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德纪事
6月30日,米脂气田绥德天然气处理厂工艺主体完工。四川油建公司绥德项目部用120天时间,战严寒、迎风沙、扛酷暑,全力推动各项施工任务,完成阶段性目标。
2月6日,元宵节的第二天,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上的绥德县仍然沉睡在料峭的春寒中。就在当天上午,项目部接下了一个艰巨的任务:4个月时间,要在一望无垠的黄土高原上建起一座年处理天然气能力15亿方的处理厂。
“嘶……”随着一阵让人牙酸的摩擦声,挖掘机斗齿和地面擦出了一串火星子,冻成冰块的黄土,给了第一天进场施工的绥德项目部成员一个下马威——忙活了半天,挖掘机仍在原地较劲。在一旁督战的项目部临时党支部书记、经理陈袁的心情就像他手里刚吃了一半就已经冰凉的饭菜。困难总要一个个解决。场地平整工作进度慢,那就多上设备;上下班路途远,那就把办公室搬到现场、把饭送到现场;工艺和钢结构安装进场时间晚,那就另外租块场地先搞预制……困难解决了,任务理顺了,处理厂建设也平稳有序。
这个庞大、空心的钢结构厂房,占地面积1539平方米,一共使用了195吨钢结构,其中框架柱30根,框架主梁10榀60根,檩条安装一共760余根,每个交叉点都要一级焊缝焊接,施工高峰期有10余名焊工同时高空作业。项目部副经理廖勇把建设中的厂房当作自己的办公室,每一条焊缝、每一颗螺丝钉的安装他都会亲自核对确认。当安好最后一根屋顶钢梁那天,所有困难与艰辛都消解于那横平竖直的方格线条中了。
天气渐渐热起来了,安全员陈兴毅脸上被晒出来的安全帽带印记清晰可见。他照例每天最先来到现场,先将吊车仔细检查一遍,再摇一摇脚手架是否牢固。上午10点,太阳渐渐毒辣,可是陈兴毅仍然坚守岗位,他说:“我是党员示范岗,必须发挥好带头作用。”当他拿着喊话器转过身去的时候,背上的汗渍似乎又多了一圈。
管质量的方正,妻子将他正在读小学的儿子期末考试所写的作文《我的爸爸》转发给了他,“我的爸爸是伟大的爸爸,他的心里不仅装着这个家,还有很多很多的工程……”方正擦了擦眼角,给妻子回过去一行字:“等着我们完工的好消息!”
工期越来越近了,项目部每个人都咬紧了牙关,做最后冲刺。坚持!还有最后一个基础没浇,还有最后一台设备没装,还有最后一根光缆没敷,还有最后一道焊口没焊,还有……
7月1日,绥德县薛家渠村,盛夏时节的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满目苍翠,几缕阳光穿过扶疏的枝叶洒在院落里,形成斑驳的光影,随风摇曳着。就像正在播放的老胶卷,每一格都是一个历久弥新的故事。
项目部的党员们走进这座院子,他们是带着工程已按期主体完工的好消息来告慰英烈的。队列里,有人慷慨激昂、热血沸腾,有人眼眶湿红、心有所感。他们都高举右拳,喊出了那段在心中翻腾已久的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杨晓亮 谭诗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