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大学试水元宇宙课堂
注册登录后,选择一个喜欢的图像作为自己的专属虚拟形象,在台下椅子落座认真听课。想要看得更清楚,可以坐到前排;想要向老师提问,可以举手即时互动……
日前,华侨大学法学院2021级学生黄清瑶有了一场特别的课堂体验。在该校法学院陈慰星教授与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许林波博士通过元宇宙平台开展的以“区块链证据诉讼运用及其法律问题分析”为主题的《民事诉讼法》+《电子证据学》跨校联合授课活动中,黄清瑶等赣闽两地三校50余名师生共同以数字化身的形式,沉浸式体验了一把元宇宙虚拟空间内的课堂教学。
据悉,这是华大首个元宇宙双校同堂教学活动。课堂上,陈慰星介绍了区块链存证技术原理和分类,结合国内相关典型案例分析了区块链存证的法律问题,并就其质证认证的相关立法进行了评价。许林波主持课堂,厦门大学法学院吴旭阳教授领衔的创新团队提供全程技术支持与指导。
相较于传统教育行业对于地理空间或线上空间的依赖,元宇宙课堂提供了一种更多维的视角以重构空间关系。它以虚拟现实等方式作为呈现入口,将各课堂主体构建虚拟在场,通过对各感官的模拟再现线下课堂的感觉。此次元宇宙教学活动中,学生们通过注册登录,同时同步同堂同学。他们不仅能以第一人称视角在全息的数字空间内听课,也能以第三人称的视角观摩全场并在选位听课。而通过信息交互与数据建模技术,课堂还原了讲台、桌椅、投影仪、黑板、电脑、课件等场景。
“这是我第一次通过元宇宙技术的方式上课。课堂上,我们的虚拟化身可相互点赞、鼓掌、打招呼等,既增加课程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更最大程度实现与线下真实课堂相似的沉浸式上课体验。元宇宙技术,让严肃的课堂更加轻松、有趣、便捷。”黄清瑶说。
近年来,高新科技被迅速引入和应用于教育教学,教育产品与数字化结合成为数字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陈慰星在其负责的学校一流课程建设项目和精品课程《民事诉讼法》中,就强化混合式教学探索,重点引入了以元宇宙课堂等第一视角的数字化教学课堂,增加学生对具体庭审流程和特殊证据内容的可视化教学,通过建构元宇宙翻转课堂讲授区块链等底层技术,激活学生围绕配套区块链存证案例群进行沉浸式体验学习,成为贯彻“能动式学习”的数字化远程教学改革实践。
“‘元宇宙’课堂作为新媒体技术背景下‘新文科’领域法学教育的一次创新实践,可为师生提供一个更加自由平等的交流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与思考。”陈慰星认为。