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出新优势 盟生新动能
东方物探西南物探分公司探索“1+N”工程项目联合党建工作纪实
今年春季,东方物探西南物探分公司多个项目同时进入高强度施工阶段。苍溪—剑阁三维地震勘探项目突破四川盆地平均采集日效1700炮新纪录,塔里木盆地迪那2气田开发三维项目高难山地施工作业最高日效达1733炮。
山地物探施工环境艰险,为什么能够连创纪录?笔者在西南物探分公司施工的多个项目采访时得到启发:运用数字化地震队平台的云作业模式,在技术管理层面,大幅提高施工能力;运行“一个物探队+五大工程中心”为主的生产管理组织体系,在现场操作层面,有序调动采集流程中各作业单元高效协作;实施“1+N”项目党建工作,在党建引领层面,把项目全体员工拧成一股绳,形成既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又协调一致、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
结合生产组织模式变革,探索工程项目联合党建机制
为了探寻四川盆地更深层油气藏奥秘,苍溪—剑阁三维项目设计了17.4972万炮,单炮接收道高达1.2万道,是今年国内最大的物探项目,采集密度之高前所未有;工区不仅地质地貌情况复杂,而且涉及600余个乡村的工农协调问题,作业难度之大前所未有;现场作业由3支甲级物探队组成项目联队负责组织实施,五大工序共5000多人按专业化模式分步施工,且甲乙方各路管理、技术人员驻扎一线靠前服务支持,合作范围之广前所未有。
“在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找油找气主战场,跨单元、跨单位、跨企业甚至跨系统的生产、科研、工程地质一体化联合协同会战,正成为新常态。”西南物探分公司副经理周鸣说。近年来,西南物探分公司根据内外环境变化情况,逐渐打破传统的物探建制队模式,实施“组织架构扁平化、工程服务专业化、生产资源集约化”的专业化管理模式,原物探队所属的测量、钻井、民爆、排列、装备等工序分别转变为各工程中心,按项目实际所需实行专业化服务,形成“一个物探队+五大工程中心”为主的生产管理组织体系。
实施专业化施工模式初期,48.5%的专业工程队存在党员岗位分散、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受影响、团队合力不足等问题。
如何增强员工的团队意识,不断提升凝聚力和战斗力?如何破解基层党建与生产经营“两张皮”问题?西南物探分公司党委主动破局,探索保障基层党建工作与项目生产有效融合的方法,逐步形成以“1+N”项目党建为特色的联合党建工作机制。
“项目启动以来,我们按照‘1+N’项目党建实施方案,将来自15个参战单位党支部的143名党员融合,组建8支党员攻关团队,落实10项工序要求,迅速投入到施工中。”苍溪—剑阁三维项目联队经理罗辑说。
务实建设工作体系,实现组织优势与管理优势叠加
4月6日,西南物探排列工程中心党委书记带领工程队党支部书记到苍溪—剑阁三维项目“探亲”,与物探联队党支部、排列队党员骨干交流,共同解决生产难题。苍溪—剑阁三维项目启动后,各单位所属党支部主动与项目联队党支部“联姻”,对接交付参与项目施工的党员信息。项目联队党支部也做好“迎亲”准备,由党支部委员担任工序党小组组长,让流动党员在物探队找到了组织、找到了家。
西南物探结合项目生产组织模式,创新实施一个物探队党支部加多个工序党小组的“1+N”项目党建管理模式,自创“亮严实聚”四字工作法,建立党支部书记、支委、党小组长、党员四级责任清单,创建党支部委员、工序班组、骨干党员、流动党员“矩阵管理”梯队,形成支部带班组、党员带群众协力促生产的格局。
“项目施工时,项目党支部建立‘一人一档’党员信息卡,每月对党员进行综合考评。项目结束后,‘1+N’建制解散,将党员信息卡反馈至原党支部,作为年度考核依据。”苍溪—剑阁三维项目联队党支部书记万平介绍了流动党员管理情况。
与项目同步启动的还有“党建示范引领工程”。西南物探分公司通过做实党员先锋岗、责任区、突击队“三个示范”,抓实“三亮四比”创先争优活动,通过党员“揭榜挂帅”、领衔攻关,激发了技术研发、装备改良、标准制定等工作创新动力,真正做到“党旗飘一线、堡垒筑一线、党员冲一线”。
西南物探分公司为进一步发挥探区党建工作合力,牵头建立党建联盟“要事共商、资源共享、活动共办、品牌共建”工作机制,在项目中成立党员联合工作组、研究组,驻扎一线开展技术攻关和协调解决现场难题,实现资源零等待、支撑零距离。同时,为得到探区地方政府、当地百姓对油气勘探的支持,创新建立地警企一体化大协调机制,形成“县、镇、村、户”四级协调管理模式,为项目安全高效推进提供了保障。
党建融合驱动业务融合,推进项目争创“三标”工程
4月10日,在苍溪—剑阁三维项目施工组,来自东方物探公司辽河物探处的质量监控员李明烨,通过视频资料仔细查看S6457测线上的钻井情况。他旁边的项目施工组组长杜文军则与西南物探研究院肖勇、物探技术研究中心李努尔一起分析前一天智能检测与人工抽检的对比结果。
“我们将‘1+N’项目党建工作与联队施工组织模式相融合,实现同频共振,从根本上推动了山地物探技术持续升级、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全面提速,进一步发挥了专业化大兵团作战的作用,积极推进项目争创标杆性管理、标志性技术、标准化操作‘三标’工程。”苍溪—剑阁三维项目现场指挥张林说。
近年来,西南物探分公司以基层党建组织优势推动建立物探会战新模式,着力解决地表地下“双复杂”、采集参数不断强化、有效采集时窗窄、外部施工环境复杂等难题。
在塔里木盆地秋里塔格高难山地三维项目中,按照专业化施工组织,项目划分了27个钻井大模块、656个排列小模块。各党支部根据模块的风险级别,在组织党员突击攻坚时做到“计划先行”,关键和难点环节由党支部点将、支委领衔、党员值守,确保了陡崖、冲沟等困难段始终有党员责任区和党员先锋岗。
