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暖还寒 进尺增进
文图/仲斌燕
雨水之际,草木抽出嫩芽,四川盆地一片绿意盎然,但本应丝丝细雨的节气,却被扬尘抢占了先机。2月19日清晨,受新疆特强沙尘暴影响,深地川科1井不见春色只见尘。
“这次只用了6趟钻就钻完了1119米的须家河组,比邻井同层位井段节约了3趟钻,提速效果非常显著,刷新区块须家河最少趟钻纪录,尤其是在须一段高硅质层,首次实现了一趟钻钻完。”钻采院深地川科1井技术保障现场工作组副组长唐明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精细控压钻井技术为这次提速出了大力。提速喜讯在井场传递,灰蒙蒙的天空似乎也明亮起来。
高兴归高兴,唐明看了一眼今天的钻井日报,思考着接下来的工作。按照今天的施工进度,马上就要更换冲管、拆卸液压卡瓦和旋转总成、安装防溢管。为了不耽误钻井时效,这些在井口处的高处作业,全都需要在安全的情况下尽量缩短操作时间,现场的兄弟们虽然对操作流程都很熟悉,安全提示也已经做了很多遍,以防万一,他还是要去“唠叨”几句。
走近精细控压数据监测房,精细控压作业队长黄勇和当班人员正在与夜班进行换班交接,此时正走出监测房的门口,前往精细控压设备前进行日常交班巡检,与他们一起的还有为深地川科1井研制精细控压装备的工程师任伟。
精细控压人员认真做好溢流监测
自深地川科1井工程启动以来,精细控压团队便形成了装备研发保障和现场技术支撑协同运作的工作模式。由2名装备高级工程师和3名工程师组成的装备研发保障组,主要根据该井不同开次的需求,研制与之匹配的井口装置和自动节流系统;由一名钻采院首席技师和8名经验丰富的现场作业人员组成的现场技术支撑组,主要负责不同开次的方案制定,并在钻井过程中做好溢流监测、执行控压措施等工作。
“这次提速用的是最新研制的大通径自动节流控制系统,井口压力控制精度能达到0.1兆帕,流量监测精度能达到0.5%。”任伟介绍说。这套装备为深地川科1井量身定制的一款“新产品”,在2月7日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谢军来调研时获得了重点关注。
大通径自动节流控制系统主要由130毫米通径电动节流阀、电动平板阀、150毫米质量流量计等组成,满足深地川科1井大排量需求的同时,还提高了控压精度和流量监测精度。但与其它井场内自动节流控制系统不同的是,这套系统还“多了一块”。为了保障钻井时效,精细控压团队在装备上采用了“用一备一”的方式,在装备通道被掉块堵塞的情况下,能够实现无缝切换,达到继续监测和保障井控安全的作用。除了这个,团队还根据深地川科1井各开次井口不同的防喷器型号,研制了非常规的大通径和不同承压能力的旋转防喷器,以满足不同条件下对精细控压钻井装备的要求。
数据房内,两名数据监测岗的人员正一丝不苟的盯着监测屏幕,及时汇报着出口流量。现场工程师段洪志正在整理资料,时间紧迫,他要赶在更换旋转总成之前把这次提速中精细控压发挥的作用总结出来。作为油气井工程的研究生,段洪志在精细控压方面可以说是如鱼得水,入职仅两年的时间,凭借认学肯干的劲头,已经能够承担起现场工程师的职责。
在深地川科1井,段洪志每天的工作主要是从录井获取井下工况和井内地质数据,再结合精细控压实际作业情况,编写当日的生产汇报,在9点和16点前分别发送一次汇报回公司,同时将汇报上传至一体化平台,做完这些,又继续埋头整理提速和趟钻总结,待会他还要协助更换总成。
将下步更换井口装备的工作安排好后,队长黄勇趁着起钻的间隙,赶忙跑去食堂扒拉了两口早饭,丝毫没有注意到饭碗边一层薄薄的灰尘。对黄勇来说,精细控压技术服务早已是驾轻就熟,但在这口井,他却一直处于精神紧绷的状态。
“这口井受到的关注度比之前干过的所有井都要高,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全力守好井控安全的‘第一关’!”按照钻井计划,精细控压技术将在四开作业时正式发挥作用,但团队早在二开中完时便已经抵达井场,除了节约钻井周期,更为了随时处理钻遇的复杂情况。
随着444.5毫米钻头的深入,四开须家河组的地层被徐徐揭开,这个层位面临地层可钻性差、煤层非均质性强、碳质页岩易水化膨胀、井壁易失稳等难题,在须家河组提速经验丰富的精细控压团队,利用微溢流监测装置及精细控压后处理预警系统,及时发现溢流,并以立管压力、循环罐液面、出气量等变化为依据,并结合后效情况实时分析地层压力特性,合理调整控压值及钻井液密度,最大化释放钻井参数,实现了平均机械钻速2.03米/小时,仅6趟钻便钻完1119米须家河井段,而这也是精细控压技术首次在国内实现了超大井眼超大排量下井筒压力监测与控制。
深地川科1井的精细控压自动节流控制系统
下午16时,与团队一起更换完旋转总成的黄勇回到数据监测房,稍稍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此时他才注意到帽子上混合着沙尘的泥浆。“虽然须家河的提速很成功,但接下来的钻进依然困难重重。”看着手中的钻井方案,四开有着长达3763米裸眼段,他知道将要面临的是多压力系统共存、部分层位异常高压、局部发育断层、盐膏层污染钻井液、膏岩缩径易卡钻和溢漏同存的钻井难题。
路虽难,行则将至。看着监控屏幕中高耸的井架和逐渐上升的顶驱,黄勇站起身拍了拍附着在衣服上的沙尘,在房内的小黑板写上接下来钻进的风险及控制措施。段洪志也完成了工况汇报和提速总结,他站起身活动了一下筋骨,在万物复苏的春季,他的心里也埋下了希望的种子,他相信,这口被称为全球地质条件最复杂、钻井难度最高的万米深井,定会圆满完成钻井作业,届时,川庆钻探将成为探索我国最老沉积地层的“先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