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庭主妇的摄影之路

简短说明
此文从另一个侧面描写了石油家属丰富多彩的生活和人文情怀,展现了石油家属身上坚韧的力量,积极生活的底气和勇于追求自我的勇气。

一个家庭主妇的摄影之路

 

翻看手机的时候,无意中看到刘莉发的朋友圈,是一段老父亲在南湖散步的视频,不由想起,又有一段时间没和她联络了。

刘莉是我同事杨哥的妻子,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

去年春节前,我和刘莉曾有过短暂的邂逅。当时她拿着一个鼓鼓的资料袋,准备到退休办去交父亲的药发票。

几乎又是一年未见,刘莉依然那么利落,穿着一件红色的冲锋衣,走路大步流星,说话响亮爽直。

我看到她鬓边星星银丝,脸色也有些憔悴,不禁询问近况,才知道家里老人这一年几乎都病着,她天天买菜煮饭照顾病人。“这种生活确实有点磨人。”刘莉淡淡地说,我却知道,这句话的后面藏了多少的不容易。

刘莉是“油二代”,杨哥长年累月在项目上,家里家外都靠她一个人操劳,尤其是近两年,她一直照顾体弱多病的老人,很是辛苦。

我们站在公司门口寒暄着,一年未见,有太多的话想说。她挺直的身板,总让人在不经意间感受到一种恬淡平和的力量。

“对了,今天正好过来,我顺便把杨哥的劳保一起领了吧。”一听这话,我开心地拉着她往公司里面走。

来到杨哥所在的部门,此时在同事的眼中,她就是杨哥的“家属”,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

“杨哥今年一年好像都在项目上吧?”我问道,刘莉是习以为常的语气:“就是,今年就没回过家,一直都在外面。”转瞬她的眼神有些心痛,语气也有些埋怨:“视频电话里,我看到你杨哥黑了,瘦了,还是那么不会照顾自己。幸好过年会回来呆几天,到时候给他好好补一补。”

刘莉和所有职工家属一样,对这样两地分居的日子早已习以为常,对丈夫的工作也很理解。

领了劳保,我把刘莉送到退休办,她又转身叫住我,“你空了在微信上留个地址,我的摄影集马上出版了,到时候寄一本给你。”我欢喜地离开。

除了“油二代”、家庭主妇,刘莉还有另一重身份,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自由摄影师。她的摄影作品在《大众摄影》、《中国国家地理》等杂志时有刊登,并多次获奖,她也经常参加各种中外摄影展。

我听说过她走上摄影道路的经典故事。

40岁生日的时候,杨哥送了她一台单反相机,原本是作为枯燥生活的一种调剂,结果她拿起相机,就再也放不下。

才开始学拍摄的时候,她跟着摄影爱好者们到湖边“打鸟”,别人都嫌弃她是新手,不愿和她多交流,她很沮丧,但一股不服输的精神气让她在草丛里硬生生地蹲了好几天,不断调整机位、角度、参数,终于在拍摄了上万张照片之后,遴选出了白鹭振翅的精彩瞬间。处女作刊登在《内江日报》上,给了她莫大的鼓励。

从此,她就爱上了摄影。在这条路上,她又选择了更具精神内涵的人文拍摄,展现时代里不同人群的生活状况。

曾经她跟随内江一个川剧团,每年春天都游走在乡村里,和他们同吃同住,颠沛辗转,抢救即将消失的传统文化。数年的跟拍,成就了摄影作品画册《草根班子》。

尤其让我震撼的是,从2014年以来这八年,她年年都要深入太行山深处的河北省邯郸市王金庄。一开始她是被那里独具特色的传统村落所吸引,进行实地采风。后来感受到王金庄的安详和宁静,觉得浮躁的心都变得空明,她决定留下来,用镜头记录这里的一切。

在王金庄,她拍摄采访过21个缠足老人,听他们讲述曾经的历史,记录一个时代的痕迹,完成了系列照片《一个旧时代远去的背影》。

王金庄把她的心充实得满满的同时,她也想到了回馈当地的村民。除了就近办起记录村民日常生活的摄影作品展览《浮世》,她还免费为当地那些一辈子没照过相的老人留下了珍贵的个人登记照和家庭合影,并自掏腰包冲印装框,送到村民家里。

八年来,她每次去都住在一间简陋得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子的房间里,却每日游走在村落田间,真实地记录着当地村民、尤其是老人的生活状态。由于照片在各大杂志的发表和各种摄影展览的影响,促进了当地的发展,老人们都把她当亲闺女,每年都盼着她去,她还被王金庄评为了荣誉村民。

每次从王金庄回来,刘莉又回归到寻常的家庭生活,平淡从容。很难想象,这个提着篮子逛菜市场,挽起袖子洗衣做饭的家庭主妇,却是那么多精彩照片的缔造者。

“做喜欢的事情,什么时候都不晚。你也要加油啊。”刘莉的鼓励犹在耳边。在她身上,我总是看到一种坚韧的力量,一种积极生活的底气,还有勇于追求自我的勇气。

我期待着这个让我又喜欢又敬佩的家庭主妇的画册早日面世。(蒋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