南充三维项目施工范围跨“三市九区”,且要经过南充、广安两个人口比较密集的城区。为实现工序无缝衔接、班组整体联动,党支部设置测量、钻井、民爆、排列4个工序党小组,将党小组建在生产班组上,实现“两组融合”。同时,优选党员技术骨干、管理能手进入工序党小组,围绕井震联合施工、智能物探建设等任务进行联合攻关,有效发挥了党小组和生产班组强管理、抓生产的双重作用。该项目创造了西南探区震源采集最高日效1428炮、井炮最高时效278炮、年度最高采集日效2639炮三项纪录。
近年来,西南物探分公司规模化、集约化、流程化生产效应得到深层次释放、递进式增长,三维项目采集效率提升达120%,核心装备利用率提升达40%,全员劳动生产率总体增长达105%,出色完成了53项“三标”工程,打造了27个精品工程、示范工程;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成果支撑川中蓬莱气区、塔里木山地复杂构造、页岩油气、致密气等多个领域获得突破,数十口井获高产工业气流,为西南油气田公司实现年油气产量当量3000万吨跨越、塔里木油田公司年油气产量当量跨上3300万吨贡献了力量。
云端座谈
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事业部物探项目管理部党支部书记李明翼:
我们与东方物探西南物探分公司加强甲乙方联合党建工作,在党员教育、项目管理、技术革新等方面深入合作,加强了党员交流互促,激发了干部担当作为,推动了党建工作与生产深度融合,勘探成果为油气增储上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西南物探分公司高级技术专家胡善政:
通过“1+N”项目党建,我们在塔里木吐东II期三维项目,与甲方技术骨干联合进行项目踏勘、技术攻关,运用基于GIS+的物理点智能优选技术,进行模块划分和直升机起降点、采集激发点位置优选,有效降低高难山地作业风险。
西南物探分公司民爆工程中心党委书记米鸿:
民爆工程中心积极拓展探区单位党建联建活动,特别是通过地警企党建联建,加强与当地公安部门深入沟通,在法律法规培训和地方协调等方面得到大力支持,为高效勘探保驾护航。
西南物探分公司第一钻井工程队党员先锋岗沈国礼:
“1+N”项目党建管理模式让各参战单位的党员能够“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带动全体参战员工凝聚一条心、拧成一股绳、铆足一股劲,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推动项目运作。
西南物探分公司第二测量工程队党员任健:
项目施工期间能够参加物探队党组织活动,使我在加强学习的同时,更深入地了解项目运行整体情况,更好地完成工作。这两年大家你追我赶的劲头更足了,我也被评为队里的“明星员工”。
(刘可晴)
采访手记
深度融合让基层党建迸发新活力
大抓基层是石油工业的传家宝。东方物探公司西南物探分公司“1+N”项目党建工作的创新实践,生动体现了基层党建“三基本”建设与“三基”工作有机融合的深刻内涵。
全面从严治党在国有企业落实落地,必须从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制度做起。“以党支部建设为核心的基层建设、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基础工作、以岗位练兵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功训练”的“三基”工作,一直是中国石油多年来加强基层建设的基本经验和独特优势。
随着科技进步和管理升级,按照专业化生产模式构成的项目组织成为许多生产科研经营一线的新型队伍形态,对基层党建“三基本”建设与“三基”工作有机融合提出了新要求。
推动基层党组织设置与生产组织模式深度融合。确保党组织全面嵌入新型基层队伍管理架构之中,像“支部建在连上”一样,以不可替代的制度构架,实现基层党组织有效覆盖基层管理单元,为党支部在项目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奠定组织基础,确保基层党组织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主心骨。
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项目高质量运行,发扬“抓生产从思想入手,抓思想从生产出发”的光荣传统,将党建工作优势应用到业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将现代业务管理优势应用到党建工作之中,形成叠加效应,实现优势互补,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引领基层员工精诚团结勇于克服困难、挑战极限,使项目的每个工序、每个班组、每名员工都充满生机活力。
推动党建载体创新与基层创新实践深度融合。在实际具体工作中,基层党建工作够不够扎实,要靠科学完善的制度体系;够不够务实,要靠实事求是的创新实践。跨单位、跨企业、跨系统的项目队伍组合,需要打破传统工作制度形成的壁垒,在项目党支部的组织设置中如何明确责任分工,如何安排部署“战时”与“平时”的基层党建工作任务,如何让工作程序更规范、让考核评价更科学,都需要我们在探索实践中升级完善制度、鼓励基层创新、推进岗位实践,给出解题之道,破译“融合密码”。
(赖雪华 张明霞 常梅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