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杏坛二十载 桃李芬芳香满园——访我校“福建省优秀教师”黄淑兰
耕耘杏坛,坚守20载教师梦
“对老师而言,学校就是事业的全部。荣辱与共,休戚相关。选择了仰恩,仰恩就是全部。”1997年来到仰恩大学的黄淑兰,至今已执教20年,见证过学校发展的起落,也经历过身边同事的去留。但她始终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留守一方桃李。20个年头里,她有18年担任班主任,而落下的两年是因为担任金融教研室主任,学校政策规定具有行政职务的教师不能兼任班主任,以及脱产外出学习。谈到为何二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在仰恩这片育人热土,黄淑兰的回答显得有些轻描淡写,“也许是因为随遇而安的性格,也许是因为不想半途而废”,但我们却能从平淡的描述中真切地感受到她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对仰恩的那份热爱。
回忆第一次登上讲台时的感受,黄淑兰坦言,初为人师的前三年都时刻伴随着紧张感,初次登台更是如此。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紧张,一方面是源于年轻时的本领恐慌症,另一方面是心中始终保持着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敬畏。”回顾二十年教学生涯,黄淑兰笑谈自己也曾遇到被学生问倒的情况,“在那之后,我意识到学生汲取的不仅是课本里的知识,更有课本外的知识,而要传授这些,作为老师的自己就需花更多时间去学习、钻研,提高自我学识水平。”黄淑兰感慨,只有自身有了足够的学识本领,才是解决登台紧张的根本之策。
与时俱进,提高育人本领
在黄淑兰的福建省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审批表里,记者看到她2002年就进入厦门大学就读于金融学专业,并顺利取得了硕士学位。像她这样在20多岁就再次进行学历提升,这在当时学校老师当中为数并不多。
专业知识的集中再学习、再提升让黄淑兰尝到了甜头。返校后的她对于开展教改更加有了底气,不断摸索开展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深受学生们的好评。特别是在2012年以来,学校第三次教学工作会议后,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调整,对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学模式改革等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作为系主任的黄淑兰深感要扎实做好这些工作,自己这个火车头就一定要找准方向先动起来,“要一下子转变传统教育思维,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对系里很多老师都不容易,对我来说也有点困难。但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已经逼迫我们不得不作出调整和改变。”要实现新的人才培养目标,首先面临的就是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评价体系等需要进行的一系列改变对黄淑兰来说,无疑是最大的挑战。“既然是改革,不管是对学校还是对院系,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既定的经验可以借鉴。”黄淑兰利用大量的个人时间,查找了解兄弟院校情况,深入企业调研学习,和老师们进行多轮论证,制定出一套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了复合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培养目标,大幅度提高实践教学比例,增设《银行结算与柜面业务模拟》《银行综合业务模拟》《金融投资时间模拟》等实训课程。在2015级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相比2012年之前的旧版人才培养方案,开设的新课程达到了总课程数的50%左右。
谈到教师如何做好科研,提升能力,黄淑兰说,坚持依托教学工作开展科研工作是值得推荐的途径;在她看来,科研对于一名教师能力的提升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做科研需要不断地探索学习,这将持续不断地促使自己提升对专业层次问题的认知,同时拓展与专业知识相关的各种知识储备。“金融专业的课堂经常会讲到财经热点等方面的时政问题,而做与专业相关的科研课题的过程中又往往会涉及这些内容,这就让我们无形中积累了许多前沿的的知识,这些又总能吸引学生关注,使他们保持向学的热情。”黄淑兰说,科研给自己和学生都带来了不少的收获。
在前不久刚刚公布的泉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小课题项目中,黄淑兰主持的《银行业务情境模拟实践在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获得立项。近年来,她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参与相关教科研项目建设;另一方面重点转向金融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和金融学课程体系建设和改革研究,主持参加了《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福建省高等学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仰恩大学金融学专业》等多项课题,形成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
改革创新,引领学生成长
考虑到综合性竞技对抗赛形式、互动的游戏式学习体验,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黄淑兰便结合学生所需的专业知识,寻找到金融银行沙盘软件,据此探索后提出开设独立实训课程——《金融实践模拟》和《银行综合业务模拟》。由于该类课程互动强、交流多,在学生那里很受欢迎。甚至有同学表示,自己在该门课上与老师同学进行专业知识互动交流的次数比过去三年的总和还多。
“黄老师把上课模式转为团队讨论为主、老师引导为辅,这样的形式有效地调动了我们上课的积极性和参与度。”2014级经济学专业的唐敏华如是说,“我们的讨论激烈到还会拍着桌子,为各自的观点反驳对方;场面几度失控的时候,需要黄老师频频摇动手中的铃铛才能治得住。”“黄老师授课风格是我非常喜欢的,授课内容不但贴近生活,还能够就教学内容,结合当前的金融形势给我们做最前沿的分析讲解。”2012级金融学专业的郑立为表示,“黄老师还是一个创新能力非常强的人,大胆尝试开设的模拟沙盘课程,让我和同学们受益匪浅。”这种教学方法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便于学生迅速掌握专业技能。黄淑兰大量增加这种仿真岗位的实训,让学生真实感知经营、管理的乐趣,也借此锻炼了学生的市场研判和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对在校期间学习成果进行综合总结的同时,也受到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的应有基础训练,很好的缩小了学习与工作岗位的距离。
除了学习,在为人处世上黄淑兰也非常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做人与做事是为人处世最重要的两个方面,”黄淑兰很是认同校训,并将其贯穿于对学生的教育中,不管是在专业课上还是在课后的交流中。这对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2003级金融专业毕业的林联彬就是黄淑兰教过的学生之一,他曾辞去银行稳定的工作,几经波折,自主创业成为爱巢实业总经理,而他就是把“学会做人,守信笃行;学会做事,创业有成”的校训作为公司的箴言,并立牌于公司大院内,教育员工要始终坚持诚信、创新。黄淑兰如同一盏指路明灯,在专业知识上给学生答疑解惑,在为人处世上,亦积极引导学生刻画出属于他们的人生轨迹。
不忘初心,传帮带青年教师
滴水不成海,独木难成林。建设好学科专业,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黄淑兰坚持内培为主,外引为辅的策略,充分发挥自身的学识与教学经验,花精力带领青年教师,认真指导他们开展教学科研项目,帮助他们成长。
“作为过来人,我能充分体会一名新老师面临的困惑和忧虑,”黄淑兰认为,做好青年教师传帮带工作,就是帮助他们少走弯路,快速成长。至今,黄淑兰传帮带了7名青年教师,帮助他们完成了《以向地方银行输送应用型人才为导向的商业银行经营沙盘模拟实训探析》《〈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等一批科研项目。
2015年9月,黄淑兰还依托刚建成的银行实验室和商业银行沙盘模拟实训系统,带领系里的周长利和林双妹老师,一起组建了商业银行实践教学项目组,承担了2012级金融学专业《金融专题之银行沙盘实训》、2013金融学专业《银行综合业务模拟》以及2013级和2014级经济学专业的《金融实践模拟之商业银行模拟经营沙盘实训》独立实训课程的教学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指导2012级和2013级金融学专业同学,利用沙盘实训开展毕业论文环节改革,探索毕业实践环节改革的路径,进一步落实我校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黄淑兰的目标简单而明确,那就是把教书育人的每一件小事都当作大事来做,不马虎、不随便、不将就,教好每一个学生,引领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黄淑兰说:“相比‘优秀教师’这些头衔,学生的感恩与尊重更加珍贵,得到学生的认可就是自己想要的最好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