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铁人血脉

简短说明
去年正逢铁人诞辰100周年,石油人集体与铁人再次“对话”,以不同方式纪念、缅怀、致敬铁人,于是我写下这篇《赓续铁人血脉》来致敬铁人。我从爷爷辈开始就是大庆石油人,如今又成为一个在石油行业的青年工作者,我将接力“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拼搏奋斗精神,汲取“创造条件也要上”奋进之力,认真回顾走过的路,继续走好前行的路,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坚定前行,接续奋斗!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最近读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学习读本》,这句话悄然勾起我对家乡的回忆。作为大庆的“油三代”,小时候,我们那里的小学生都听说过王进喜跳进泥浆池的故事,都知道他是我们大庆的英雄。今年正逢铁人诞辰100周年,石油人集体与铁人再次“对话”,以不同方式纪念、缅怀、致敬铁人。

纪念,是驻足回望的追忆。

前路漫漫,驻足回望是为了积蓄力量、辨认方向。回首来路,才能更加明白从何而来、去向何方。二十年前,当我还是个孩童的时候,我经常去爷爷上班的地方。爷爷曾不止一次指着几间很不起眼的老房子对我说,这是过去的“坐站室”、那是“指挥部”。我以为“坐站室”是小朋友最常被教育的“坐有坐相,站有站相”的训导室,而带着畏惧将其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深处,长大后才知道,这是以石油会战为由来的“作战室”。这个命名放在如今的公司和单位是十分少见的,可在当时却非常普遍。那时他们一无经验、二无技术,设备落后,只能以打歼灭战的形式组织石油大会战。4万多名退伍官兵、石油工人、科技工作者,从四面八方挺进松辽平原,爷爷就是这其中一员。他们在当年“青天一顶,荒原一片”的恶劣自然环境下 ,以“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的冲天豪情,仅用3年多时间就取得了大会战的胜利,翻开了中国石油开发史上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一页。

缅怀,是不忘初心的坚守与继承。

时代在发展,环境在变化,唯一不变的,是石油人血液中流淌着的铁人本色。跟随爷爷的步伐,我的父亲也成为了一名石油工程师。从小到大,他很少给我讲什么大道理,只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了30年,我从他的身上看到了那种埋头苦干、忘我拼搏的精神。传承,是最好的纪念;践行,是最有力的传承。在他们的感染下,我大学报考了石油地质专业,如今留在了我的第二故乡,成为了西南油气田公司的一员。还记得我第一次站在单位的大门前,心中的激动与荣耀油然而生,那是一种无法掩饰的纯真情感。那天,我坐在公司楼下的便利店发了一条朋友圈,收到了许多鼓励和祝福。我的母亲也给我留言:“接好‘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接力棒!”言语质朴,期许厚重;相隔千里,初心不悔。

致敬,是奔赴未来的鞭策与激励。

去年12月,我很荣幸来到了公司油气产量当量突破3000万吨的发布会现场担任志愿者,亲眼见证了公司这一历史性时刻。历史、现实和未来在这一刻交叠,我备受鼓舞,无比自豪。时代的华章需要代代续写,我们的事业需要接力奋斗。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作为一个石油行业的青年工作者,我将接力“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拼搏奋斗精神,汲取“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奋进之力,用热血汗水增色标杆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