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乡村振兴 青年须有为

简短说明
本文围绕当代青年大学生如何为乡村振兴工作贡献青春力量主题展开论述。通过黄文秀、东北大学、清华大学学子的先进事迹,结合学校大学生在乡村振兴中的有益探索及取得的丰厚成果,展示了青年大学生在乡村振兴中充分利用专业知识和创新思维,开拓乡村振兴的新作为。激发了青年大学生对乡村强烈的共情力和使命感。文章以独特的视角表现了青年大学生与乡村振兴的紧密联系,引起师生共鸣,鼓励着更多青年大学生投身于乡村振兴工作中。

日前,《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文章对实现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作出了新要求。文章指出,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打造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有领导农业强国建设能力的“三农”干部队伍,打造一支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乡村人才队伍。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应积极关注国家大政方针,紧跟发展趋势和时代潮流。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青年正值青春年华,是社会最有生气的力量,也 是 全 面 推 进 乡 村 振 兴 的 重 要 动力。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始终涌现着他们奋斗的身影。黄文秀选择在最美的年华扎根乡村担任第一书记,甘做“大山的女儿”。她带领村民因地制宜发展砂糖橘,打造特色种植产业,运用“党建+电商+扶贫”模式,建立百坭村电商服务站以打开市场销路。东北大学“圆梦青禾”项目团队用技术助力乡村振兴,帮助姚千村解决家禽粪便堆砌问题,在降本增收、改善环境的同时,还为当地农民增加就业岗位。清华大学总结多年经验,建设“乡村振兴工作站”,助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多维度的全面振兴。新时代大学生应该以他们为榜样,培养肯吃苦、能耐劳、敢创新创造的精神,主动承担起助力乡村振兴的历史使命。

诚然,大学生要想在乡村闯出一片天地,不能靠一时的“头脑发热”,要有长期面对困难、克服挫折的心理准备,更要有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信心和决心。首先,我们需要找准目标不懈努力,在火热的乡村振兴实践中锤炼本领,充分运用专业所学投身实践。我们可以在知识和技术的支撑下对农民进行业务培训,提升劳动能力和知识水平,拓宽生产方式。其次,通过推进农村的网络化进程,让更多的农村通过“网络化+智能化”构建乡村治理模式。同时,我们发现在以“三农”为服务目标的电子商务业态下,新形成的农村电商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嫁接各种农村资源,拓展农村信息服务业务及领域,成为遍布县、镇、村的“三农”信息服务站。上述种种,皆是值得思考的方向和实践的落脚点,需要我们去积极探索,找到适合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为助力乡村振兴,我校积极开展相关活动,采用“互联网+”社会实践,“ 集 中 实 践 + 分 散返乡”的模式,鼓励师生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桃醉井冈—红色茅坪奔赴小康筑梦工程项目”和“青柳工程—红色修水精准扶贫项目”立足于当地实际,因地制宜选择优势资源,为当地打造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致富新路。

此 外 ,我 校 学子积极参与大学生“挑战杯”等比赛,以赛育人、以赛促学的理念在实践中得 到 了 有 力 的 回应。正如我校“一‘桔’两得——专属酒酿特色”项目团队结合南丰县当地农业现状和自身专业知识,以生物科技助力南丰蜜桔的深加工,以创新驱动的有力举措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附加值,扎扎实实地为当地农业现代化发展做出了有益探索和实践。据统计,2021 年,与该团队合作的企业年销售额达 500 多万,收购蜜桔 120 多万斤,帮助农民增收 100 多 万 ,大 量 减 少 了 橘 子 的 浪费。从这些数字背后,人民群众看到了大学生科技兴农有为的身影,我们也在诸如此类的火热实践中坚定了青年人投身乡村振兴的步伐。

业由将广,功以才成。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源于乡村的,他们心中有着对农业强、乡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的强烈共情力和使命感。广大青年学子是乡村振兴领域的一阵生机勃勃的春风,能够为“希望的田野”加注青春的活力和科技的翅膀,能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属于新时代大学生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