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步卷帙浩繁的世界,最初都有良师开卷”

——记龙岩学院2022年度“三全育人”先进个人、经济与管理学院郑国诜

人物名片


郑国诜,博士,教授,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联培硕士生导师。主讲《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经济学原理》《旅游经济学》《旅游地理学》等课程。主要从事文旅经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研究,出版专著2部,参与撰写著作4部,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主持或作为主要参与者开展福建省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大项目、省社科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省新型智库重大研究课题、省创新战略研究计划项目等60余项;荣获龙岩学院第六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优秀指导教师、龙岩学院“三创”优秀指导教师、龙岩学院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工作者、龙岩学院2023年“三全育人”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白驹过隙,时光一如溪水潺潺。一转眼我已步入大四,准备融入社会,但聊起导师,大二学年初见郑老师时拘谨的场景与欣喜之情仍在记忆深处萦绕。

当时,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的通知刚刚下发,同学们都在积极筹备参与。我与同班一名同学的参赛想法一拍即合,但总有“经验不足”“调查不够”等借口,参赛行动一直搁浅着。直到与一位学姐闲聊时,她向我们推荐了郑老师,看出了我们的畏怯,学姐真诚地说:“郑老师人特别好,他肯定会帮助你们的。”在学姐的推介下,我们获得了郑老师的联系方式。

第一次与老师联系,因为从未实践过项目内容,内心特别紧张,没有底气,我反复斟酌表达想法的措辞。没想到郑老师一点架子都没有,了解到我们的基本情况后,不仅没有拒绝我们的请求,还约我们尽快找个时间面谈。我们既激动又担心,一方面是因为老师愿意详听我们不成熟的项目创意感到惊喜激动,另一方面又对面谈的内容抱有不安和拘谨。

实际上,与郑老师商量项目的时候,这种顾虑很快便消减了。老师言行亲切,一进办公室就招呼我们坐下,鼓励我们将已有的想法说出来。随后,根据我们的想法循循善诱,向我们提出问题,引领着我们的思路向前探索,一连提出两三个具有启发意义的选题。在头脑风暴之中,我们对于自身考虑不足的担忧以及初次参与项目讨论的紧张都不再萦绕心间。在郑老师的引导下,我们思路逐渐清晰,这个项目有了落脚点和抓手。之后,开始针对老师给出的方向进行细化,同时也召集了对本课题感兴趣的伙伴,一同组成了课题组。

郑老师对于完全是课题新手的我们给予了充分的耐心与帮助,手把手地教会我们如何查阅文献、梳理资料并寻找课题创新点,指导我们如何把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需要融入项目研究内容,提醒我们撰写项目申请书时的注意点。尤其是临近项目申报截止的最后一周,为了让申报书更完善,我们常常深夜还在修改内容,但每次将申报书发给老师时,他都能很快地给予回复,甚至在清晨发来修改意见。我常因此而动容,自然而然地将这样的心情融进项目工作中,大家也都始终竭尽全力。

项目获得立项后,郑老师虽然有很多事情要忙,依然不忘指导项目开展。在实地考察阶段,他耐心指导我们做好调研准备,如果没办法亲自带队,也会介绍调研地的接洽人员以及其他带队老师,这使得我们的实地调研能够获取更专业、更有用的信息。在报告撰写阶段,郑老师还是悉心指导我们谋篇布局、挖掘调研资料的有用信息、写出有理有据的调研报告。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这次训练项目对我们的助力不仅仅限于学习如何做课题,更是拓展了我们做人做事以及社会生活的实践历练。

现在距离项目立项也已一年有余,在郑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们的项目也临近收尾。不论学习、科研探索亦或是生活之中,郑老师的关怀从未缺席,始终引领着我,让我的大学之路越走越顺畅。一万步卷帙浩繁的世界,最初都有良师开卷,得遇如此良师,人生至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