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笃行 匠心独运——“草珊瑚之母”熊文淑先生传奇的人生

简短说明
作品的主题是“草珊瑚之母”熊文淑教授的传奇人生,主要围绕熊文淑教授对草珊瑚的药理研究、产学研结合以及她如何挽救两家濒临破产的工厂,使草珊瑚产品在全国声名鹊起。作品的特色在于详细记录了熊文淑教授与草珊瑚长达三十年的研究历程,以及她如何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经济效益,挽救了挽救了两家濒临破产的工厂,推动了江西“草珊瑚”产品的普及和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她的故事和精神被后人铭记和传承,并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科研工作者。


提及“草珊瑚”,这一名字在中国家喻户晓,复方草珊瑚含片、草珊瑚牙膏、草珊瑚润喉糖等产品,都与其紧密相关。而“草珊瑚”能够声名远播,离不开一位卓越非凡的人物——被誉为“草珊瑚之母”的熊文淑先生。熊先生深入研究草珊瑚的药理效用,创造了产学研的经济奇迹,使草珊瑚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挽救了两家濒临破产的工厂,并让江西的“草珊瑚”产品在全国声名鹊起,家喻户晓。

回溯到 1990 年初,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江中制药厂和南昌日化厂正面临着破产的严峻挑战。在这关键时刻,熊文淑先生挺身而出,凭借其非凡的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研发出了市场迫切需求的“草珊瑚含片”和“草珊瑚药物牙膏”。这两款产品一经推出,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仅迅速走红市场,还使两家企业的生产经营一飞冲天,当年便实现了扭亏为盈的奇迹。仅 1992 年和 1993 年这两年,江中制药厂的利润总额便高达 1.95 亿元,其生产的“草珊瑚含片”成为江西在全国范围内知名度最高的工业产品之一,同时江中制药厂跻身“全国 500家最大工业企业”的行列。南昌日化厂在当时的固定资产仅为 18 万元,但推出了“草珊瑚药物牙膏”后,1993 年单年的销售产量就达到了8000 万支,年利润总额飙升至 1590 万元,位列全国牙膏行业第七位。投身科研,一生追求结硕果1921 年,熊文淑先生诞生在英雄之城南昌。在那个女子读书并不易的年代,她不仅顺利完成了学业,而且成绩突出。1945 年,她从国立中正大学(今南昌大学)毕业,进入当时的江西药科学校工作,多年后,该单位并入江西中医学院。熊文淑先生全心投入到工作中,尤其是科研工作,她几乎将所有时间都投入到了教研室,24 小时待命,为科研和教学事业奉献了一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因此,她选择了终生未嫁,将全部心血都献给了事业。

熊文淑先生的一生都在江西度过,她也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这片土地,并因此被江西人民亲切地称为“草珊瑚之母”。她与草珊瑚的不解之缘可追溯至上世纪 60 年代。在国家领导人发出将医疗卫生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并深挖中医药宝库的重要指示下,全国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中草药运动。在江西,这场运动如火如荼地展开,各地市、乡镇的老百姓和民间草医纷纷贡献自己的草药秘方。当时从鹰潭贵溪下乡归来的中医学院教师,将民间医师提供的“草珊瑚”秘方带回中药化学教研组进行了深入研究。由此,熊文淑先生开始了与草珊瑚长达三十年的传奇之旅。草珊瑚这种在南方山林随处可见的小草,因其果实的质感和颜色像海里的珊瑚,因而得名 ;又因其节间膨大,似乎肿起,也被称为肿节风 ;在江西民间,人们习惯俗称它为“九节风”。对草珊瑚的研究始于对其有效成分的分析论证。熊文淑先生在阳明老校区的中药化学教研室工作,她废寝忘食、不分昼夜地工作,几乎所有时间都泡在既是办公室又是实验室的那间狭小平房里,她头顶的是昏黄的灯光和老旧风扇的轻轻吱呀声,面前摆满了简单自制的试管漏斗和排列整齐的草珊瑚提取物。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她凭借对科研的热爱、恒心和毅力,带领团队发表了多篇关于草珊瑚药效研究的学术论文,相关研究成果获得了政府部门的高度认可和重大嘉奖。

她的学生罗永明回忆说 :“过去中药分析做起来比较困难,特别是八十年代,中药成分复杂,确定某个成分的含量十分困难,几乎没有什么手段。因为中药含有几十甚至几百种成分,它们混在一起,要测定其中某种有效成分,并控制其质量,几乎没有什么好办法。”为了完成对草珊瑚等中药的测试分析,熊文淑先生常常奔赴北京,通过各种关系进行仪器测样。虽然奔波劳顿,但她从未诉苦抱怨,始终保持着“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筚路蓝缕,斩棘前行”的精神状态,勇往直前地攻克各种困难。

