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殷为勤,以劳敬荣:走近校运会幕后工作者》

 “动”感青春,活力“赛”场  

编者按:秋风送爽,丹桂飘香。游园骋怀,情舒意畅。亚运会意兴未阑,校运会如约而至。从观众变为运动员,为热爱而拼搏的心始终如一。注目跃动的身影,聆听青春的呐喊,感受蓬勃的心跳……在运动赛场的每一个角落,在台前幕后的每一个瞬间,青春的力量闪耀不止。用笔记录生活,用心感知美好。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赣师大第53届校运会的现场,去直击赛场上的那些精彩的瞬间吧!

 

少年赛场展风采,青春当“燃”不让

学生记者  张丽敏

秋意渐浓,声浪似海。赣南师范大学第五十三届运动会于2023年10月25日至2023年10月27日在蓝海田径场上盛大开展。持续三天的高燃赛场,运动健儿们英姿飒爽,当“燃”不让。

手掷标枪,凌破长空

手中蓄满力量,眼中饱含坚毅。瞄准目标,奋力一掷,标枪凌破长空。“我从大一开始参加运动会,目前已经连续参加了三届校运会。连续三次获得标枪比赛男子组的第一。”体育学院2021级体育教育专业杜中海如是说。丰富的校运会经验以及在标枪这一运动项目上的悟性,让杜中海连续三次摘得标枪比赛的冠军。

2023年9月4日刚开学,杜中海便投入到了标枪的训练中,为校运会做准备。与其他学院不同的是,体育学院的学生都是专业出身,并没有专门组织集训备战校运会。杜中海便和同班同学葛伟梁一起去健身房训练,练习腿部力量。“为了备战校运会,我每天自主训练两次,一周之内训练四次。每次都是在课余时间前往学院的健身房训练,虽然过程很枯燥,但是有同学的陪伴让我也更有动力。”尽管前两次校运会取得非常优异的成绩,杜中海的内心也不免担忧。在训练期间,他遭遇了瓶颈期。标枪比赛需要一小段助跑,在助跑后交叉衔接的动作他做的并不流畅。为此他请教了标枪专项李金珠老师,李老师根据他的问题,手把手教他如何改进动作。最后经过他的反复练习,动作衔接更加流畅,也让他担忧的内心平静下来。

红色海洋赛场上,他目光坚毅,标枪凌破长空,稳当落地,最终连续蝉联三届男子标枪组冠军!

手握铁饼,落地有声

手持铁饼,你已做好准备,举手投足间,都是自信; 挥一挥手,你已蓄势待发,力量集中,毋庸置疑; 奋力一掷,你已演绎完毕,弧线优美,落地稳当。“大学第一次参加运动会便破了学校的记录,我感到非常自豪,也让我为班级争了光。”体育学院2023级运动训练专业彭晖说。凭借高中打下的扎实基础和丰富的比赛经验,彭晖不负众望地拿到了铁饼比赛的第一名,同时打破校运会的记录。

军训结束后,彭晖便和室友黄瑜一起投入到了训练中。每天结伴去健身房进行力量训练,一起夜跑,便是他的训练常态。“虽然我有信心能取得优异成绩,但是长期未进行训练,内心还是很恐慌。但是室友的陪伴和激励让我很快调整了过来。”彭晖如是说。在训练的过程中,长期未训练导致动作稍许生疏,他便努力调整,以达到最佳状态。最后,在校运会赛场上,他蓄满力量,奋力一掷,打破校运会铁饼比赛记录。

金秋送爽,风轻云淡,运动健儿们在赛场上意气风发,当“燃”不让,运动会也落下了帷幕。“未来我还会继续参加校运会,并且希望在大四时能够打破一次校运会记录,为自己的校运会生涯画下圆满的句号。”杜中海笑答。彭晖也憧憬着:“我希望之后校运会上破纪录的人越来越多,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够再接再厉,再续辉煌!”


