进”战略部署,黄文明接过了苏46区块初步开发方案编制的任务。在那6个月的时间里,除了完成方案编制外,他和其他3名同事还要兼顾近20余项与之相关的棘手事项,在一天两小会、两天一大会的紧张工作中,他们白天忙着井位部署、地质设计、地质研究、录测井技术管理等工作,晚上要了解每口井的钻井进度、试气效果。不负众望的,他们如期完成了苏46区块的开发方案及三维地震采集与地面工程方案论证等系列工作,这些为后来项目部成功在该区块找到鄂46X1等高产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那年,项目部完成了全年产建5亿立方米天然气的任务,由此坚定了“西进”的决心。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现任项目部第一作业区经理李勇凯说,加入苏里格项目经理部后自己抓住了几次对人生有益的成长机会。2018年时,他来到项目部采输作业区担任技术员,当时正处于长庆油田400余口单井外加11座集气站移交项目部管理期间,移交中发现:集气管理站的工艺流程图与现场实际存在偏差,无法准确对接工艺流程,这意味着生产效率的降低。李勇凯负责所有场站流程的重新梳理和修订,为了修正所有偏差,白天,他到现场一个站一个站的对接、一个阀门一个阀门的核对,夜晚,埋头梳理流程、翻阅历史资料、请教前辈,同时还要手把手培训员工。经过三个月长期灯火通明到凌晨两三点钟的鏖战,他与同事们最终完成了所有单井与场站工艺流程图的全面修订。随后,他又投入到场站员工的采输业务培训中。在这个过程中,他的专业知识得到再一次巩固,能力快速提升。2020年,他接手了苏5、苏59、苏46区块的增产挖潜任务。那时,项目部刚开始加大西区开发力度,但因为气水关系复杂以及气藏含水量高等缘故,三个区块在实施单向措施的情况下天然气生产递减率仍然明显,稳产增产出现困难。李勇凯与采输员工一道,一环环拆解挖潜措施要点,对现有工艺进行摸排与改进。经过数月努力,李勇凯与同事们成功自创了增产挖潜的“三板斧”:将拐点控流开井、投棒开井、平衡油套压激动开井的三种硬核措施进行有机结合,让之前通过单项措施无法恢复生产的气井成功复产。那年,项目部通过该措施让15口长停井恢复了生产,增产达到500万方。

“我们是一个集体,有困难就要大家一起上。”这是项目部“石油花”王雪英一直以来对同事以及自己的要求。作为天然气生产一线员工,无论在任何岗位、面对任何任务,王雪英17年来都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冲锋在最前面,把工作干得井井有条的同时还经常参与到所有急难险重工作中。2009年,在她担任桃7-1集气管理站副站长期间,遭遇了汛期,她所在场站的生产生活以及附近道路因雨水侵蚀发生了坍塌。为确保生产安全,她带着员工到压缩机等重点设备、关键区域日夜巡查,同时,奋不顾身投入到抢修垮塌道路、搭建防水沙袋等重体力劳动中。2018年,她被调往桃7-9站担任资料管理员,岗位的变动并未改变她敬业奉献的精神,夏日巡线巡站,冬日管道抢修解堵都有她的身影。2023年2月,正在监控室值守夜班的王雪英接到了管线紧急恢复保温的突发任务。她二话不说套上棉工衣,冒着风雪跑到温度近零下20摄氏度的现场,一守就是几个小时。苏里格项目经理部的基层一线有许许多多的王雪英,他们从来不说豪言壮语,但是遇到大事急事要事,总是冲锋在前、奋不顾身。无数的王雪英、李凯勇、黄文明、旷正超们扎根苏里格,才筑起了苏里格风险合作区效益开发的基石,才写就了苏里格项目经理部19年的奋斗史、发展史。

春华秋实十九载,夏菡冬蕴绘宏图。19年来,苏里格项目部锻造出一支敢打胜仗、能打胜仗、善打胜仗的高素质专业化油气合作开发人才队伍,在项目部在职的155人中,拥有硕士博士15人,高级工程师8人、科级干部39人、中高级职称72人,已实现了老中青梯次配备和队伍结构动态平衡。今年,苏里格项目经理部提出了“在实干中落实,在苦干中发展,在巧干中创新,继续勇攀高峰,竭力奋斗实现项目部‘十四五’目标以及打造世界一流致密气田开发典范”的长期规划,川庆苏里格人将以此为目标,继往开来,在300亿的底气之上再添新勇气、攀登新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