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气奔流50亿
截至12月30日,蜀南气矿天然气年产量突破50亿方,全年达到50.05亿方,打破1979年蜀南气田年产气49.8亿方纪录,为西南油气田公司“上产500亿”,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能。
50亿方,约占西南油气田公司2023年天然气产量的近八分之一。蜀南气矿每年生产的天然气,除保障川南地区民用、工业用气外,还输至川渝大管网,西送成都、乐山等地,东送重庆,富余气量通过中贵线等国家管网外输出川,为打造中国“气大庆”、助力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提供天然气能源支撑。
新征程中,风鹏正举的蜀南气矿不断攀登新高峰,2021年、2022年、2023年产气量相继突破30亿方、40亿方、50亿方,实现了三年三级跳。令人瞩目的数据背后,是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重要指示的有力彰显,更是几代蜀南石油人坚决扛起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重任,众志成城、接续奋斗的智慧结晶和辛勤付出。
忠诚担当
照亮新时代油气前进方向
蜀南气矿地处四川盆地南部,这里自然资源丰富。据史料记载,川南先民在这里钻获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口人工钻凿的千米深井燊海井,隆昌气矿是毛泽东主席唯一视察过的石油单位,天然气工业史上的多个第一在这里诞生。川南地区历史文化厚重,天然气发展潜能巨大。
从建国初期的贫油少气到如今油气事业蓬勃发展,蜀南石油人始终坚定不移做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骨干力量 ,坚守“我为祖国献石油”誓言,勇担“绿色发展,奉献能源”重任,先后打响了四川石油大会战、泸州古隆起会战、页岩气会战,织就了一张“战天斗地,气兴四方”的战气图谱,凝练出圣灯山开创精神、红村精神、32111血战火海精神、自2井精神、江安老气田挖潜精神、安岳气虎精神、页岩气开采精神等蜀南“战气精神”,成为了中国天然气工业发展命脉上的红色基因。
矢志不渝
不断开出“蓝金”绿洲
川南地区自上世纪50年代生产出我国第一批天然气槽法炭黑,60年代建成我国第一个陆上整装气田威远气田,70年代天然气年产量占据全国三分之一、四川四分之三,毛泽东、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来此视察。但80年代以来,受地层相继出水影响,川南地区天然气产量急剧下降。
2001年,重组后的蜀南气矿锲而不舍深耕老气田,深化精细勘探和气藏整体治水,找准“常非并举、新老并进”的发展方向,破解了资源接替的能源密码,率先进军页岩气领域,创下多个国内第一。
在向地层一轮轮的进军中,蜀南石油人先后开发麻柳场、同福场、安岳须家河、高石梯等一批新气田,建成中国第一口页岩气井威201井、中国第一口具有商业价值的页岩气井宁201-H1井、中国第一口测试产量超百万方的页岩气井泸203井,天然气产量、储量、销量不断攀升。
积攒底气
打造千万吨级气矿
飞跃,在来的路上,也在去的征程。
“十四五”以来,蜀南气矿坚持“四个坚持四个好”发展思路,立足资源现状和禀赋,科学谋划“1311”发展目标,统筹推进“油气勘探开发、储气库、油气销售、新能源、油气运维、矿区管理”六大板块业务。持续优化全链条统筹管理工作机制,提升生产建设综合运行时效;强化高石梯等重点区块生产组织动态调整,打通外输新通道;坚持抓好新区新层试采评价,全力推动常规气、页岩气、致密气三大领域稳步增长,实现增储上产,为达产50亿方提供强劲动能。同时,积极构建“1+3+15”大安全管控格局,保障安全环保态势稳定;深化“1+17+N”管理提升蜀南模式,完善治理体系;提出聚力“一个中心”,坚持“四维对标”,建设“四个蜀南”党建总体思路,用高质量党建护航高质量发展,为达产50亿方提供了科学引领和基础保障。
特别是今年以来,蜀南气矿以“开年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信念,在工作会上吹响了“决胜五十亿,奋斗千万吨,再创蜀南新辉煌”的集结号,通过高质量抓好主题教育聚心,形势目标任务责任主题宣讲提气,“三基工作”赋能,“战气文化”宣贯提神,引领广大干部员工在各条战线勠力同心、奋勇争先、合力攻坚。加快新井投产,深化老井挖潜,优化生产组织,在常规气、页岩气、致密气三大领域均取得新的突破。首次在寒武系筇竹寺组资201井钻获高产工业气流,开辟页岩气规模增储上产新阵地;在威寒1井奥陶系宝塔组测试获气,持续发现全新工业产层。常规气稳中有升,形成高石梯打破集输壁垒、老气田合力挖潜增产新局面;页岩气勘探开发持续突破,落实了龙马溪组、筇竹寺组两个增储上产阵地;致密气深入开展安岳气田未动用储量可动用性评价,为安岳气田二次开发打下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四川省首座储气库群牟家坪、老翁场储气库群先导试验工程全面投运,正式建成后将有效解决天然气产供矛盾,保障川渝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天然气季节调峰、应急供气,不断助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一幅“建设千万吨级大气矿、打造百年蜀南大气田”的油气发展蓝图正在蜀南大地缓缓展开。
(叶琪 肖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