(图1)

 

团结齐心交接棒,奔驰蓝海创辉煌

学生记者  王景雯

“凝聚全部精神,只为等待一声枪响,枪出惊雷,你们就是划过跑道的闪电!”赣南师范大学第五十三届校运会在欢呼声、呐喊声中落下帷幕,运动员们在赛场上挥洒汗水的身影就是最美的风景。在本次校运会中,教育科学学院在女子甲组4×400米接力中取得了第4名的好成绩。

对于这个成绩,教育科学学院女子甲组4×400米接力队中的每一位队员都非常满意,“因为每个学院的水平不一样,比赛前我们预料不到自己的成绩如何,当时就想着尽力进个决赛,没想到拿了第四的成绩,还是比较惊喜的!”教育科学学院2020级小学教育专业黄莉媛开心地说。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取得如此成绩离不开她们在比赛前的艰苦训练以及她们坚持不懈的意志。在校运会开始的三个月前教育科学学院田径队就开始了一周三次的紧密训练,“我们平时会多跑一点速耐,热身训练我们也会认真去做,最重要的是训练多跑几个400米。”黄莉媛说。无论训练任务是什么、任务量大不大,她们都会认真地听从教练的指挥,保质保量完成每一次训练。

但她们的备战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骨膜炎、拉伤等运动损伤是常有的事,黄莉媛回忆道:“我之前训练的时候练得有点猛,导致我的小腿开始骨膜炎,有时候特别痛,我就只能把跑步的训练任务改成锻炼核心,歇一歇腿,等情况好转一点再接着跑。”教育科学学院2023级应用心理学专业邱玉婷补充道:“我刚开始训练的时候就把腿拉伤了,后面十多天的时间里面教练就安排我进行慢跑训练,我记得我跑了好多好多长跑。”她们在保证伤势不恶化的条件下坚持训练,确保自己的体能不下降,以便维持更好的训练状态以及日后的比赛状态。

当真正站上赛场的那一刻,当一棒一棒顺利地接过,当最后一棒拼尽全力冲向终点,她们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我们4×400米接力的时候跑得非常顺利,接棒也非常完美,没有出现意料之外的情况,跑完以后我们真的很开心!”黄莉媛说。

从训练到比赛的三个月时间飞逝,教育科学学院女子甲组4×400米接力队的成员们不仅收获了温暖的友情还收获了比得名次的喜悦,“虽然训练的时候很累,但是跑出了名次真的很激动,我觉得这种为了胜利而努力的过程真的很让人开心。”教育科学学院2023级学前教育专业李紫妍笑着说。


(图2)


微芒成炬,沐光而行 

学生记者  李蓝晖

伴随着“嘭”的一声枪响,文学院202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刘婉婷,迈着矫健如飞的步伐冲向终点,并以27秒55的成绩打破校运会女子甲组200米赛会纪录。欢呼声此起彼伏,呐喊声此消彼长,回顾一年来的行色匆匆,刘婉婷面带笑意,却也无限感慨。  

 “这次200m破纪录开始是从未预料到的,感觉这个结果就是对我这一段时间以来努力的一个最大肯定!”从江西省第16届运动会到第21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在两届赣师大校运会中迅速成长起来的刘婉婷已经积累了许多赛会经验,也收获了许多大学生涯中的高光时刻。

青云有路终须到,暮日峥嵘向九重。荣耀与胜利的背后是无数个不曾起舞的汗水与坚持交织的日子浇灌出来的。回忆大一上学期备战省运会的时光,刘婉婷的空余时间几乎被体育训练完全充斥着。早晨她伴着熹微的阳光和院田径队一同训练,傍晚五点她又拖着刚结束一天课业的疲惫身躯奔向校队训练。“因为当时校运会和省运会的时间间隔特别近,所以就要双向兼顾,我感觉我当时脑子里天天都只有两个字,那就是‘训练’。” 想起大一上学期的那段备赛训练时光,刘婉婷莞尔道。

