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巧:勤耕不辍得真知

简短说明
本通讯作品生动生动展现了南工档案馆程巧老师的奋斗历程与工作成就,从手工管理到数字化、电子化管理,他引领档案馆实现三级飞跃。作品通过具体事例和详实数据,突出了程巧的敬业精神与创新意识,展现了他在平凡岗位上的不平凡贡献。同时,作品也彰显了档案事业的重要性与光明前景,对程巧的敬业精神与使命感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他是南工里平凡的微光,亦是平凡岗位上不平凡的力量。


“你确定你要找的关键字是准确的吗?”程巧从库房中搬出一本厚厚的“检索目录”。“不太确定……”“那你记得是哪一年的材料吗?”“这个确实不记得了。”程巧哑然,但早已见怪不怪,埋头苦找起来,从一摞不知名文件中“人肉检索”出某条可能有用的信息。

十七年前的档案室里不乏这样的场景。而如今,一根网线、一个键盘,一个屏幕,您所关心的档案就能快速地被检索和显示出来。甚至只需要手指点击,APP就能清晰明了向你展示个人相关档案。

从小小的档案室到一应俱全的档案馆,从手工管理到数字化、电子化管理,从边缘工作到服务前线……时序轮替,南工档案馆的成长史亦是程巧的奋斗史,而他,既是历史坐标上的奋斗者,亦是历史坐标的记录者。

立足于实际实现档案三级飞跃

程巧把档案工作总结为“三服务”,即为党和国家的文化和教育事业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学校师生员工及校友服务。在工作中,他更是不断践行着“要从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

初到岗位时,“当时只能叫档案室,一个小房间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文件,工作人员也只有我和另一位同事。”档案室设备不完善、资料混乱冗杂、工作人员紧缺,但学校里教职工、学生,还有校园外各位校友使用档案的需求却不减反增。程巧意识到——档案管理规范化和现代化迫在眉睫!

蜕变必定会经历千磨万炼,档案室亦是如此。面对满库的资料,工作可谓是千头万绪。程巧便从日常工作中找问题、想对策——拎出了目录电子化这个“头”。屡清了思路,接下来就是日复一日的取卷、阅读、著录、核对、归卷……这项工作是对体力和能力的双重考验。档案馆地处行政楼顶楼,夏日的酷暑让库房变成一个大大的蒸笼,程巧全然顾不上满身的汗水,他俯首案头,专心致志地阅读每一份档案,著录每一个信息要素。档案纸张脆化粘连、手写笔迹模糊难辨……面对这些困难,程巧没有退缩,反而愈战愈勇。

寒来暑往,如此两年,目录电子化终于完成了,但档案现代化管理的征程才刚刚开始。接下来几年,档案管理规范化、现代化步履不停,甚至越走越快。2007 年,程巧全面整合档案资源,用足用好档案管理系统,实现了档案的“网络化管理”。2012年全面启动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开启了档案“原文式管理”的道路。2020 年实现与 OA、学籍等业务系统对接,进入“电子文件管理”的新阶段。档案管理形式上的这三次飞跃,使档案查全率和查准率大幅度上升,档案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如今,乘着新时代的东风,借助新档案馆建设契机,档案馆将在“数智化管理”的阳光大道上不断向前。

先大家所想争做历史的创新者

“馆藏档案3万余卷(件)、条目数据30余万条、电子资源近 7T……”这些让人望而却步的数据,却是程巧一次一次俯首、一次一次触摸、一次一次敲击,扎扎实实完成的。

“藏为所用。”程巧结合档案资源与服务特点,主动汇入学校建设发展当中。他积极主动地做好服务预判和工作对接,靠前工作,使学校档案广泛地活跃在、服务于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方方面面,为学校评估评价、巡视巡察、纪检审计、文化宣传等工作提供服务。近些年,他更是抽调至学校党史学习教育办公室、更名升大办公室,审核评估评建办公室等,直接参与学校中心工作,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材料支撑。数据核对、指标汇总、线索核查、材料整理,常常工作至深夜,甚至节假日也被工作事务充斥。面对这种情况,他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从来没有边缘岗位,只有边缘的态度。”

为了使服务进一步落在民生上,程巧将摸索出的工作规律运用起来,进行创新。他主动提出建立民生专题数据库,通过数据挖掘、数字化整理,上线了各类专题库,让教职工能通过档案服务APP查到相关档案。“哪年获评、获评什么职称、聘任时间等等,只需要点点手机屏幕就能看到了。”“先大家所想”已经成为了档案工作的新要求。

程巧想,自己的肩上是历史的重担,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也在这些考验中体现。所以即使每一步都走得艰难,但每一步都走得稳而坚定。创办公众号 迈入服务的新征程“档案是一种凭证,也是一种文化。”几十年前的校园风貌、旧人旧事、奋斗经历……那些在记忆中早已模糊的画面,此时清晰地映入眼帘,未曾见过的过往,也能一一呈现,给人感动和触动。这些都得归功于“南昌工程学院档案馆”微信公众号的的创立。

在创办公众号之前,程巧毫无运营的经验。但他肯学习,也善于学习。选题策划、文案组织、编辑呈现,程巧带着目的学、奔着目标去,很快就翻开了档案工作的新篇章。2019年,在没有借助第三方、没有花费额外费用的情况下,他独立运营起档案馆微信公众号。他尽可能结合档案馆实际,通过暖心贴心的档案服务、生动原创的校史故事、亲切热情的咨询接待,有效地拉近了历史与现实、档案与师生校友的距离。公众号成为了一个可以回顾过去,同时兼顾未来的服务窗口和文化阵地。学生档案远程申请功能的开通,在2020年疫情爆发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不能现场办理的情况下,线上预约、线下递送的服务方式,有效地缓解了校友查档的燃眉之急,得到了大家的广泛好评,这一服务举措也得到了《江西档案》、江西教育网、江西文明网的报道。

档案管理的进步从来不是闭门造车就能做到的。在这个过程中,程巧科学调度档案馆资源,频繁往返归档单位,协调技术支撑部门。回想起这些经历,程巧却总是一笑而过,他的愿望就是将这些历史整理好、管理好,让他们多晒晒,把他们重新变得暖烘烘。

17 年来,程巧始终坚守在这三尺兰台前,他说:“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始终带着极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对每一项工作都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退缩不放弃。工作复杂,便从千头万绪中抽丝剥茧;只有两个人,那就成长至“特别能战斗”,两个人也要撑起一片天。

程巧相信“这个岗位上大有可为”,他先后多次被评为江西省高校档案工作先进个人、江西省教育事业统计工作先进个人、学校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育工作者,2022年入选江西省档案工匠型人才队伍。程巧相信“档案事业未来可期”,前途必定光明璀璨。初心不改,使命不怠,他是南工里平凡的微光,亦是平凡岗位上不平凡的力量。

(学生记者李佳香 周佳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