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地籍”寻油气
简短说明
勘探开发研究院区域地质研究所是公司勘探开发排头兵,主体专业是地质勘探。近年来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是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所长周刚带领团队成员攻坚克难,持续深化对深层、超深层的地质认识,论证了一口又一口风险探井,其中多口成功获气。为西南油气田公司天然气勘探提供地质技术支撑是团队成员们义不容辞的使命。 4月20日9时,勘探开发研究院内的草地上,五颜六色的小花竞相开放,研究院区域地质研究所所长周刚和团队成员却无暇欣赏院里的美景,围在四川盆地地层系统和构造运动图前,热火朝天地讨论着。
四川盆地勘探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是周刚和同事们近几年工作的重点。“有风险、有难度,但给我们很大期望。”在周刚看来,四川盆地深层—超深层海相烃源岩厚度大、分布广,碳酸盐岩储层规模展布,剩余资源量占盆地常规气一半以上,是规模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持续深化对深层、超深层的地质认识,准确定位“地下宝贝”藏身点的坐标,是他们义不容辞的使命。
四川盆地满盆含气,每一口探井,都承载着地质人的希冀,井位确定是否准确,事关油气勘探开发能否获得重大突破。地质勘探是区域地质研究所的主体专业,其任务就是为西南油气田公司天然气勘探提供地质技术支撑。
“有旧有新,能动能静。”这是研究院的同事给区域地质研究所的评语。
旧。研究所科研人员收集储存的资料达上百G乃至数个T,他们称之为“地籍”,涵盖了盆地深层—超深层常规天然气资源量分布、盆地不同深度白云岩孔隙度分布等各种“绝密资料”。
新。研究所在2016年成立,29人拥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去年井深9010米的双鱼001—H6井、今年井深9026米的蓬深6井成功获气,都由这个新团队提供的新地质认识给予支撑。
动。跋山涉水、翻山越岭去调查是研究所员工的常态,刨土、凿石后取样,这些重体力活也是家常便饭,55385是研究所员工目前日步行数的最高纪录。
静。查阅资料、交流经验、探讨方案,这个时段的研究所员工,每天步数大多不会超过2000步。
12时,上午的研讨结束,周刚走出办公楼,外面不知什么时候下起了雨,空气凉爽宜人。“好雨知时节。”他嘟囔了一句,心情极好地朝食堂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