时光匆匆,紧凑的赛程不会等待每一个拼搏时光的旅人。今年暑假,刘婉婷和队友在何雨晴学姐的鼓励下毅然选择了留校,全力奋战第21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运动前热身训练,进行长距离的耐力训练,开启变速跑流程,完成“速耐”专项训练……刘婉婷开启了满满当当的短跑主攻训练。在训练的紧凑推进中,一些辅助性、总体性训练也穿插其中,到健身房通过举杠铃去提升臂力,锻炼小腿力量,坚持平板支撑,两头起等专项动作训练腰腹力量来“练核心”,通过蛙跳等训练动作来练习弹跳能力……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成长的过程中有喜悦温暖相伴,也深藏着每一个不为人知的伤痛与艰辛。在备战田径锦标赛女子4×100m接力的那段时间里,刘婉婷的左腿右侧出现了剧烈疼痛,这让她在每次训练时都感到无法忍受。“那段时间真的状态很差,每天都很失望,很忐忑。感觉每次练习的结果都不尽人意,感觉自己一直在给队友拖后腿。”由于伤痛的折磨,刘婉婷的心上蒙上了一层阴霾。面对紧凑赛程逐渐临近的巨大压力,提升比赛成绩的目标指向,队友间的鼓励给了刘婉婷巨大鼓舞。通过积极调整,去医院咨询治疗,在比赛前,刘婉婷的身体状况得到了极大好转。而在此患病期间,她也从未停歇,始终以昂扬的姿态,坚持完成每日紧张的高强度训练计划。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第21届田径锦标赛的赛场,刘婉婷和队友们代表学校赢得了史上最好成绩甲组女子4×100m决赛的铜牌,这让每一个训练队的教练与队员都无比欣慰,并为之动容。

关关难过关关过,前路漫漫亦灿灿。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刘婉婷不仅获得了耀眼的战绩,坚持与不怕艰难的品质也在她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暑假大多数同学都已回家, 我们还要留校训练。练田径真的很累。有时候身体真的不舒服,真的不想坚持了,但是坚持下去你就会发现真的很有意义!”  在那些灰暗的瞬间里,是热爱与坚持,让刘婉婷坚持了下来,也收获了别样的成长。


(图3)

 

殷殷为勤,以劳敬荣:走近校运会幕后工作者

学生记者 郭昱辰 王沥羲 刘轶瑄

2023年10月25日至27日,赣南师范大学第53届运动会在红海和蓝海田径场成功举办。在此次运动会中,各学院运动员们奋力拼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勇创佳绩的运动员背后,还存在着这样一批人——本次运动会的幕后工作者。他们在幕后默默地付出,为运动会的圆满成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裁判员:以公平助力成绩  用汗水浇灌比赛

体育学院2022级体育教育专业的张晓聪作为检查组的裁判员,主要工作是清理跑道无关人员,检查运动员犯规情况,示意比赛开始等。担任裁判员这一职位让他学到了许多,“这次经历培养了我的职业素质和心理素质,提高了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管理和组织能力、交流和协调能力、团队配合能力等。”张晓聪说。董智丹同样也是体育学院2022级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和张晓聪一起担任本次运动会的裁判员。她和同事们在赛场上尽职尽责,谨慎对待每项工作。“担任裁判员除了要认真谨慎,更需要公正尽职、实事求是的态度。”董智丹说。

志愿者:奉献青春力量  展示志愿风采

文学院2022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杨雨欢是校运会志愿者中的一员。她的主要工作是在帮助运动员放置衣物,协助搬运比赛器械,保证场地的清洁和秩序。

在志愿服务中,杨雨欢曾一度遇到困难和挑战。比赛前两天的天气十分炎热,第三天又是阴雨天气,长时间的奔波使她感到体力不支。但她没有放弃,反而努力坚持。“我们要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有困难就努力解决。”杨雨欢说。志愿者们在服务过程中也收获了他人的善意。文学院202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卢柳鑫说,“让我印象很深刻的是一个参加女子五千米跑步项目的女孩。在比赛结束后她十分疲惫,我们就扶着她一圈一圈慢慢走,直到她恢复。之后,她很感激地对我们说谢谢,我觉得心里很温暖。”在这次志愿服务工作中,卢柳鑫感受到了运动员们努力拼搏的精神,也为志愿者团体内部互帮互助的友好氛围所感动。

