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药箱”里的“大思政”


每逢寒暑假期间,总有这样一群青年小“医生”穿梭在赣南红土地上的各个角落,他们高举志愿旗帜,结伴而行,手提药箱,他们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笔触记录发展,用仁爱温暖人心,他们或行走于田间地头开展基层医疗调研,或在村小课堂普及健康知识,或为留守老人送上爱心小药箱......

近年来,赣南医学院立足自身优势,扎根赣南大地,紧盯学生发展,面向人民健康,传承红医文化,主动融入和服务“健康中国”建设,创新实施“小药箱”公益计划,组织学生志愿者在寒暑假期间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劳动实践,将公益理念融入实践育人目标,将劳动教育打造成一堂有温度、接地气、入民心的思政“金课”,构建了“三个五”的“公益服务+劳动实践”教育新模式。“五为一体”服务,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暑假大哥哥大姐姐来到我们村,为我们量身高体重,检查视力,教了医学知识,还到家里家访,和他们在一起我感觉非常开心,谢谢他们。”于都县梓山镇山塘村小学李雨轩小朋友高兴地说道。

为引导师生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劳动实践能力、传承红色基因,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助力国家乡村振兴和健康中国战略,该校以“小药箱”公益项目为突破口,历经多年实践,形成了“五为一体”劳动实践服务机制,以赣南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为服务基地,志愿者在服务基地定期为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建立健康档案,为慢性病患者科普相关防治常识,为留守儿童开设健康教育课堂,为村民讲演红医故事,并邀请三甲医院医学专家为村民进行义诊。

“小药箱”项目以“传承红色基因,践行使命担当”为主题,以原中央苏区所在地——赣南为服务地点,以医学生志愿者为实施主体,以当地农村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的特殊群体为服务对象,以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为目标。通过设计整合,把“小药箱”项目完美地融入到国家扶贫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健康中国战略,助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步伐,立意深切,时代感强。

小药箱里透着大民生。项目自2014年启动以来,已历经9年,共有医学生志愿者6397人次参与其中,为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建立健康档案2534份,开设健康教育课1040堂,发放小药箱1900个,非处方药品28万元,为助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了赣医力量,彰显了赣医人担当,展现了赣医学子风采,受到了社会各界一致好评。“五位一体”育人,坚守立德树人初心“通过小药箱社会实践活动,让我学习医学的兴趣更浓了,我在赣南各地留下了汗水,收获了希望,培育了仁爱之心,感悟到红医文化的内涵实质,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也更加明白我们做为当代大学生,要践行使命担当、练就过硬本领,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自觉担负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时代重任。”该校2017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王小强激动的表示。

历经多年探索,该校形成了家国情怀教育、红医文化传承、专业教育、仁爱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五位一体”的“小药箱”实践育人体制。通过“小药箱”实践活动,让医学生志愿者树立家国情怀,传承红医文化,激发专业学习兴趣,培养仁爱之心和创新创业精神。

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军民建机构、立方针、定政策、开医院、办学校、抓防疫、革陋习……将医疗卫生工作和军事、政治任务紧密结合,在血与火的斗争中,铸造了以“政治坚定、技术优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艰苦奋斗、勇于开创”为主要内涵的伟大的红医精神。进入新时代,红医文化依然熠熠发光,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和育人功能。

赣南医学院利用革命老区丰厚独特的红色资源,以培养德技双馨的医学人才为目标,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以“小药箱”项目为切口,大力弘扬红医文化,整合各类资源,实行项目化管理,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拓展实践平台,完善支持机制,教育引导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实践能力、树立家国情怀,契合“大思政”格局下“实践育人”质量提升体系的基本任务和实施路径,成为“青年红色筑梦之旅”。

该项目根据品德形成的依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设计了医学生志愿者在社会实践中从表面上接受红医文化到志愿者在思想、情感和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红医文化,到最后思想观点上完成认同红医文化,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的“三段式”过程。

据悉,“小药箱”项目主要设为开展基层医疗调查、上门宣讲医药常识、为留守儿童开设健康教育课堂等,做到劳动实践与社会服务深度融合,让学生假期不断线、实践受教育、素养大提升。学生在劳动实践中观察发展大势、收集社情民意,在社会服务中感悟家国情怀、提升道德修养。“五维一体”保障,打造特色鲜明品牌“在实践中,我校形成了‘政府主导、高校主办、医院指导、社会支持、村民参与’‘五维一体’的校地协同保障机制,‘小药箱’实践项目成为学校实践育人的特色品牌”该校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廖志平指出。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社会各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政府围绕乡村振兴、健康中国建设等中心工作,主导“小药箱”设计与服务内容,并解决志愿者吃住行、活动场地的安排与村民的召集等工作;医院负责技术指导、志愿者培训以及设备的外借;社会爱心企业承担爱心小药箱和药品的大部分费用;该校组建志愿者联盟,负责项目具体的组织、管理、实施与评价等工作,走村入户,宣传动员广大村民积极参与。

结对联动、活动管理、劳动实践等三大载体平台的设立为“小药箱”实践育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得到校内广大医学生的积极支持,还吸引了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国医科大学等高校200多名医学生志愿者参与。该校联合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国医科大学、温州医科大学等5所高校志愿者结对组建志愿服务联盟,搭建了志愿服务结对联动平台,推动实践活动的常态化开展。

另一方面,为加强实践活动管理,该校组建了实践育人技术服务管理平台,成立了“小药箱”工作室,专门聘请了学校高层次人才担任专业指导,聘请了优秀校友担任技术顾问,还邀请了经验丰富的创业导师和具体负责的老师,负责管理服务“小药箱”各项实践育人活动。

此外,该校还构建了劳动实践平台,与各级政府、学校加强合作交流,通过实地考察调研,确立了南康区“康和园”、安远县版石镇“快乐家园”、赣州市蓉江新区新路小学、南康区十八塘乡中心小学等一批实践基地,签订了合作协议,将实践活动的触角延伸到了赣南大地各行各业各领域,活动的开展更加生动鲜活。

“赣医‘小药箱’项目立意高、创意新、效果好,将红医文化、社会实践、思政育人三者有机结合,很有教育意义和推广价值。”北京大学医学部谢广宽教授赞叹道。该项目自2017年起连续四年参加了由北京大学医学部中美医师职业精神研究中心举办的中美医师职业精神研讨会,得到与会代表和专家的高度评价。

2021年全国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品牌项目、2017年、2018年获全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最具影响好项目”、2019年全国高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服务队、2018年获江西省志愿服务示范性项目、2016年、2020年获“江西省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一项项荣誉的背后是社会各界对该校孜孜以求探索实践育人新模式的充分肯定,也是广大医学生志愿者用心用情帮扶困难群众的最好见证。

进入新时代,站在新起点,赣南医学院始终扎根赣南大地,坚持用红医文化立德树人,不断健全“三全”育人体系,丰富“小药箱”项目内涵,为培养德技双馨的良才不懈奋斗。(原文刊载于2023年3月3日人民日报客户端江西频道)

PDF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