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溪而居,攀峰而行

简短说明
该文探讨了如何在稳定与进取之间找到生活的平衡。文章以“稳”与“进”的辩证关系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比喻和丰富的实例,阐述了追求稳定与勇于进取的不同生活方式及其背后的深层意义。作品特色在于其深刻的哲理思考和积极的人生态度,鼓励读者在浮躁的社会环境中保持内心的平和与自我提升的动力。其对于引导青年人在面对人生选择时,既要脚踏实地,又要敢于追梦,具有积极的社会影响。


2023 年春天,一句“人生不是轨道,而是旷野”,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刷屏,也引发众多年轻人的共鸣。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又如何活得通透、自由且自在?有人偏居一隅,追求现世安稳;也有人无惧风浪,向往激流勇进。“稳”与“进”看似对立,却并不矛盾。行稳致远,高歌前进,于无为中有为,将归途变成坦途,即人生最好的状态。

稳放扁舟去,江天自有涯。追求稳定,也意味着选择了一种沉潜、静心的生活方式。年初,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热播,一举带火云南旅游业。究其原因,剧中为观众勾勒了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场景,描绘了乌托邦式的理想蓝图,为被压力与焦虑裹挟的年轻人,奉上一场视觉盛宴和心灵疗愈。静下心来,方能体悟生命的真谛。保持一种平和且虔诚的心境,才能真正脚踏实地,每一步都沉着笃定。

潮涌催人进,风正好扬帆。“进”是无限的渴望、求知的热忱和向上的态度。有道是:“少年振衣,亦可作千里风幡看;少年瞬目,亦可作万股清流响”。穿越历史的风尘,百年前,一代代中华少年面对国之危难挺身而出,五四运动的呐喊振聋发聩,历史的尘埃被吹散,中华民族由此迎来崭新的历史变革;百年后,青年一代以后浪之姿,或扎根基层,或回归乡野,或披上戎装,或指点迷津,黄文秀的故事仍在书写,杜富国的誓言久久回荡。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状态,方能乘风破浪,凯歌而行。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只顾急行赶路,却忘驻足反思,终难成大器。于浩瀚宇宙中叩问,于百味人生中徜徉,如何把握“稳”与“进”的辩证关系,是值得思索的时代命题。“稳”不是懈怠与躺平,而是不断自省,使自己的道德趋于完善,沉着笃定,行稳致远;“进”也不是一味内卷,而是尽自己所能,跳出舒适圈,勇于挑战,尝试新鲜,冲破桎梏,迎向前方的光辉璀璨。习近平总书记曾殷切寄语青年:“每一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却得不到结果的日子,我们把它叫作扎根。”当人生遭遇瓶颈时,当前行之路密布荆棘时,切忌急躁冒进,不妨停下来,慢下来,最好的风景在路上,寻找内心的安宁,是克服焦虑的最好解药。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纵观人类历史,无一不是在保守派和激进派的交锋之中获得螺旋式的上升,又何尝不是在急躁冒进与规律守恒的探索中寻找平衡;体悟经济规律,“强化底线思维,牢牢把握稳中求进这个总基调,坚决稳住经济基本盘”是后疫情时代下,现实所需和政策导向的基本追求;反思内心世界,人生来便是与人性的劣根性做搏斗,勤奋战胜懒惰,节制克服贪婪,极端稳定容易坠入无为的泥沼,而过度激进会失去对现实的把握。

在无限的时间和广袤的空间中,人生如蜉蝣一瞬。面对失意与困顿,不妨如陶渊明,“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于探幽访古中重拾心灵的宁静,也不妨像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慷慨行路,无问西东。或择溪而居,或攀峰而行,诗意的栖居与激昂的奋进并不冲突,行稳致远,进而有为,人生本就是一场独特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