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高精尖的岛津 CS-930 双波长薄层层析扫描仪的引进,为草珊瑚的研究带来了质的飞跃。这台价值近八万人民币的仪器成为了中药化学教研室的珍贵财产。熊文淑先生为此专门设置了一个仪器室,并严格规定只有极少数几个人才能进行操作,足见其对仪器的珍视程度。新仪器的加入使得熊文淑先生和她的团队能够更为便捷和准确地对草珊瑚等中药进行分析,推动了草珊瑚研究的不断深入。

仅以草珊瑚这一个项目来说,熊文淑先生就为中药化学教研室赢得了极高的荣誉,包括省长亲自颁发的社会主义建设嘉奖令和江西高等学校科研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她一生献给了科研和教学,直到去世之前都仍然奋战在科研教学的第一线,展现了一个科研工作者崇高的精神风貌和不懈的追求。

妙手回春,一剂良方救企业

熊文淑先生的科研追求不仅局限于学术领域,她更关心自己的研究成果是否能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为社会创造价值。她昼夜不息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其研发的草珊瑚系列产品不仅一度挽救了两家濒临破产的工厂,更创造了巨额经济利润,并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极高的市场认可。1983 年,那是一个转机的时刻。身为南昌市政协委员的熊文淑先生偶然遇见了南昌日化厂的女领导熊淑文。得知日化厂的牙膏销路不畅,产品积压严重,经济状况堪忧,两位观念高度一致且姓名相近的女性迅速达成了共识,决定携手推出一款草珊瑚牙膏。熊文淑先生毅然决然地以极为优惠的价格将配方转让给了岌岌可危的南昌日化厂,也就是后来广为人知的草珊瑚牙膏。这款产品一上市便迅速风靡全国,成为了家喻户晓、备受赞誉的抗炎消肿“神奇”牙膏。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南昌日化厂彻底扭转了颓势,以草珊瑚牙膏为主打产品蓬勃发展,一跃成为业界的佼佼者。而这段“一支牙膏救活一个厂”的传奇故事,更是开启了江西中医药大学产学研紧密结合特色办学之路。

八年后的 1991 年,熊文淑先生再次发挥其在产学研一体化领域的卓越能力,联手当时的校办厂——江中制药厂,推出了专为咽喉市场设计的草珊瑚含片,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款几乎家家户户都备有,深受全民欢迎的产品仅在上市第二年就为江中制药厂贡献了千万级人民币的利润 ;同时,江中制药厂也步入了发展的黄金期,迅速跃升为江西省最具经济效益的工业企业,并成为了江西乃至全国最知名的企业之一。草珊瑚这一江西的品牌形象,也因此声名鹊起,赫赫有名。

坚守初心,一份淡泊立本色

在逾四十载的时光长河中,熊文淑先生一直在江西中医学院的植物化学教研室(后更名为中药化学教研室)中默默耕耘,她的形象深入人心——简短的发型展现出她干练的一面,圆润的面庞常挂温暖的微笑,穿着虽朴素却透着一股干净且高雅的气质。这正是熊文淑先生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

我们常常会说,有些人外表平凡,内心却淡然恬静 ;而有些人外表华丽,内心却平平无奇。而在这位外表平实、不张扬的熊文淑先生身上,我们看到了无私的奉献精神,淡泊名利的心态,勤奋刻苦的态度,坚持不懈的精神,以及一颗丰富而充实的内心……她身上散发出的是一种彩虹般绚丽的光芒,这道耀眼的“彩虹”温暖了她身边的每一个人。

熊文淑先生是一个充满爱心,懂得珍惜身边人的暖心人。由于父母过世较早,叔叔成为了她唯一的亲人。在叔叔去世后,她将年事已高的婶婶接到自己家中,与她共度晚年,并尽心尽力照顾到婶婶安详离世。这两位女性就这样互相扶持,一同度过了许多温馨的时光。

熊文淑先生所在的中药化学教研室的全体成员都深切地感受到了她的初心、本色和关怀。据教研室的前副主任万振先回忆,教研室的教师们都十分勤奋刻苦,他们中有的一年都不回一趟家,有的将卫生间改造成了居住空间,甚至还有在医院生病也念念不忘实验进度的。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持有类似的价值观,他们淡泊名利,全身心投入到为国家、为事业而奋斗的伟大事业中。他们在实验室度过的时光远远超过了与家人朋友相处的时间。“虽然大家到了饭点都各自回家,我们并没有现在的团建活动或聚餐,但我们的心灵深处紧紧团结在一起,共同为了一个目标而努力。”万老先生回忆起那段日子,充满了感慨和激动。仪器管理员汪国宝先生还记得,熊文淑先生把教研室的年轻人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我们那几个年轻人都是外地来的,过年过节熊老师就把我们叫到自己家里共度佳节,给了我们家庭的温暖。”“当我们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孩子时,熊老师也是忙前忙后,小孩出生时她还会赶在早晨买很多营养品来探望,就像自己的孙子孙女出生一样,非常开心……”

