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9时,伴随着山地钻机阵阵轰鸣的马达声,迪那三维项目钻井工序生产井位施工作业正在有序进行。西南物探分公司钻井工程中心四队司钻魏连如和一钻罗宗新组成的作业单元,是这场钻井攻坚战的重要一环。
魏连如班组施工区域位于迪那三维项目工区东北部。“这里戈壁砾石层很厚,打好一口井不容易。”复杂的施工环境,让具有十多年钻井经验的魏连如发出感叹。
“今天要打的4口井都在山顶,一点都不敢耽误。”魏连如说。为了如期完工,天蒙蒙亮魏连如就起床,简单吃了半个馕饼,就赶往施工井位检查、预热钻机,为一天的钻井工作做好准备。
11时,秋里塔格山的一道山谷中,罗宗新正扛着一桶水,从山下向山顶蹒跚前行,他要将水送到山上的作业点。“山上的雪开始融化了,路上稀泥很滑,走慢点,桶里的水就少洒一些出来,不能因为缺水影响施工进度。”罗宗新喘着粗气告诉笔者。
“桩号5590.5,操作手魏连如,钻机一切正常,开始作业。”发动山地钻机前,魏连如先掏出手机,将摄像头对准钻机边拍边说。
魏连如向笔者介绍,拍摄的视频将通过项目专用APP回传至项目指挥部,通过软件分析,确保井位正点率,进一步提高成井质量管控力度。
“哒哒哒……”一切准备就位,魏连如发动了山地钻机,钻杆飞转,豆大的泥点四溅,瞬间在钻机周围形成了一场“泥雨”。魏连如正专心操作钻机,完全忽略了自己身处“泥雨”之中。20分钟后,一口生产井顺利完成,可魏连如的工装、脸庞、安全帽上沾满了泥浆,完全成了一个“红泥人”。
“这些算不了啥,一切为了工作,早习惯了。”魏连如顾不上擦拭脸上的泥点,从衣兜中拿出量角仪,开始验收井架倾斜度是否合规。随后将该井位测量所得的数据登记在井口条上,塑料袋密封后,埋在井口旁的土壤中。魏连如表示,这样是为保障井位信息完整可追溯,方便民爆、排列工序施工有的放矢。
在钻井作业单元奋力攻坚的同时,后勤保障单元同样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炊事帐篷内,炊事员袁丽正在切菜,为附近钻井作业人员准备午餐。炉膛里火苗正旺,灶上蒸锅锅盖的缝隙处飘出米饭的清香。“这几天施工强度大,大家伙体力消耗快,准备做点米饭配上一荤一素炒菜,改善一下生活。”袁丽说,看着大家每天钻井施工起早贪黑,自己在后勤岗位更要做好服务工作,为项目早日顺利竣工出一份力。
袁丽祖籍四川,属于典型的川妹子。性格外向、幽默、能吃苦,在后勤保障班组大家都称她为“半边天”。
14时,袁丽将可口的午餐送到了每一个作业单元。魏连如和罗宗新蹲坐在钻机旁,手里端着饭碗,碗里的米饭如小山一般高,面前摆着两盘家乡菜。面对香喷喷的饭菜,他俩迫不及待地大口品尝起来,还不时夸赞袁丽厨艺精湛。
用餐完毕,他们望着远处半山腰上的石油钻井架,不约而同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山巅机声隆隆、谷地炊烟袅袅……不论是“红泥人”还是“半边天”,都是山地物探人不畏艰辛,奋力夺取迪那三维项目胜利的缩影。


魏连如正在工作

通过手机APP上传井位信息

钻井结束后进行记录

填写井位信息登记卡

袁丽制作午餐

帐篷搭建的厨房

迪那三维项目工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