播音员:话筒联通你我  语言绽放激情

新闻与传播学院2023级新闻学专业的岳晓斌是此次校运会的实习播音员。他的主要工作是为运动员播报加油稿。播音员的工作并非简单地念读稿件,他还需要在播报稿件前检查稿件的用字和断句问题,以保证播报效果。“有些加油稿配有同学们自己画的小插画,这让我眼前一亮,在略显乏味的工作中找到了一些乐趣。”岳晓斌说道。这次校运会结束后,岳晓斌感触良多。他认为,这次经历锻炼了他的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也让他认识了许多新朋友。想到自己的工作为运动员和观众们带来了更好的赛场气氛,岳晓斌感到十分荣幸和自豪。


(图4)

 

驰骋赛场洒汗水,声声不息扣心弦

学生记者 程楠林 黄金珊

“现在场上进行的是……”、“运动健儿们加油!”……置身于运动场中,除了时时响起的鸣枪声和啦啦队的呐喊加油声,总有一些其他的声音萦绕在我们周围,散布在运动场上每个角落,他们便是校广播站的播音员。

播音员们是运动会的枢纽。他们时刻关注着赛场,及时通报场上的赛况,让运动员们按时到场并顺利比赛,让观众了解赛场动态。他们通过声音传递着祝贺与鼓励。饱含激情地读出一份份的加油稿件,把声音变成力量,鼓舞赛场上的运动健儿,更快,更高,更强。他们也关心着同学,不时会播报一些寻物启事。他们的工作是运动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是值得被称赞的无名英雄。

本次运动会播报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个人的努力。播报员的工作是需要高度的专业素养和敏锐的观察力的。所以播报员在进行读稿之前需要熟悉比赛项目的规则和背景知识,了解参赛队伍和运动员的情况,以便进行适时的介绍。此外,在比赛中,播音员还需要注意情感的把控,根据比赛的进行情况,调整语气和语调,传达出比赛的紧张与激烈,使观众更好地投入到比赛的氛围中。在整个运动会期间,播音员都需要保持专注和耐力,确保播报的准确性和连贯性。播报员们经常需要长时间倾听比赛结果、参与临场的加油稿撰写,并随时做到反应灵敏和机智应变。因此,播音员的准备工作和技巧十分关键,能否胜任这项工作与运动会的效果息息相关。

本次运动会播报工作的顺利开展也离不开一个优秀团队的强大力量。从早上的8:30到11点,下午的1:50到所有赛事结束,播音员们都要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在比赛过程中,各个班级的加油稿络绎不绝,还有校运会学生会拿过来的比赛项目和比赛结果,这让播音部的同学们休息时间几乎没有。播音员们得不断地将选稿人员送来的稿件广播出去。由于工作量的繁重,播音员采取的是轮班制和分工合作。每个同学都有明确的分工,收稿件,记录,审稿件,纠正错别字,用语不流畅,剔除那些重复抄袭的稿件,播报加油稿……播音员徐巧灵说到:“作为播音员,从审稿到读稿,从调试到播报,每一个环节都有我们的成员交接把关,正是因为有了大家齐心协力,我们的播稿工作才能顺利进行,我们的激励与呐喊才能响彻云霄。”

“作为播音员,我们在播报的同时,也为激烈的比赛觉得无比兴奋,我可以深深感到自己与运动员们同在。我认为每一个参加运动会的运动员都是很勇敢很值得称赞的。”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2023级徐巧灵说到。其中赵键与冯昱博令她印象最为深刻。因为赵键在多次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给学院增添了更多光彩。而冯昱博在自己的比赛基础上还替受伤运动员参赛,在三天的运动会中忙碌而努力。他们的努力优异给她的运动会时光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认为学习到运动员们在运动会中所表现出来的奥林匹克精神是她在运动会中最大的收获,给她带来了深深的震撼。

凭着认真细致的态度,动听动情的声音,播音员们为我们带来更好的赛场气氛,记录着运动会上精彩的每一幕,传递着赛场上的每一份激情、每一份感动和每一份温暖。就像徐巧灵说的:“相信在未来的运动会中,播音员们会继续发挥自己的专业和热情,为观众呈现更加精彩、动人的运动盛宴。”


(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