团队里出了什么成果、获得什么奖项,大家都互相谦让,不争名、不夺利。被称为“草珊瑚之母”的熊文淑先生,和草珊瑚项目在明面上没有丝毫关系。专利成果或低价或无偿转让,重大奖项集体共得或是让给年轻人领奖机会。正是这种朴素又高尚的大师风范,让没有成过家的熊文淑先生,也拥有许许多多的家人。矢志不渝,一腔热血育桃李被誉为“草珊瑚之母”的熊文淑先生,她不仅深入研究了一种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活血”功效的中草药,更是无私地将自己一生的学术研究和宝贵经验传授给了她身边的同事和学子。在熊文淑等前辈的不懈努力和奉献下,学校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崭露头角,成为了全国中药分析领域的佼佼者,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纷纷前来南昌进修培训,他们在这里接受半个月到一个月的密集培训。作为主讲老师的熊文淑先生,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鼎力支持,并引来了众多业内人士前来交流和学习。

熊文淑先生是众多敬业奉献的老前辈中的杰出代表。他们的无私奉献和崇高精神,早已融入了学校的发展历程,也被一代又一代的学子们传承下来,他们的风骨和精神亦因此得以流传。熊文淑先生的弟子罗永明,时常缅怀着自己的恩师,并对那段艰苦的岁月有着深刻的感慨 :“那时候,即便是最简单的玻璃仪器,我们也是自己动手制作——从拉毛细管到烧弯玻璃管……仪器设备总是显得有些落后。但我时常思考,与其追逐那些尖端的仪器,不如学习老一辈的科学家。他们即便是使用了相对落后的设备,也创造了无数的优秀成果。我们也应该有这样迎难而上的精神。”

历经风霜,熊文淑先生的精神如同火种般代代传承。她的学生罗永明,继承了老师的风范,致力于中药和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研究及其开发,如今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江中医精神,也正是在这样一代代薪火相传的接续中,变得更加坚韧、更加强大、更加奋发向前!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熊文淑先生已然辞世,然其风骨仍寄存于山水之间。草珊瑚系列产品的研发、推广,以及中药化学教研室同仁们的勤勉耕耘与传承创新,都昭示着时光的流逝未曾侵蚀他们的坚韧。熊文淑先生的一生传奇,深刻彰显了江中医人不忘初心、坚持科研创新、矢志服务社会、不懈探索产学研结合办学之坎坷历程与光辉智慧。如今,我们漫步草珊瑚大道,缅怀着先生的传奇,也在传承着先生的精神。在逆境中,先生及其团队不计条件的艰苦,不论房屋的简朴,不顾设备的简陋,一贯秉持无私的精神,坚定地为了人类的健康福祉,不懈探索产学研结合办学的道路,致力于将中医药的精髓传承下去。正是她和后继者坚持不懈的探索最终成就了中医药事业的辉煌,值得后世铭刻传颂。熊文淑先生简介这位在药学教育领域辛勤耕耘了近半个世纪的教授,先后在江西医学专科学校、江西医学院、江西药科学校工作,曾担任中药化学教研室主任。她主要对苍耳草、槟榔、小野鸡尾草、喜树碱、草珊瑚、中药茶芎等有效成分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上世纪发表了十余篇学术论文。她在草珊瑚应用方面取得的成果尤为突出,获得了省科技成果二等奖。1984 年,她为江西中医学院招收了首批研究生。她还曾担任省政协常委,并兼任省化工学会常务理事、江西省新药评审委员会委员。寻找仪器设备背后的系列故事活动介绍一台台“居功至伟”的老仪器,一张张“乘风破浪”的老照片,不仅珍藏回忆,更承载着时光,因为每一台仪器设备背后都蕴藏了一段江中医发展的峥嵘岁月,每一张照片背后也都一个个初心不改、矢志奉献的可爱江中医人,学校通过开展“寻找仪器设备背后的系列故事活动”,陆续向大家启封仪器设备背后的动人故事。

通过一个个平凡而又温暖的故事,追溯一代代江中医人不忘初心,坚持科研创新服务社会发展,不懈探索产学研结合办学路径的奋斗历程和智慧光芒,激励我辈见贤思齐、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立足岗位无私奉献、勇于攀登,用实际行动传承江中医精神,续写江中医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